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子论语今读的尔雅通识作业和答案

老子论语今读的尔雅通识作业和答案

老子论语今读的尔雅通识作业和答案1、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A) (10.00分) A(《道经》一章B(《道经》二章C(《道经》三章D(《道经》四章、下列哪部书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C) (10.00分) 2A(《诗经》B(《尚书》C(《中庸》D(《史记》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指:(D) (10.00分) A(五谷杂粮B(谷物C(五谷之神D(道4、“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D) (10.00分) A(满B(充盈C(盈余D(尽5、“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C) (10.00分) A(神秘性B(复杂性C(哲学性D(科学性1、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对) (10.00分)2、《道经》第二章论述了事务的相对性、辩证性及为政的重要原则:无为、不言。

(对) (10.00分)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天地不仁”指的是天地不仁爱,不仁慈。

(错) (10.00分)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告诫我们做事情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度,做到恰到好处。

(是) (10.00分)5、道家认为“生而知之者”为圣人(错)1、“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在这句话中老子认为最重要的是:(D) (10.00分)A(人的智慧B(人的身材C(人的思想D(人的身体、生命2、老子《道德经》中的“五色”指:(A) (10.00分) A(黄、青、赤、白、黑B(黑、白、蓝、黄、青C(赤、橙、黄、绿、青D(黑、白、赤、蓝、绿3、“(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句话中“营”的意思是:(D) (10.00分)A(经营B(营养C(灵D(魂4、“物极必反”是下列哪位的观点:(C) (10.00分) A(孔子B(庄子C(老子D(墨子5、《道德经》里“绝学无忧”中的“绝”是指:(B) (10.00分) A(绝对B(极致,最好C(绝不D(拒绝1、老子在《道德经》中不认为有绝对的无私,他提倡的是”少私寡欲“。

(对) (10.00分)2、在“有”和“无”的问题上道家认为“有”是最根本的。

(错) (10.00分)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告诉我们应该从根本上看问题,这样才能理解现在,展望将来。

(是) (10.00分)4、老子认为如果用“无为”的方法治理国家,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

(是) (10.00分)5、道家推崇的最高哲学准则是天。

(错)1、下列哪项是老子对战争的态度:(A) (10.00分) A(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B(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C(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D(国家混乱,有忠臣2、“和光同尘”这个成语出自:(C) (10.00分)A(《诗经》B(《尚书》C(《道德经》D(《易经》、老子用下列那句话来暗示“天下无道”:(B) (10.00分) 3A绝学无忧B(戎马生於郊C(大道废,有仁义D(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4、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与老子的下列那个观点相一致:(C) (10.00分)A(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B(绝圣弃智,民利百倍D(欲将弱之,必固强之C(其政察察,其民缺缺5、《道德经》中“吾何以知天下之然栽。

以此。

”中“此”指的是:(D) (10.00分)A(权B(相C 德D 道1、因为战争的血腥、暴力并会产生一些恶果,因此老子反对战争。

(对)(10.00分)2、韩非特别推崇《道德经》,并作《解老》一书,因此韩非也是道家的重要人物。

(错) (10.00分)3、老子认为“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

(对) (10.00分)4、“知其白,守其辱”这句话中,“辱”的意思是“黑”与“白”相对。

(对) (10.00分)5、在《道德经》中老子主张“吉事尚右,凶事尚左”。

(错) (10.00分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受下列哪位的影响:(D) (10.00分) A(司马迁B(庄子C(曹雪芹D(老子2、老子治国的理想目标是:(A) (10.00分)A(小国寡民B(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C(圣人在天下D(财货有余3、《道德经》里“执大象,天下往。

”中“大象”的意思是:(B) (10.00分)A(一种动物B(大道C(大的景象D(现象4、《道德经》里“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这句话中“广”的意思是:(C)(10.00分) A(广泛B(广阔C(大方D(广大5、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此三宝一曰慈,二曰检,三曰: (D) (10.00分) A(五日三省吾身B(诲人不倦C(上善若水D(不敢为天下先1、“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老子在这句话中暗含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张。

