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
读音,停顿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dòu)入,雉(zhì ) /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gēng)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yí )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旅生,植物未Βιβλιοθήκη 播种而野生. 葵菜,其嫩叶可食.
dò u
zhì
让狗出入的墙洞. 窦:洞穴.
野鸡
以上四句,写老兵到家后看到的
情形:室内外无人烟,一片荒凉.
chōng
gēng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送给
把谷类的壳捣掉.
yí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以上六句,写老兵的行动和内心世界. 这一具体形象的描绘,极深刻地写出了老 兵此时难以言状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乐府最早是音乐机关的名称,汉初即已出现, 汉武帝时扩充为专司歌舞的机关,并兼有采诗的职
能。这些采集来的民歌,后来就叫做“乐府诗”(或
叫“汉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 种新诗体。两汉乐府诗大多“感于哀乐,缘事而 发”(班固语),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广 泛反映了两汉的社会面貌,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思
作业布置
《十五从军征》运用白描手 法,仅仅80个字,就生动地描述 了一个少年从军、暮年还乡的 老兵回家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试 充分展开想象,将这首诗改写成 一篇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改 写 古 诗 该 怎 样 做?
精读古诗,把握古诗的中心
暴露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
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 役和迫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十五从军征》与《采薇》同是 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但表 现手法各有不同. 《采薇》主要是寓 情于景,借景抒情; 《十五从军征》 则以叙述为主,借老翁所见所闻所感, 尽情抒写了他的悲凉凄楚之情.
让 想 象 飞 起 来 !
想感情。汉乐府最突出的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语
言朴素自然。
十五从军征
情感 朗读
要求:正确 处理节奏、 语速、轻重 音、把握文 章的感情基 调,展开想 象,读出韵 味.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 理解诗句含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掌握诗歌主题,体会本诗所抒发的 悲凉凄楚之情.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叙 述了一个老兵归乡后才知道无家 可归的悲惨故事.原诗无题目,作 者不可考,属无名氏作品.现标题 是编者选用诗章的第一句,这也 是区分诗章的惯用作法.
讨 论 探 究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采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 家乡是什么样子?
3、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4、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十五”、“八十”是夸张手法.
以上两句总写,概括交待这个 老兵悲惨的一生. 他少小从军,到 白发苍苍方得退伍归来.
大胆地合理地想象当时的场
景,人物的动作、神情、语 言及内心活动,还要注意当 时人物的一些细节。
综合实践
1 、背诵全诗. 2、将诗歌改写成故事,题目自 拟,字数不限. 3、搜集《乐府诗集》中的诗 歌与大家分享。
十 五 从 军 征
十五从军八十得归
总写
悲惨一生
忐忑不安之情 问乡人, “家有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望 暗写人亡(点睛)
野兔窜,野鸡飞 生旅谷,生旅葵
汤饭做熟,不知贻谁 出门东看,泪落沾衣
近看 行动 内心
荒无人烟 一片凄凉 孤独凄凉
兵 战 灾 役 乱 难 残 频 深 酷 繁 重
采薇《诗经》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在路上遇到
发语词,无实际意义.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 冢:高坟.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zhǒng
这四句,写老兵在归来的路上碰上 一个同乡就急忙问,家里还有什么人?表 现出他那种急不可耐、忐忑不安的神情.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