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国投甘肃小三峡发电有限公司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报告二○○八年七月区域照明评估报告一、照明方式公司所辖大峡水电站、小峡水电站生产区域及所有办公场所,照明设计总体上为一般照明,即不考虑特殊局部的需要,为照亮整个场地而设置的照明。

二、光源目前公司各区域照明一般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荧光灯、白炽灯,符合GB50034-92关于照明灯选用的规定。

三、灯具、线路和控制箱公司各区域的现用灯具、线路和控制箱总体上质量完好,存在的问题:1、部分线路老化:大峡电站主厂房顶部部分灯具线路存在接地、断线情况,且不易维护,影响了发电机层的照度。

2、大、小峡电站灌浆廊道、操作廊道环境潮湿,穿线管进水的情况较多,加装了隔离变压器和漏电保护器,预防了人员的触电伤害隐患,但由于线路、灯具进水造成的漏电保护器动作而影响照明的次数也较多。

四、照度根据公司作业场所照度检测结果,公司各区域照明照度总体上符合工业企业一般观察生产过程(Ⅷ等10Lx、15Lx、10Lx)的标准,绝大部分已经达到一般精细作业(Ⅳ乙等75Lx、100Lx、150Lx)的照度标准。

对照DL/T 5140—2001《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程》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尚有以下几个区域未达到标准照度要求:1、大峡电站主厂房发电机层:夜间平均照度40 Lx,规程要求100 Lx。

主要原因为主厂房顶部灯具故障数量较大,部分电气回路存在接地故障。

2、大峡、小峡电站油库和油处理室:实测照度6-22Lx,规程要求标准为30 Lx,原因为该区域灯具故障。

从存在的以上问题来看,部分区域照度不达标主要是由于维修不及时造成的,通过及时维修即可解决,对大峡电站主厂房发电机层夜间照度不达标问题,则需进行相应的技术整改工作以达到相关要求。

五、结论大峡水电站生产区域照明光源配置基本合理,绝大部分区域照度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对存在问题的应及时进行整改,加强灯具日常维护管理。

对目前大峡电站主厂房发电机层夜间照度不达标问题,在夜间进行作业时,需加装临时照明进行补充。

评估人:代银霞武发全苏晓春陈一博祁光胜赵耀洲孙毅自然及人工通风系统评估报告一、大峡水电站1.大峡水电站厂房属地面式发电厂房,并对原设计的通风系统进行了局部改造,原设计蓄电池室内通风机及通风道已拆除,对拆除后的蓄电池室通风要求,在大峡电站安全性评价时已提出过要求及整治,2007年已安装2部轴流风机(换气扇),现已满足技改后蓄电池室的通风要求(原设计的蓄电池在05-06年已更换)。

08年4月22日,公司委托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厂房通风系统和厂房排烟系统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厂房通风系统送风及排风性能皆达到设计性能或超过设计性能。

详细情况见《检验报告》。

2.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材料库房通风不及时,能闻到明显异味,要求定期加强自然及人工通风强度,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2)蓄电池室一台风机电源不通,要求尽快恢复。

二、小峡水电站1.小峡水电站厂房属地面式发电厂房,08年4月23日,公司委托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厂房通风系统和厂房排烟系统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厂房通风系统送风及排风性能,主变室和GIS室排烟性能皆达到设计性能或超过设计性能。

详细情况见《检验报告》。

2.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材料库房通风不及时,能闻到明显异味,要求定期加强自然及人工通风强度,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2)小峡职工食堂厨房内的通风设备不能满足通风要求,限期整改。

三、兰州生活基地主要设施包括:兰州基地住宅楼轴流风机135—11 3台4kw兰州基地车库低噪音轴流通风机135—116.5A 1台0.75kw兰州基地锅炉房消防高温排烟风机WX—5—X—5 1台3/2.5kw以上通风设备运行状态良好,08年4月24日,经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各项指标全部达标(检测指标参见《检验报告》)。

四、白银生活基地主要设施包括:职工活动中心轴流风机2台职工食堂排油烟机1台以上通风设备运行状态良好,08年4月22日,经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各项指标全部达标(检测指标参见《检验报告》)。

以上两个基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食品库房通风不足,应加强自然通风。

五、改进与建议公司目前的通风设施基本能够满足通风要求,各分管部门应根据通风管理标准、气候特点及辖区环境,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运行模式,有针对性的在不同的位置和断面重点选择几组具有代表性的测点作为定期跟踪对象,以便随时了解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