(是) (10.00分)2、在老子看来把自己主动放到“弱”的位置是懂得“道”,运用“道”的结果。

(是)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这句话中“愚”的意思是“愚蠢”。

(错)4、“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这句话中的“大丈夫”指的是圣人、有道之人。

(是)5、老子和孔子二人对于“以德报怨”的做法都持反对的态度。

(错) (10.00分)1、下列哪位不是“孔子四配”之一:(C) (10.00分)A(颜回B(曾参C(孟轲D(子贡2、“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这句话出自:(D) (10.00分) A(《道德经》B(《论语》C(《为学》D(《学记》3、在孔子看来人生的第一要义是:(B) (10.00分) A(吃饭B(学习C(为政D(交友4、在《论语》中孔子有“三知”,其中不包括:(C) (10.00分) A(知命B(知礼C(知人D(知言5、“学而时习之”这句话中的“习”本意指:(C) (10.00分) A(操练B(学习C(小鸟学飞行D(练习1、春秋时期“君子”指的是受人尊敬的有德之人,并且君子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对) (10.00分)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句话中的“说”和“乐”意思相同,都是“高兴”的意思。

(错) (10.00分)3、孔子一生中的第二个阶段指的是从政阶段。

(错) (10.00分)4、老子将《学而》篇放在《论语》的开篇,意在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对) (10.00分)5、“大德不官”的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不做官,不屑于为官。

(错)1、在《易经》乾卦由(B)个阳爻组成。

() (1.00分) A(5B(6C(7D(82、“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指的是《诗经》中的:(C) (1.00分) A(《氓》B(《木瓜》C(《关雎》D(《蒹葭》3、“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句话是指(D)。

(1.00分) A(老子B(孟子C(庄子D(孔子4、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下列哪位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学说:(B) (1.00分)A(自贡B(有子C(颜回D(子路5、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B) (1.00分) A(教之B(富之C(养之D(治之D(治学、“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是(C)针对信而言。

(1.00分) 6A(老子B(孟子C(孔子D(曾子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里“殆”的意思是:(D) (1.00分)A(懈怠B(怠慢C(倦怠D(危险8、“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这句话出自:(D) (1.00分)A(《道德经》B(《论语》C(《为学》D(《学记》9、“举一反三”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中的(A) (1.00分) A(《述而》篇B(《为政》篇C(《八佾》篇D(《学而》篇10、“韦编三绝”的故事中孔子读的书是:(A) (1.00分)A(《易经》B(《道德经》C(《大学》D(《诗经》11、“衣蔽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这句话是孔子对下列哪位的赞扬:(D) (1.00分)A(子黔B(子游C(子贡D(子路12、“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B) (1.00分)A(一种哲学思想B(说C(道路D(道德13、《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D) (1.00分)A(道和明B(无名和有名C(又常和无常D(有和无14、下列哪位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D ) (1.00分) A(孟子B(荀子C(朱熹D(孔子15、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A) (1.00分)A(先秦子学B(两汉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16、“文胜质则史”中“史”的意思是:(C) (1.00分) A(史实B(史诗C(华丽的言辞D(历史17、“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句话中“舞雩”的意思是:(C) (1.00分)A(看歌舞的地方B(喝酒的地方C(求雨的地方D(登高的地方1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出自:(A)(1.00分)A(孔子B(子黔C(子路D(子贡19、“吾日三省吾身”出自下列哪位之口:(D) (1.00分) A(曾参B(颜回C(冉耕D(曾子20、“不迁怒,不贰过”中“贰”的意思是:(C) (1.00分) A(2B(两个C(第二次,再次D(第二个2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中“君”的意思是:(D) (1.00分) A(君子B(君主C(君王D(主宰22、孟子在(D)中对孔子所言“德之贼也”做了解释。

(1.00分) A(《孟子?离娄》B(《孟子?告子》C(《孟子?万章》D(《孟子?尽心》23、“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中“资”的意思是:(B) (1.00分) A(资本B(资鉴,借鉴C(资金D(谈资2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用的修辞方法是:(B) (1.00分)A(拟人B(比喻C(排比D(借代25、《道德经》的前37章称为《道经》;第38章到81章称为《德经》。

(对) (1.00分)26、“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中“道”的意思是“道路”。

(错) (1.00分)27、君子三畏是指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