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继续教育工作总结导读:范文 2020年继续教育工作总结【范文一:继续教育工作总结】20XX年下半年,根据武钢对教育资源进行战略重组的总体要求,新的工程学院开始正式运行。
学院紧密围绕武钢中西南发展战略,结合继续教育工作的特点,本着“团结互助、务实高效、严格管理、服务周到”的原则,继续围绕“打造培训品牌,享受培训”的理念,大力开展了继续教育工作,全年累计完成190个项目、8608人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回顾过去,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遵循教育培训的发展规律,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环境创新。
1、制度创新由于原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钢第一技工学校和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三校进行重组,原有三校管理制度不同,为进一步形成新学院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局面,理顺关系、建立机制、健全制度将具有积极有益的保障意义。
在学院领导亲自带领和指导下,先后召开座谈会和协调会,并深入到各校区听取意见和想法,对学院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武钢对学院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展望和发展要求,起草了《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和《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
2、管理创新在学院重组过程中,各培训部门统一思想、加强管理、提高服务,从假期迅速转换角色,积极完成学院行使教育培训工作归口管理的职责,充分发挥了继续教育为生产服务的作用,用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意识解决好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中碰到的各类问题,推动培训工作目标的实现。
重点对院内所有校区的培训教室、设备、师资、专业项目等资源情况作了充分的调研;在确保完成原有计划内培训任务的基础上,加强对新增培训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管理;集中原三校培训优势,成立了新的培训教师团队;并对各校区培训功能进行了重新规划,以期进一步提高学院教育培训工作管理水平。
3、环境创新从今年暑假开始,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为了集中增强重组后新工程学院的培训优势,对几个校区的培训功能进行了重新规划,把红钢城校区定位为武钢青山地区的职工理论培训场所,对红钢城校区教学楼2-4楼进行了整体修缮,新增18间空调教室、10间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教室,每层楼还新设教师学员休息室和接待室,让职工充分感受到“享受培训”的理念,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二、突出重点,拓展渠道,创造性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1、充分利用专业学会和协会,开展高层次研修利用国家人事部“653工程”的培训项目,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了“机械加工技术研修班”,授课内容是当今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及发展趋势,由知名院士及博导授课,武钢有12人获得了人事部颁发的高级研修结业证。
配合全国冶金科技周,学院与中国金属学会、武钢科协、武钢生产部能源处、武钢安全环保部联合举办了“冶金企业环境保护研讨班”和“低温余热利用高级研讨班”,紧密围绕公司的工作重点,聘请了高水平的师资,认真组织,确保了高研班的高水平、高质量,受到了中国金属学会和武钢主管部门的肯定。
2、举办高层次学术活动全面推动培训工作12月12日,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工程管理学部主任殷瑞钰院士来武钢宣讲冶金流程工程学,开启武钢冶金流程工程学学术讲座的序幕。
此次学术报告会在我院举行,由武钢组织人事部和我院联合举办。
报告会由武钢公司总工程师傅连春主持,学院所有院领导和武钢各厂矿的生产厂长、总工程师、技术部长近400人参加报告会。
殷瑞钰院士结合国际钢铁工业的发展态势和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进程,深入揭示了冶金制造流程整体运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阐述了通过集成创新使冶金流程的整体过程优化和整体功能优化的系统过程,解析了通过冶金流程的动态有序运行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减少耗散的有效流程。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意在将冶金流程工程学的知识运用到推动武钢中西南发展战略的实践过程,促进武钢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整体优化。
3、深入开展继续教育产学研合作办学与武钢销售中心联合举办的“汽车板、硅钢产品工艺知识培训班”聘请了东风汽车公司的高管,以及武钢研究院的产品研发专家授课,并准备了专门的自编教材,通过继续教育这个平台,使武钢的研发专家、销售人员、用户能够有效沟通。
不仅完善和提高了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还使销售人员更好地了解客户需要,建立和谐的客户关系。
“武钢资讯系统管理培训班”组织武钢股份公司冷轧厂的现场操作人员和武钢工技集团自动化公司的设计研发人员一起开展了专题培训,深受学员欢迎。
4、科技创新成为培训主题今年的研修课题中,更加注重继续教育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全年安排了近3000人次的科技创新培训,旨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并且通过结合企业技术改造、新技术的研修,把科技创新与专题研修结合起来。
“科技创新研讨班”通过对武钢科技创新规划的介绍,对科技项目的鉴定与科技成果申报流程、科技论文的的写作,提高了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
针对武钢大量的技改项目及新技术的应用,创新培训形式和内容。
比如在武钢大型厂的新项目中,我们就把现场的图纸拿来,通过现场技术人员与我院的老师一起先消化图纸,然后共同研讨,效果非常好。
5、培训品牌项目更上新台阶武钢股份公司大学生入职培训,通过三年的实践,我们确实已经把它做成了精品项目,并且提出了“以培训企业忠诚度为核心”的入职培训理念,受到了学员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CAD项目培训已成为我们的传统培训课程,通过培训与竞赛结合,取得了好的效果。
随着武钢技术改造和产业规划的调整,英语培训的内容也出现了新变化,由原来以基础语法和阅读训练为主的培训内容转向以口语训练为主,结合商务运作背景的英语实用性教学。