加强管辖区内通风设施的定期运行与检查维护。

评估人:孙晓光薛雪峰王涛张念祖王学忠人机工效评估报告一.人机工效调查从物料搬运、手动工具、机械安全、工作桌面设计、照明、建筑物、危险物质、危险介质的控制以及工作组织等方面的情况归纳、分类汇总编制了以下综合调查表:公司本次人机工效调查活动共计发放调查表:540份,实际收回365份,从调查结果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物料搬运、手动工具、机械安全、工作桌面设计、照明、建筑物、危险物质、危险介质的控制等方面。

通过调查了解和分析,在公司具体物品搬运时可能发生不符合人机工效的可能性较大,具体物品搬运方面的现状情况为:公司在设备检修过程中需要搬运的大型部件、设备的搬运,汽车货物装卸搬运、材料库房进出时的搬运,搬运的主要设备有:厂房移动天车、汽车吊、叉车、到链等,在检修过程中一般工具、小型部件、材料库房小型备件、器材的进出库房、上下货架等依靠人工进行搬运。

为了进一步在搬运过程中对人体的伤害、使其搬运符合人机工效的要求,公司对参与起吊、天车、叉车等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特种作业许可证、并定期进行培训,对于人工搬运的人员也进行相关搬运方面的知识培训。

对公司范围内使用的汽车吊是在使用时租借专业机构的吊车,公司有专人在使用前检查其有效期以及吊装前检查项目,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工。

公司使用厂房移动天车、叉车、到链等均有专人维护、管理并定期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贴上合格标签方可使用,并建立的管理规定进一步确保安全。

二.改进建议通过人机工效的调查将符合项进行了总结、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改进建议具体如下:评估人:李军赵生命王浩鹏孙毅宋军灵温度、噪声、电磁辐射风险评估报告一、.温度根据公司作业场所各主要区域及特点,选取了116个代表性作业点进行实测,实测温度范围在9.3℃-21.2℃之间,均符合行业标准《水力发电厂厂房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程》中有关空气温度的要求。

二、噪声选取了公司主要区域137个代表性作业点进行了检测,从检测结果来看,作业场所各主要区域噪声基本在55.6dB(A)与85 dB(A)之间。

其中大峡电站全部5台机组水车室、1451层通风机室、1451层空压机室,小峡水电站全部4台机组水车室、蜗壳尾水管进人廊道、空压机室等共22个测点噪声源大于85 dB(A),最大噪声强度为小峡水电站的1470.7M层1#机组尾水管进人廊道的101.8 dB(A)。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中要求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

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B(A) ,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A)的原则。

以上地点均为巡检临时作业,符合噪声最高限值的要求。

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对公司以上噪声大于85 dB(A)的作业场所, 虽然都为巡检临时作业点,符合噪声最高限值的要求。

但为了更好的保护员工听力,建议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对以上区域张贴相应的标识牌。

2、为运行巡检员工配备耳塞,运行巡检员工在进入这些场所时应按要求进行佩戴。

3、在水车室、空压机室门口放置耳塞盒,检修作业人员、合同方人员及访问者在进入这些场所时应按要求进行佩戴。

4、定期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听力检测,对体检结果进行趋势分析。

三、电磁辐射根据公司作业场所可能存在较强电磁辐射风险的主要区域,选取了电站开关站、变压器、母线、调速器层等34处代表性作业场所进行了检测,从检测结果看,电站开关站和主变压器附近电场强度相对较大,最高达到 4.05kv/m,但均未超出国家标准《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中关于从事工频高压电作业场所的电场强度8H不应超过5kv/m的要求。

评估人:梁志旺代银霞宋军灵电焊烟尘风险评估报告根据公司现场作业情况,对电焊场所烟尘、锰及化合物进行了取样检测,共取样4点,合格1点,不合格3点。

从检测结果分析,电焊场所烟尘、锰及化合物控制不尽理想,需进行控制防护: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

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如合理设计焊接容器的结构,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新工艺,避免焊工在通风极差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从而大大地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再如选用具有电焊烟尘离子荷电就地抑制技术的CO。

保护电焊工艺,可使80%~90%的电焊烟尘被抑制在工作表面,实现就地净化烟尘,减少电焊烟尘污染。

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

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4.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评估人:梁志旺李永成公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及整改措施评估人:赵强才包朝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