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污染与防治技术》

《海洋污染与防治技术》


4、海洋石油污染危害
石油的各种成分都有一定的毒性,它具有破坏生物的正 常生活环境,造成生物机能障碍的物理作用。
油膜隔绝了大气与海水的气液交换,石油膜的生物分解 和自身的氧化作用,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致使海水缺氧。 油膜减弱了太阳辐射透入海水的能量,影响海洋绿色植 物的光合作用。 海面油膜沾污海兽皮毛和海鸟羽毛,使它们失去保温、 游泳和飞行的能力。
地 盘 之 争
领 海 基 线
国际海洋年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财产。 199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 学委员会通过号召各国共同举办“国际海洋年” 的决议。 联合国认识到海洋、海洋环境、海洋资源 和海洋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994年12月联合国 第49届大会通过了这项由102个成员国发起的 决议,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
第二节 海洋石油污染及影响
一、海洋石油污染
1、海洋石油污染来源及入海途径 经河流或直接向海洋注入的各种含油废水; 海上油船漏油、排放和油船事故等; 海底油田开采溢漏及井喷; 逸入大气中的石油烃的沉降及海底自然溢油等。
石油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各种烃类化合 物──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
石油污染物数量巨大。
世界海洋日
起初联合国将每年的7月18 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此 发表致辞时指出,人类活动正 在使海洋世界付出可怕的代价, 个人和团体都有义务保护海洋 环境,认真管理海洋资源。 2009年联合国将首个世界 海洋日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 海洋,我们的责任”并将其日 期调整到6月8日。
(六)热污染和固体废物
热污染主要来自电力、冶金、化工等工业冷 却水的排放,可导致局部海区水温上升,使海水 中溶解氧的含量下降和影响海洋生物的新陈代谢, 严重时可使动植物的群落发生改变,对热带水域 的影响较为明显。 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程残土、城市垃圾及疏 浚泥等,投弃入海后能破坏海滨自然环境及生物 栖息环境。
3、海洋生物对石油的降解和吸收
在海洋中,微生物在降解石油烃方面起着重要 的作用。烃类氧化菌广泛分布于海水和底泥中,不 同的石油烃可被不同种类的氧化菌分解。 海藻和海洋动物也能降解一些石油烃。微生物 氧化降解石油烃,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有些降解 过程的中间产物对鱼类是有害的。 浮游植物和定生海藻可直接从海水中吸收或吸 附溶解的石油烃类。海洋动物可吞食吸附有石油的 颗粒物质,溶于水中的石油可通过食道或鳃进入它 们的体内。在清洁海水中,海洋动物体内积累的石 油烃可较快地排出。
大连油污清理震撼现场
大连油污清理震撼现场
大连油污清理震撼现场
大连油污清理震撼现场
大连油污救援
韩晓雄因喝了大量的石油和体力不支,昏厥过去。
2、石油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石油或其制品进入海洋等水域后,可发 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如扩展、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 化、形成沥青块等。 石油入海后首先在水面迅速扩展形成 油膜,随后分裂为大小不等的片状或带状油 膜,随风漂移。油膜扩展的速度和面积,受 风、海浪、海流和油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其他各种合法活动、损害海水的正常使用价值和降
低海洋环境的质量等有害影响。”一些自然因素,
如水土流失、海底火山爆发以及自然灾害等,引起
海洋的损害则不属于海洋污染的范畴。
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
· 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44%;
· 空气污染33%;
· 船舶12%; · 倾倒垃圾10%; · 海上油、气生产1%。
(一)石油及其产品。



