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工程概论)多组分烃类系统相图

(石油工程概论)多组分烃类系统相图


③输送洗井液 通过钻柱的中心孔腔将洗井液输送到钻头,由水眼喷射
出,冲击到井底,携带岩屑后由环空返回地面。
④延伸井眼 在钻进中通过不断地增加钻柱长度(接单根)以达到延伸井眼
的目的。通常井眼的深度用下入井内的钻柱长度测量。
⑤起下钻头 ⑥特殊作业
钻头在井下工作是靠钻柱连接并传递扭矩和压力的。 起出已磨损的钻头和下入新钻头都必须由钻柱完成。 另外,针对不同的目的,还可以起下其它井下工具。
2、溶解气驱动 主要依靠原油中分离出天然气的弹性 膨胀能量驱油的驱动方式。
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
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 将从原油中分离出来
天然气体积发生膨胀
原油被排挤流入井
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3、水压驱动 依靠边底水和(或)注入水为主要驱油 动力的驱动方式。
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
边底水和(或)注入水 将原油驱入油井
续流: 在压力恢复试井中,由于井筒内的气体和液体的可 压缩性,油井关井时,地层中的液体继续流入井内, 并压缩井筒流体的现象。
井筒存储: 在压降试井中,油井一开井,首先流出井筒的是 原先压缩的流体,而地层流体不流入井筒的现象
续流和井筒存储对压力曲线的影响是等 效的,均表现为压力曲线直线段滞后
井筒存储效应
井筒存储系数
一、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油气田开发的基本模式 产量上升阶段
产量稳定阶段
产量递减阶段
图5-10 油田产量变化曲线
油田经过稳产期后,产量将以某种规律递减,产量的递减速度通 常用递减率表示。
1、递减率 单位时间的产量变化率,或单位时间内 产量递减的百分数
二、水驱特征曲线分析
注水或天然水侵油田的开发,在无水采油期结束后,油 田将长期处于含水期的开采,且采水率将逐步上升,这 是影响油田稳产的重要因素。
切割注水示意图
3、面积注水 将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 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含油面积进行开发。
(1)线状注水系统 注水井和生产井都等距地沿着直线分 布,一排注水井对应一排生产井。
注水井与生产井既可 以正对也可以交错。
注采井数比为1:1
(a)正对式排状注水
(b)交错式排状注水
线性注水示意图
(3)井筒存储效应与井筒存储系数
一、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1)合理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 的作用,从而缓和层间矛盾,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2)划分开发层系后,可以针对不同层系的特殊要 求设计井网和进行地面生产设施规划和建设。 (3)划分开发层系,可以提高采油速度,加速油田生 产,缩短开发时间,并提高投资回收期。 (4)划分开发层系,能更好地发挥采油工艺手段的作 用,进行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和分层控制的措施。
多组分烃类系统相图
◆ 三线
◆ 四区
◆ 五点
◆ 各类油气藏 的开发特点
三线 四区 五点
泡点线 露点线 等液相线
AC线,液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 BC线,气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 虚线,线上的液量的含量相等
液相区 AC线以上 气相区 BC线右下方 气液两相区 ACB线包围的区域 反常凝析区 PCT线包围的阴影部分
变 因
压、转速、水力参数、洗井液性能及洗井技术等。

优选、设计
三、水力因素
在钻进过程中,从钻头上的喷嘴中喷射出的洗井液(射流), 对钻进过程发挥着三种作用:
●清洁、净化井底,避免重复切削;
●保持和扩大预破碎带裂缝; ●直接水力破岩。
最主要的作用
保持井底清洁要经过三个过程:
对钻速的 首先是使破碎的岩屑离开岩石母体; 影响最大 然后是岩屑在井底被移动;
目前国内外油田所采用的注水方式
边缘注水 边内切割注水 面积注水 不规则点状注水
1、边缘注水 注水井部署在含水区内或油水过渡带上 或含油边界以内不远处。
分类
边(缘)外注水 注水井分布在含水区 缘上注水 注水井分布在油水过渡带上 边(缘)内注水 注水井分布在含油区上
图4-8 边缘注水示意图
2、切割注水 利用注水井排将含油面积切割成许多块 (切割区),每个切割区可以作为一个 独立的开发单元。
(2)预测油藏最终 采收率。
图5-17 水驱曲线
二、钻机的组成及功能
1、起升系统 (1)组成 井架、天车、游动滑车、大绳、大钩及绞车 (2)功能
①下放、悬吊或起升钻柱、套管柱和其它井下设备进、出井眼; ②起下钻、接单根和钻进时的钻压控制。
2、旋转系统
带动整个钻柱及钻头旋转的设备
(1)组成 水龙头、转盘
(3)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开发层系上下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在注水开 发过程中层系间能严格分开,上下层系不会串通和干扰。
(4)同一开发层系内各油层的构造形态应基本一致, 不应把大面积分布和少量分布的油砂体组合在同一开发 层系,否则将有一部分储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5)在采油工艺所能解决的范围内,开发层系不宜 划分过细,以减少建设工作量,提高经济效益。
气液两相
3点-气藏
压力下降
气态
气态
4点-凝析气藏
压力下降
压力下降
气态
气液两相
气态
五、地层油的粘度
当速度梯度为1时单位面积上流体的内摩擦力
地层油的粘度影响因素分析:
①组成 轻烃组分所占比例↗, μo ↘
②溶解气油比
Rs ↗, μo ↘
③温度
T↗,μo↘
④压力
当P<Pb时, P↗, μo ↘
当P>Pb时, P↗, μo↗ 当P=Pb时,μo= μomin
油藏 气藏 油气藏 凝析气藏
泡点 AC线上的点,也称饱和压力点 露点 BC线上的点 临界点 C点,泡点线与露点线的交点 临界凝析压力点 P点,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点 临界凝析温度点 T点,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点
各类油气藏的开发特点
1点-油藏
压力下降
压力下降
液态
泡点线(饱和压力)
气液两相
压力稍微下降
2点-饱和油藏 液态
及液、气压控制机构组成。 (2)功能:
控制井内的压力,防止地层流体无控制地流入井中。
十大件 钻 井架 天车 游动滑车 大钩 水龙头