今年的英语培训计划中口语班和商务英语培训班就有11个,占全部计划项目的82%。
所有培训班都提出了加强口语和听力教学的要求,并有4-5个班提出需外籍教师上课的要求。
因此,今年我们调整了教材内容,选定注重口语和视听训练的原版教材国内引进版进行教学,深受送培方好评。
销售公司由于喜爱我们选定的商务英语教材,与培训结束后另加订40套教材用于课后学员自学。
今年上半年武钢大型厂高速重轨项目进行改造,大型厂选送40名操作工人针对新投产的设备进行英语培训。
培训必须了解项目改造的基本情况,根据项目和对操作工人的要求自编教材进行教学。
在培训结束后,外语系培训团队利用假期,编写了便于操作人员反复练习的英语操作口袋书,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
全部培训课程和资料已于今年10底全部完成,武钢大型厂对培训效果非常满意。
6、继续教育理论研究有新的进展20XX年学院的“武汉市继续教育发展研究”等两个课题获得了中国职工教育与培训协会的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07年还在王展宏院长的带领下,我们完成了“定单式研修”的企业需求的研究,提出了研修的企业“需求拉动模式”,该模式对明年的继续教育培训调研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XX年XX月XX日,由国家人事部举办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经验交流会暨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在北京举行,以工程学院院长王展宏领衔实践总结的成果《定单式研修的企业需求·武钢继续工程教育的实践》获2007年中国继续教育成果一等奖。
本次参评的成果来自包括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在内的中央各部委、全国各行业企业和高校、各省市人事厅局共100多家单位,共评出一等奖8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20个,优秀奖43个。
工程学院荣获一等奖的成果是全国三个企业一等奖成果之一。
近年来,工程学院围绕公司中西南发展战略,努力探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司发展战略的需求、科技创新的需求和员工职业发展的需求,既是实践的总结,也有理性的思考,更反映了企业继续教育的发展态势,获得由8位全国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的高度评价。
在本次理事会上,武钢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进行了全文交流,实践总结的成果被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推荐参加第十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
7、利用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开拓市场学院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开拓的过程中,从做大蛋糕、做响市场、做好品牌出发,借学院重组挂牌之际,不断加强与厂矿之间的沟通联系,随时将企业、社会的需求转化成我们的教育培训目标,积极主动开发培训市场。
2007年10月19日组织召开了学院教育培训工作会,邀请了武钢职能部门的领导和青山地区、矿山地区70多个厂矿的培训主管,会议就学院下一步培训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研讨。
11月份学院组织了六个课题小组下厂,开展了2008年培训课题调研工作,就收集的课题举行了课题论证会,为明年抓住重点项目,打造培训品牌,为学院2008年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三、深挖优势、争创一流,建设高水平的培训体系。
20XX年,对继续教育培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武钢高层的重视、学院培训规模的扩大、教学资源的重组,给了学院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明年培训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重组后的学院在武钢地位与作用。
因此,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成为学院2008年培训工作的主题。
而培训质量与培训服务作为培训的主体,直接影响着学院对外的形象,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探讨能满足武钢战略发展的培训对策。
我们知道,企业发展与扩张靠的是人才,武钢的高层领导多次明确指出,要把最好的教学资源、优秀的教师用在培训上,因为培训是企业产业流程的重要环节。
职工培训决不再是争取一个培训计划、请一个老师、买一本教材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要构建一个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研究职工培训如何面向企业的人才开发,就是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并且要主动调研企业的需求,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服务。
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认真思考了明年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在更高层次上满足武钢的培训需求,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探索建立一个武钢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的平台。
这是继续教育的一个更高层面的问题,是我们继续教育的一次战略转移,从“缺什么补什么”到面向企业的人才开发,构建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体系,满足企业人才开发的需求。
武钢股份公司大学生入职培训,就是我院通过三年的实践,取得的成功经验,但入职培训只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第一课,如何延伸、拓展,并且根据他们的专业分层、分级,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科学地制定阶梯培训课程,并且进行培训跟踪,再造一个完整的人才开发流程。
实现从短线培训到中长线培训,一方面稳定培训生源,另一方面切实推动企业的人才开发。
2、一流的培训必须要有一流的培训师队伍。
建一流培训基地,必须要有一流的培训师,培训资源最重要的是培训师资源。
如何整合教育资源,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入优秀的教师充实到培训师队伍中来,依托学院原有的培训品牌优势,突出学院的资源综合、学科综合、专业综合的优势,在现有的校内培训教师队伍中,定期分批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生产一线参与现场实践活动,或送到更高层次的院校、厂矿和科研机构进修,使培训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