(二)金属和酸、碱。
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 铅等金属和磷、硫、砷等非金属以及酸、碱等。 这类物质主要来自工、农业废水和煤与石油 燃烧而生成的废气转移入海。 这类物质入海后往往是河口、港湾及近岸水 域中的重要污染物,或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或蓄积于海洋生物体内而影响其利用价值。
低分子烃和有些极性化合物还会从海面溶 入海水中。 海面的石油经过蒸发和溶解,比重逐渐增 大,最后形成沥青块。
石油入海后,在涡流、风浪等的搅 动下,容易发生乳化作用。
乳化有两种形式: 油包水乳化;稳定。 水包油乳化。较不稳定而容易消失。
海面油膜在光和微量元素的作用下 发生光化学氧化反应。 这是石油化学降解的主要途径,但对 这一过程目前还了解很少。 石油经过蒸发和溶解作用失去较轻 的组分,而形成致密的分散粒子或吸附 在其他颗粒物上,最后沉降到海底。 在海流和海浪的作用下,沉入海底 的石油或石油氧化产物还可再上浮到海 面。
这是一类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有来自造纸、 印染和食品等工业的纤维素、木质素、果胶、醣 类、糠醛、油脂等以及来自生活污水的粪便、洗 涤剂和各种食物残渣等。 造纸、食品等工业的废物入海后以消耗大量 的溶解氧为其特征;生活污水中除含有寄生虫、 致病菌外,还带有氮、磷等营养盐类,可导致富 营养化,甚至形成赤潮。
(三)农药。
主要自森林、农田等施用农药而随水流迁移 入海,或逸入大气,经搬运而沉降入海。 这类物质有汞、铜等重金属农药,有机磷农 药,百草枯、蔬草灭等除莠剂,滴滴涕、六六六、 狄氏剂、艾氏剂、五氯苯酚等有机氯农药以及多 在工业上应用而其性质与有机氯农药相似的多氯 联苯等。 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性质稳定,能在海 水中长期残留,对海洋的污染较为严重;并因它 们疏水亲油易富集在生物体内,对海洋生物危害 尤大。
第一节 概况
一、环境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
2007年公布的一份全球环境
综合评估报告中指出:尽管
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但环境问题仍继续对 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二、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 是人们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 程中,没有考虑海洋环境的 承受能力,低估了自然界的 反作用,使海洋环境受到不 同程度的损坏。
我们之所以关注海洋,是因为
海洋是人类生活的真正基础…… 生命本身起源于海洋。海洋是广阔的,有1.4亿平方公里, 约占地球表面的72%。气候和天气,甚至人们呼吸的空气的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对于 该作用的方式仍然不太了解。海洋不仅始终是它帮助产生的生 命的主要营养来源,而且从最早有记录的历史起,人们就利用 海洋从事贸易和商业,在海上冒险,去探索海洋。海洋使人们 分隔开来,海洋又使人们聚集起来。现在,即便对各个大陆已 经绘制了地图,并且通过路上、河流和空中可以进入大陆内部, 但世界上大部分人口仍生活在距大海200英里的范围内,与大海 密切相关。
(四)放射性物质。
主要来自核武器爆炸、核工业和核动力船舰 等的排污。 这类物质有铈-114、钚-239、锶-90、碘131、铯-137、钌-106、铑-106、铁-55、 锰-54、锌-65和钴-60等。其中以锶-90、铯137和钚-239的排放量较大,半衰期较长,对 海洋的污染较为严重。
(五)有机废物和生活污水。
海洋污染与防治技术
金跃波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我国海洋的污染现状及分析 第三章 海洋污染防治法规介绍
第四章 船舶污染的防治技术
第五章 海上溢油处理技术
有关网站和期刊
/zh/law/sea/(联合国与海洋)
/soa/index.htm(国家海洋局) /(海洋信息网)
/(国家海事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局) /(国际海事组织)
/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海事公约研究中心
/(中国海洋学会)
蒸发作用是海洋油污染自然消失的重要因素。 蒸发速度随石油各种组分的分子量、沸点 以及油膜表面积和厚度、风力和温度而不同。
含碳原子数小于15的烃(沸点小于250℃)入海后10天内便被蒸发掉, 含碳原子数在15~25的烃(沸点250~400℃)蒸发速度很慢, 含碳原子数大于 25的烃(沸点大于400℃)不容易蒸发。
后期效应会波及全球。
海洋污染的特点: 4、防治难危害大 海洋污染有很长的积累过程,不易及
时发现,一旦形成污染,需要长期治
理才能消除影响,治理费用大,危害
波及广,特别是对人体产生的毒害更
是难以彻底清除干净。
四、海洋污染物的分类

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包括原油和从原油分馏成的溶剂油、汽油、煤油、 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以及经裂化、催 化重整而成的各种产品。 这类物质主要是在开采、运输、炼制及使用等过 程中流失而直接排放或间接输送入海; 是当前海洋中主要的、且易被感官觉察的量大、 面广,对海洋生物能产生有害影响,并能损害优 美的海滨环境的污染物。
外来生物的入侵性传播与陆源 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的 掠夺性开发利用、海洋栖息环 境的物理性改变和破坏,被全 球环境基金组织(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简称 GEF)认定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威 胁。
海洋环境保护:在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海洋生 态平衡的要求制定的有关法 规,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 段来调整海洋开发和环境生 态间的关系,以达到海洋资 源的持续利用的目的。
向海洋排放污染物;某些 不合理的海岸工程建设;对水 产资源的酷捕,对红树林、珊 瑚礁的乱伐乱采,危及到生态 平衡。 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已成 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 。
三、海洋污染的定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 对海洋污染明确定义为:“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 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造成或可能造 成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
海洋污染的特点: 1、污染源广。
汇入海洋:
江河径流入海;大气扩散;雨雪等降水。
人类海洋活动: 航海、捕鱼和海底石油开发。
海洋污染的特点: 2、持续性强 地势最低,污染后,难再转移,不能
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质在海洋中越积
越多,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
传递,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
海洋污染的特点: 3、扩散范围广 海洋相互连通,污染会扩散,扩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