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模板 (5页)

【2018-2019】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篇一:中国国家博博物馆考察报告《中国工艺美术史》博物馆考察报告——中国国家博物馆201X年10月27日、11月10日这两天,班级组织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本来我们只决定10月27日下午去参观的,可是没想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内收藏如此丰富,只能让让我们将“古代中国”展草草看完,同学们都意犹未尽,所以经由和老师商量,我们决定11月10日这天再去参观一次。

中国国家博物馆坐落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

201X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它的外形不同于首都博物馆的充满现代感,而是有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它的厚重感来源于其本身磅礴的体量,更来源于博物馆本身的设计造型。

现在的国家博物馆是由旧馆扩建、整修而成,新建筑嵌入到老建筑之中,使新老建筑能够形成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同时更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

“两轴”,是指观众从西门进入博物馆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建筑由南北长330米的艺术走廊和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

“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

“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场、学术报告厅(兼作数码影院)、演播室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这一区域的建成大大拓宽了博物馆的业务空间,将更好地用于发挥博物馆在非物质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作用。

馆内设有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复兴之路、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和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交流展:启蒙的艺术;临时展: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展、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其中“古代中国”展让我收获最多!“古代中国”展位于博物馆的地下一层展厅,该展览系统的展示了我国从远古时期一直到清朝末年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之前课上老师课堂中讲的文物,在看书中有关的图片和投影中所放的照片时,我并没有觉得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当我在博物馆里看到它们的实物后,我才真正感受到我国古代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感受到古人的双手是多么的灵巧,制作出来的艺术品又是多么的巧夺天工、充满着灵气、灵魂。

例如老师课上经常会提到的“人面鱼纹盆”,它整体颜色为红色,在口沿处绘有间断的黑彩带,它的内壁上以用黑色画有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人面是圆形的,头上有像发髻一样的尖状物和鱼鳍形状装饰,人面前额的右半部涂成黑色,而左半部则画成黑色半弧形。

眼睛细长,像是闭着。

鼻子挺直,形成倒立的“T”字形。

嘴巴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变形的鱼纹,鱼头和人嘴的外轮廓相互重合,如同人面口内同时衔有两条大鱼。

另外,在人面两个耳朵的位置也各有小鱼,形成了一个形象奇特的人和鱼合体,还有两条大鱼像是相互追逐似的在这两个人面中间。

整个“人面鱼纹盆”的画面构图极为自由,动感十足,图案也简洁、充满奇幻色彩。

而在我今后的设计中也可以借鉴上面的纹样和构图。

通过此次参观,使我了解了许多关于“中国工艺美术史”中的知识,也为我在今后的艺(来自: 在点网)术创作带来了灵感、打开了思路,在今后的设计制作中我会借鉴前人的东西来与我自己的创作相结合,争取让我的作品更有内涵。

这次参观使我受益良多,今后有类似的展览我还回去参观的!篇二:关于参观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参观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报告姓名:常恒学校:北京市京源学校班级:初一(2)班学号:11242222这个暑假我和朋友们自主地游历了国家博物馆;实践的主题为参观国家博物馆;实践时间为201X年8月6日;地点为国家博物馆。

下面是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一座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集收藏、研究、展览于一体。

201X年3月1日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2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201X年观众接待量达到537万人次,201X年达到745万人次(当年全球第三),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201X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拥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

国家博物馆的考古研究力量拥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遥感摄影考古的专门机构。

馆属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具备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伍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所属“中国水下考古培训基地”201X年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

独立发行刊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月刊)。

首先我们来到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厅,《复兴之路》是国家博物馆常年设置的基本陈列,展览涵盖的范围:从1840年到现在。

该展览讲述1840年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以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探索自我解放、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光辉历程。

复兴之路的展品十分真实,使我深有感触。

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们了解。

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们了解。

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增强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接着我们去了古代中国展厅、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厅、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厅。

我们本着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认识的期望,组织我们参观了国家博物馆。

通过此次参观博物馆的活动,我们对国家的历史,人文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因此,本次实践活动将为我们营造一个感受历史、熏陶文化的机会,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篇三:新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古代文物鉴赏新国家博物馆考察报告——古典艺术品观赏及文物鉴赏选修课心得一、前言。

