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五六年级说课稿

小学语文五六年级说课稿

《钓鱼的启示》说课设计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组中的第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我准备从教材简析及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预设、教法学法、资源准备、教学流程及设想、简述板书设计、设计理念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及学生情况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钓鱼的启示》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组中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

《钓鱼的启示》设计在本册的最后一组课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这篇课文的作用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同时,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

2.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这次活动是移位上课,对该学校四年级学生的认识、表达、朗读、感悟能力及学生学习习惯等不够了解,所以在我的备课中设计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预设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预定本课的教学课时为三课时,现在,我注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准备完成以下目标。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③、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来达到以读促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关键:以读为本,融情于境三、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识特点、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采用“导—扶—放”和角色多角度的方法来达到预设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新课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法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为本、以读促解来达到学生质疑、解疑。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

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1.激趣引入,揭示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4.精读句段,情感升华;5.知识延伸与拓展五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预设目标。

四、资源准备计算机、投影仪、文字画面、图片。

(在我的教学流程中将展示出来)五、教学流程及设想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流程。

1.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挑动学生心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接受知识。

因此我以《小猫钓鱼》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直奔主题,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为了不让“把课堂还给学生”只留于形式,真正把课堂建立在平等、自主、角色多角度的基础之上。

我让学生大胆地为初读课文提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汇总要求,学生自己去完成要求,这里体现了我的“放”,但也要注意“引”,所以在这里我设定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3.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新课程中提到要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这里我通过“扶”的方式,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感一感”。

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全方位参与。

4.精读句段,情感升华“以读促解、以读悟感”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融情与景,情景交融。

再通过读一读、评一评、感一感等来突破难点。

5.知识延伸与拓展为了让学生情有所余、意有所余,我采用资源的整合,教材的整合。

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等方式结束课堂。

六、简述板书设计我设计的板书清晰简洁,有条理,学生易掌握。

七、设计理念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多法品读,内话语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3.教学中学路分明,从“导—扶—放”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

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展开。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样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

希望各位评委专家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新型玻璃》说课(说明文)一、对教材的认识《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和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学习这篇课文时如果把重点只放在了解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上,我认为语文课应有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就得不到落实。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课文对五种玻璃进行描写的方法,让学生达到读中学说,读中学写的目的,让学生采用:看、听、读、品、说、写的方法学习,体会新型玻璃的用途之广,作用之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通过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既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落实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

(重点)2、学会课文是如何介绍新型玻璃的,对新型玻璃产生兴趣,受到科普教育。

3、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把自己知道的新型玻璃和同学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难点)二、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是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设计的。

1、方法的教授。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采用了教、扶、放的形式。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读课文,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

接着默读课文,勾画出玻璃的作用、特点,然后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在句子中提取描写玻璃作用和特点的重点词语,概括它的特点和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是自动报警,作用是防盗。

学生再根据教师教授的学习方法,自学其它几种玻璃,在学生自学后完成书后的表格。

然后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

这样在老师点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了书后的表格。

新型玻璃特点作用夹丝网防盗玻璃自动报警防盗夹丝玻璃坚硬用于高层建筑变色玻璃调节光线反射阳光吸热玻璃炎夏:阻挡阳光寒冬:阻挡冷空气使室内冬暖夏凉吃音玻璃消除噪音减弱噪音2、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学习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如何借助语言环境或实物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如结合上下文理解什么是“安然无恙”,就是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

结合实物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学生通过掰藕看到藕断了,可是白色的丝还连着,这就是藕断丝连。

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说一说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玻璃碎了,可是夹丝还连在一起,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还有牵连。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文。

在学习第一种玻璃时还重点学习了关联词语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体会关联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让学生首先读原文,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

然后出示句子让学生说,夹丝玻璃()可以采用,()可以采用,()可以采用,()也可以采用。

学生说夹丝玻璃学校可以采用,医院可以采用,幼儿园可以采用,汽车上也可以采用,因为它很安全。

最后让学生练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例如植树造林,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

通过说话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训练。

3、注重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给幼儿园装修应选用哪些玻璃的环节,巩固所学的知识。

幼儿园要装修,财务室,寝室,游戏室你们认为应装哪些玻璃,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所学知识去表达,交流,体现语文知识能力的迁移,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此活动中,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关联词语进行设计,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得到发挥,除了刚才装修的幼儿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哪些玻璃,让学生能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再说一说。

这样设计让学生真正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最后进行拓展训练,发挥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自己也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玻璃,进行最佳设计者的评选。

在学生思考后,小组先进行汇报,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

通过口语交际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学生动笔练习写一段话。

课下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形式,写一写自己设计的新型玻璃,仿照书中的方法介绍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

由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鲸》说课稿一教材内容《鲸》一课是语文第九册第22课的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科普知识的介绍性文章,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这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课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疑难,学习文章内容。

四教学程序1 导入新课通过看图揭示课题,并初步感知鲸的体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2 初读课文在朗读课文时,识记生字,集体讨论补充这一课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3 分析说明方法(1)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对其中一个自然段说明方法的分析,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后在班内交流。

(2)比较:哺乳动物、鲸和鱼类的异同点。

4 画一画:鲸的样子(画得好的送一个介绍蓝鲸的知识信)5 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