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勘察的目的
本标段详勘报告所提供的地质资料基本上满足了本标段施工的需要,但是存在少数钻孔与相邻钻孔所揭示的地质相差较大的情况。
为准确掌握本标段地质情况,需补充一定数量地质钻探,为后续的施工创造条件;本工程车站及明挖区间详勘钻孔间距为30~40,地层揭露较详细,未发现孤石或溶洞,可不进行补堪;本标段盾构区间地层变化较大,砂土和砂岩地层交替变化快,联络通道处存在少量<3-1>和<3-2>砂层断层,因此此次补探主要是针对区间隧道联络通道。
2.2 补充勘探的要求
1.进一步查明本标段内地层分布、分层层序、地质年代、构造特征、地貌特征;
2.进一步查明勘察范围内及其附近特殊性土和不良工程地质单、液化元(淤泥、液化砂层、断裂、分化深槽)的特征和分布,评价土的固结状态以及砂层的富水性、液化等级;
3.在区间联络通道部位应有沿联络通道轴线方向1个地质纵断面图,在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应增加横剖面图。
三、补充勘察的执行标准
本次地质补堪执行下列标准,并按各标准的应用范围实施: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3. 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4. 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90);
5.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当岩土工程参数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难以恰当求得时,应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国家标准或广东省标准);
6.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J83-91)
7. 现行国家或行业其他规范、规程和规定。
补充勘察实施方案
5.1补充勘察钻孔位置及深度
1.补堪钻孔位置
根据补充勘察钻孔布置原则,本工程拟定补充地质钻孔2个,所有勘探孔均规范要求进行取试验样品和原位测试,原位测试的项目根据工程需要的地质参数和土层特性确定(如标准贯入试验)。
因本区间初、详勘已进行抽水试验,本次补堪利用其成果,不再进行抽水试验。
钻孔的详细情况详见表1及图22.补勘钻孔孔深度本次补堪钻孔深度按超过联络通道结构底板3m来控制。
5.2补充勘察的方法及流程
补充勘察采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室内试验等综合方法,在详勘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地质情况。
5.3补勘实施及技术要求
5.3.1钻探
5.3.1.1开钻前准备工作
1.工作前,按勘察总体技术要求及拟补钻孔坐标进行勘探孔(点)的测量放样确保位置准确。
2.钻探开始前提前与有关部门办理钻探施工许可证事宜,确保补充勘察按期完成;
3.开孔前对钻探设备安装质量、水、电、交通、场地、安全防护实施等方面做好全面检查验收,必须达到施工设计和安全技术要求。
4.施工所用的工具材料、如钻具、钻头、套管、油料、粘土、冲洗液、拧卸工具、取芯取样工具、测试工具,岩芯箱等数量要够,品种配备齐全。
5. 根据钻孔表层情况,确定是否下入孔口管,如若下入孔口管,孔口管管靴应下到稳定地层部位,其管外环形空间应进行封闭处理,以稳固孔口管并防止与管外水流串通。
6.现场各类物资必须摆放整齐,保持现场文明、卫生、整洁。
5.3.1.2钻探工艺流程
图3 钻探工艺流程图
5.3.1.3钻探技术要求
1.钻探操作(含钻具规格、回次进尺、岩芯采取率、编录等项)、取样操作必须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
2.复杂地层与特殊条件下钻探操作应执行《工程地质钻探规程》第
3.5条规定。
3.仔细鉴定岩芯,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二章第二节和有关规范要求统一岩土命名标准。
4.准确记录钻探进尺、不同岩性的分层厚度和采样位置。
厚度大于0.5m的工程地质层应分层描述。
岩土的描述按《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四章第五节要求进行。
5.逐孔、逐箱拍摄岩芯彩色照片,每箱岩芯应拍摄1张照片,照片上的标记(勘察名称、孔号、箱号、终孔深度等)应清晰。
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以便于计算机保存、编辑。
6.钻探完毕,必须进行全孔封孔,恢复原地表。
封孔应用0.3~0.5Mpa压力将水灰比为0.5~0.7Mpa的水泥浆从孔底往上回灌。
灌满后观测10分钟,浆面稳定后可停止灌浆,以防止钻孔成为水力联系的通道。
5.3.1.4钻探编录
钻探过程中将及时准确记录钻探进尺、不同岩性的分层厚度和采样位置。
现场描述应主要有以下内容:
1.岩体的表、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
2.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态、颗粒排列、母岩成分、分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3.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态、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4.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
5.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6.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岩芯,以便于计算机保存、编辑。
5.3.2取样
1.每个技术孔均应采取土样(砂样)和岩样。
取样操作必须执行《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七章第四节有关规定。
2.根据勘察总体技术要求第10.2条取样一般间距为2~3米,土层厚度大于8米时,可按上、中、下取3组样品。
对于厚度对于0.5米小于2米的土层,必须重点取样。
在厚度大于2米的各土层(含全风化层)或者厚度小于2米分布较广的特殊土层中取不扰动样。
纯净的砂取扰动样。
软土取样必须符合《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第4.2.4条和4.2.5条的规定,用薄壁取土器取软土不扰动样。
技术孔每2~3米取一个样,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3.取样之前,要检查取土器内的样盒安放是否到位,排气孔是否被堵塞、取土器的橡皮垫是否损坏等。
经检查认为符合要求时才可将取土器放入孔内。
取样时要严格控制贯入深度(25cm)。
4.取样方法:击入法宜用于硬土或砂土,用重锤少击快速取样;压入法宜用于粘性土,用手把加压或千斤顶和杠杆加压,采取快速均匀的压入土中,可减少对土样的扰动。
5.土样经检查合格之后,应立即用石蜡将样盒接缝处密封防止水
分蒸发,标明“上”“下”方向,贴上标签,当日送往驻地。
5.3.3原位测试
钻孔均按《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九章第二节的规定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本技术要求规定标准贯入试验必须提供以下资料:实测击数、修正击数、试验孔号、试验深度、试验所在的工程地质层。
5.3.4钻孔封孔
补堪孔取样完成后,一定要做好封孔工作,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步:(1)每个钻孔封孔时现场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在现场监督;
(2)封孔必须采用钻孔后退注浆进行。
(3)每个钻孔封好后一定要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孔位坐标、孔深、后注水泥量等。
5.3.5资料整理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和《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的编制原则,并按勘察总体要求进行。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文;
(2)勘探点(孔)布置平面图(含地形、路线等);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图上所有勘探孔必须有岩性花纹,以及孔口高程、孔深、取样位置、主要测试结果等钻孔要素);
(4)原位测试成果汇总表(图);
(5)岩芯彩色照片(采用数码照片,以便计算机输出);(6)电子光盘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