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2021051 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48 / 3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对象:经济管理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经济学、高等数学
内容简介:本课程围绕统计工作的统计调查、统计资料的整理及统计分析三个内容阶段进
行。
第一章绪论,对统计学的性质、特点与基本任务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主要介绍统计调查的各种方法;并对统计资料整理的方法、步骤和内容加以阐明;第四章至第八章详细介绍了统计分析与推断的方法与理论,如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法、统计指数法、抽样调查及相关分析法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统计学原理》是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具有灵活应用所学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统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理解统计的涵义及统计学的特点,重点掌握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第一节统计与统计学一、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历程;主要学派;近期争论;我国的统计状况二、统计与统计学
1、统计的涵义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统计学的特点
三、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1、基本任务2、统计工作过程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二、标志与指标
1、标志与标志的种类2、指标
3、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三、变异与变量
1、变异(广义及狭义上的概念)
2、变量及其分类
四、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1、统计指标的概念及种类
2、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五、流量与存量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应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掌握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明确获得准确、完整、系统、及时的统计资料对统计工作全过程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应了解统计整理的原则和步骤;重点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并能编制统计表和统计图。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一、统计的调查的意义和要求二、种类: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一、确定调查目的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三、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第三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一、普查
概念、组织方式、组织原则
二、统计报表概念、特点、种类三、重点调查
重点单位的选择,调查方法
四、典型调查
意义与作用,典型单位的选择,典型调查的方法。
五、抽样调查
概念、特点、应用范围六、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第四节统计分组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作用二、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三、统计分组的意义四、统计分组的作用五、分组标志的选择
1、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2、统计分组的类型
六、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分组体系第五节分配数列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二、组距数列的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1、组限与组中值2、组距与组数
3、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与频数分配曲线图三、累计次数分布
1、向上累计2、向下累计四、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一)钟型分布1、对称2、偏态
(二)U型分布
(三)J型分布1、正J型分布2、反J型分布
第六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与作用二、统计表的结构三、统计表的种类
四、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综合指标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核心。
在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中,综合指数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其主要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及标志变异指标。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对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熟练掌握各种指标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本章重点为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
难点为各种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和灵活运用,
第一节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二、总量指标的种类三、总量指标的计算第二节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2、结构相对指标
3、比较相对指标
4、比例相对指标
5、强度相对指标
6、动态相对指标
三、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二、算术平均数三、调和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五、众数六、中位数
七、各种平均数之间的关系
八、应用平均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第四节标志变动度
一、标志变动度的概念和作用二、全距 R
三、四分位差 Q.D 四、平均差 AD 五、标准差σ 六、离散系数 V
第四章动态数列
动态数列是社会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的具体变化,是人们认识社会经济变规律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从数量方面对动态数列进行水平分析、速度分析,掌握根据动态数列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趋势分析和季节变动分析的方
法。
本章重点为水平分析指标及速度分析指标的计算;难点为长期趋势测定中最小二乘法的使用。
第一节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和作用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1、绝对数动态数列 2、相对数动态数列
3、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编制原则
第二节水平分析指标
一、发展水平与平均发展水平二、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第三节速度分析指标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2、平均发展速度第四节长期趋势
一、长期趋势测定的意义二、测定方法 1、间隔扩大法 2、移动平均法 3、最小平方法第五节季节变动一、季节变动的概念二、季节变动的分析方法 1、按月平均法 2、移动平均法第五章统计指数
统计指数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动方向和程度的重要指标,是进行复杂现象因素分析的重要手段。
其应用已超出动态比较的范围(如地区间比较、实际与计划的比较)。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各种指数编制的方法,并可进行因素分析。
重点为着综合指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使用。
难点为区分总量指标指数体系及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编制及指数体系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二、统计指数的种类第二节综合指数
一、综合指数的意义和种类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三、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第三节平均指标指数
一、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标指数的关系二、平均指标指数的基本形式三、平均指标指数的作用第四节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一、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二、平均指标对比指数之间的关系与指数分析第五节指数体系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作用三、指数体系中的因素推算
第六章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人们认识社会经济规律的一种快捷、经济的方法,在市长经济环境下,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理解抽样调查的概念及作用,抽样调查的几种形式,掌握抽样误差的计算,抽样估计的几种方法,以及抽样方案的设计等内容。
本章重点为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难点在于区分不同抽样组织形式下全及指标的推断。
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概念及作用一、概念与特点二、作用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相关概念
1、全及总体与抽样总体
2、全及指标与抽样指标
3、平均数、成数、方差、标准差
4、抽样方法与样本可能数目:(二)抽样推断的理论基础大数法则、中心极限定理第二节抽烟平均误差
一、抽样误差与抽样平均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