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情简介
定远县地处皖东西部,江淮分水岭北侧。
东依滁州, 南接合肥,西邻淮南,北望蚌埠,近入南京都市区,远融长三角经济区。
国土面积29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7万亩,人口96.7万。
辖22个乡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
定远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南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置定远县,意取平定远方之意,有近1500年历史。
定远自古人杰地灵,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候家寨,出土了素有“绣像汉代史”美誉的汉代画像石,清末有“寿字、怀画、定文章”之称。
这里是东吴名将鲁肃、南宋名相董愧、明朝丞相胡惟庸、李善长和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故乡。
抗战时期刘少奇、徐海东、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
定远交通便捷,为南北交通要道。
古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现仍为全国南北之要冲。
淮南铁路、合徐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合蚌公路、滁淮公路交叉贯通全境。
已基本竣工、即将通车的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
定远是皖东大县,资源丰富,地广人多,为滁州第一大县。
非金属矿藏品种多、储量大,以岩盐、石膏著称,岩盐储量20亿吨、石膏储量6亿吨,已形成140万吨食盐、200万吨石膏加工能力。
农副产品品质好、规模大,以定远猪闻名,粮、油、猪产量位居全国百强县、全省十强县行列。
旅游资源分布广、潜力大,被列入全国100家红色
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定远是安徽省盐化项目县,2006年2月20日,安徽建省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省“861”重点工程、“十一五”规划“一号工程”——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盐化项目正式落户定远。
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项目总投资286亿元,其中盐化项目169亿元。
盐化项目主要包括年产80万吨离子膜烧碱(一期56万吨)、100万吨聚氯乙烯(一期40万吨)、140万吨电石(一期60万吨)、250万吨水泥(一期100万吨),配套建设3×300MW(一期2×300MW)自备热电站一座。
据测算,盐化项目一期建成后,每年可新增税收8亿元以上,全部建成后,每年年销售总额81.13亿元,新增税收约15亿元。
盐化项目位于我县炉桥镇北郊,一期工程建设涉及我县炉桥、年家岗、青洛等3个乡镇(原),11个行政村,35个村民组,2188户,需要征用土地7116亩(其中厂区用地5850亩,安置点用地771亩,撇洪沟用地420亩,规划公墓用地45亩,九连塘排水工程20亩),需要拆迁945户(其中厂区799户,撇洪沟104户,九连塘安置点42户)。
盐化项目现已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建设在正常有序进行。
聚合釜、电解槽等大型设备及热电站三大主机已完成招标工作;综合服务楼已于12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35KV变电站整体设备已完成招标并与生产厂家签订供货合同,电力线路已架设至厂区;水源泵房、变电站等正在进行工程详勘工作;铁路专用线接轨方案已确定。
项目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
资42亿元。
盐化项目热电站、化工、电石、水泥等主体项目建设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项目将于今年3月份全面开工、4月份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年底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各种设备将于明年安装,2011年8月18日投入试生产。
定远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
200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亿元,增长12.8%;财政收入3.9亿元,增长24.3%;固定资产投资58.7亿元,增长5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亿元,增长18.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894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4550元,增长10.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部分经济指标增幅进入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提前1至2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虽然在全省处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的水平,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东向发展战略的强力实施,特别是盐化项目正式开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工业园区迅速崛起,激发了发展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奠定了发展基础,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的热潮,正在彰显出千年古县、盐化之都、将相故里、江淮明珠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