(1)考察背景:本学期,我选修了国宝鉴赏课。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欣赏了自人类史前直至清末的一系列名贵文物,有的藏于故宫、国家博物馆,有的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或者分散在全国各地,更有的远在海外。

我们无法一览穷尽所有宝物,但基于北京这个古老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珍宝中的佼佼者。

于是,我展开了此次考察。

这是我第二次到访国家博物馆,基于课堂所学的知识,我比第一次到访时,对于古典文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可以说,每看到一件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给我们的珍宝的真品抑或是仅仅只是复制品(一些珍贵画稿的复制品),都让我感到一阵喜悦,也感到震撼,实物比课堂上的画片更加打动人。

这份考察报告用以记录此次考察的准备工作、具体过程,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因为所学知识有限,深入考究的能力尚且有限,文中涉及的面比较宽泛,特此说明。

(2)考察意义:我主修的专业是法语,并非艺术类的学科。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另辟蹊径地选修了这样一门学科。

我想,这一方面是出于我的个人兴趣,在高中时期,我对中国历史很有兴趣,阅读了一些历史文献,发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发展紧密相关,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品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极大的意义。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我。

作为一个现代的大学生,尤其是一个女生,我认为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是极其必要的。

审美情趣提高了,自身气质自然可以得到升华。

另外,结合我自己所学的法语学科。

我希望在完成大学学业的基础上,能够在未来至少在欧洲国家及一系列使用法语的国家里进行数年的学习或者旅行,来了解各地的文化风俗。

艺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无论是对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还是对于法国这样一个浪漫的国度。

课堂上所学到的鉴赏方法,能够举一反三,也能够提供中西对比的案例。

在此基础上,我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充实自己的心灵。

(3)考察情况:时间:201X年11月24日地点:新国家博物馆方式:独自前往二、主体。

《我与古老鹳鱼石斧图》鹳鱼石斧图作为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老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很大的篇幅给我们讲述它的基本情况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白色的大鸟将一条小鱼叼在嘴里,身侧是一把坚韧的石斧,象征了原始的氏族部落间的征战,征战的结果通过两个图腾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仔细端详了这件藏品后,我感觉和这件藏品很亲近,虽然它是丧事上所用的瓮罐。

它身上纹案用笔十分粗犷,就像是几岁小孩绘画才有的笔触。

也许,越是原始贴近自然贴近人性本源的图画与艺术,才越能反映人的心声,越能引起不同时代人的共鸣。

《北宋汝窑青釉洗》宋徽宗赵佶的那句“雨过天晴云破处”,打动了他自己以及北宋时期万千工匠,也令我十分渴望一睹汝窑的风采。

这件北宋汝窑青釉洗陈列在国家博物馆的地下一层。

同一时期的五大名窑,官、汝、哥、均、定,在地下一层都有陈列。

一件一件看过来,这件汝窑实在是不起眼,朴实无华。

但是,待我凝神细瞧后,发现了她的美。

(汝窑在我心中像是一个宋代的女子,衣着素朴却风韵大度)这件青釉洗的釉面很像膏脂,像是某种经过岁月洗练的古玉。

瓷片不厚,却会不显得单薄,恰到好处。

如果说定窑的白洁是一种极致的朴素,斗彩器件上的各色斑斓是一种夺目的妖艳,这件汝窑洗,便是北宋皇家真正的秘宝,也有着宋徽宗自己的影子。

一次开片的裂纹有些美中不足,恰似宋时那份淡淡的忧伤。

天青之色,却又显出皇家大气。

我很喜欢这件汝窑瓷器,她令我久久驻足。

《青花三国故事图香炉》明,天启,景德镇这件藏品来自大英博物馆。

基于大英博物馆与国博举行联合展出,我有幸目睹了同样珍贵稀世的这件藏品。

这件藏品讲述了赵子龙救阿斗的故事。

虽然说明朝青花瓷的制造技艺已经极其纯熟,但是这件青花瓷在我看来,人物的勾勒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不及课堂上老师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