现 转盘 绞车 泥浆泵 柴油机 传动装置

衡量钻头破岩效率高低的主要指标有钻头进尺和机械钻速。 钻头寿命: 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钻头在井下的纯钻进时间
(包括划眼——在已钻出的井眼内旋转送钻、 修整井壁的过程),单位为h;
(2)功能
保证在洗井液循环时钻柱能够旋转
保证在洗井液高压循环的情况下给井下钻具提供足够的旋转扭矩 和动力,以满足破岩钻进和井下其它要求
3、循环系统
(1)组成 (2)功能
泥浆泵、泥浆净化装置(固相控制设备)和泥浆 槽、罐等
①从井底清除岩屑;
②冷却钻头和润滑钻具。
柴油机或
4、驱动与传动系统 电动机
(1)组成 动力机、传动部分
(1)刚性水压驱动
能量供给充分,水侵 量完全补偿采出量。
刚性水压驱动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2)弹性水压驱动 能量供给不充分,水 侵量不能补偿采出量。
弹性水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4、气压驱动 主要靠气顶气的膨胀能或注入气驱油的 驱动方式。
(1)刚性气驱 注入气量足以保持油藏 压力稳定,或气顶体积 比含油区体积大得多能 够保持油藏压力基本保 持不变。
液体
在孔道中心的液体分子比靠近孔道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 而且,越靠近孔道壁表面,分子流速越低;
气靠近孔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的分子流速几乎没 体有什么差别。
滑动效应 或 Klinkenberg效应
气体渗透率大于液体渗透率的根本原因
3、相对渗透率曲线 (1)定义:相对渗透率与流体饱和度关系曲线 (2)典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μo ~P、T 关系
第二节 油藏岩石的孔隙性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和孔隙结构
1、孔隙 岩石中未被碎屑颗粒、胶结物或其它 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孔隙
空隙
孔隙 空洞 裂隙(缝)
砂岩的孔隙大小和形态取决于砂粒的相互接触关系、 后来的成岩后生作用引起的变化以及胶结状况
2. 孔隙度的分类
(1)绝对孔隙度

a
V ap Vf
A区: Sw≤Swi;
B区: Swi<Sw<1-Sor;
C区: Sw≥1-Sor;
KroKrw1
油水相对渗透率
油田开发
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对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田,
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对原油生产的要求, 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 制订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 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 直至开发结束的全过程。
油藏驱油能量
①边水的压能 ②原油中的溶解气体的弹性能 ③气顶中压缩气体的弹性能 ④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 ⑤原油自身的重力
1、弹性驱动: 依靠油藏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量为主 要驱油能量的驱动方式。
油藏投入开发 油层压力开始下降 液体、岩石体积发生膨胀
储油层的孔隙体积缩小
原油被排挤到生产井中
弹性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如用钻柱挤注水泥、中途测试、处理事故等。
第一节 影响钻进的主要因素
影响钻进的因素按其本身可否改变可分为两大类:
不 指已经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因素,如所要钻进地层
可 变
的岩石物理机械性质、地质构造、地下压力分布及地
因 层中的流体性质等。

利用其有利方面,
并调节可变因素适应之
可 指可以人为的选择和改变的因素,如钻头和钻具、钻
刚性气压驱动可采特征曲线
(2)弹性气压驱动 气顶体积体积小, 不能够保持油藏压 力基本不变。
弹性气压驱动开采特征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