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兽医之防治技术

中兽医之防治技术

主要是劳役过度,或饮喂不足; 或老弱体虚,大病、久病之后,或病中失治、误治等,均可使 畜体的阴精、阳气受损而致虚。 此外,先天不足的动物,其体质也往往虚热。
症状
一般症状表现是口色淡白,舌质如绵,无舌苔,脉虚无力,头 低耳耷,体瘦毛焦,四肢无力。有时还表现出虚汗、虚喘、粪 稀或完谷不化等症状。
三、虚实
辨证
辨证,是以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等理论为基础,以四 诊所获取的资料为依据,认识疾病、诊断疾病的过程。
二、各种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 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
脏腑辨证 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内伤杂病;
气血津液辨证
与脏腑辨证紧密相关;内伤杂病
六经辨证 伤寒病
卫气营血辨证 温热病
2 八纲辨证
一、表里 二、寒热 三、虚实 四、阴阳
二、寒热
热证 性质
热证就是“阳胜其阴”的证候,或阳盛,或阴虚,或阳 盛阴虚同时存在。
成因
一是外感风热,或内伤火毒; 二是久病阴虚,或在阴虚的同时,又感受热邪。
症状
一般症状表现是口色红,口津减少或干粘,舌苔黄,脉数,尿 短赤,粪干或泻痢腥臭,呼出气热,身热。有时还有目赤、气 促喘粗、贪饮、恶热等症状。常见的热证有燥热、湿热、虚热 、火毒疮痈等。临证时,须辨清其为表热还是里热、实热还是 虚热、气分热还是血分热等。
4. 辨寒热,须分清真假,不要为其表面的假象所迷惑, 只有抓住病证的本质,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三、虚实
虚实 性质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成因 一般而言,虚证是正气不足的证候,而实证则是邪气亢 盛有余的证候。
故《素问 ·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
三、虚实
虚证 性质
虚证是对机体正气虚弱所出现的各种证候的概括。 成因
一、表里
表里 病位
辨别疾病的病位和病位深浅的两个纲领 表 病邪侵犯肌表而病位浅者属表。 里 病在脏腑而病位深者为里。
一、表里
表证 病位
在肌表,病变较浅,多由皮毛受邪所引起。 特点
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症状
表现是舌苔薄白,脉浮,恶风寒(被毛逆立、寒颤)。有因肺 合皮毛,故表证又常有鼻流清涕、咳嗽、气喘等症状。
3. 寒热真假
阴阳格拒
真热假寒 真寒假热
二、寒热
寒证热证辨证要点
1. 辨寒热一般应综合病畜口渴与二便情况,四肢、耳鼻 冷热,舌质、舌苔,脉象等表现来加以辨别。
2. 辨别寒热,须分别部位。如寒热有在表、在里、在上 、在下、在脏、在腑、在气、在血等不同。 3. 辨寒热应注意寒热错杂及虚实的不同情况,如表热里 寒、上寒下热、上下俱热、表里俱寒、虚寒、虚热、实 寒、实热等。
表证里证的关系 1. 表里转化
表邪入里 里邪出表 2. 表里同病 表里俱寒 表里俱热
表里俱虚 Leabharlann 里俱实一、表里正邪盛衰
表寒里热 表热里寒 表虚里实 表实里虚
一、表里
表证里证辨证要点
1. 掌握表里证的特征:发热恶寒并见属表证,发热无恶 寒,或仅有恶寒者多属里证。脉浮属表证,脉沉属里证 。 2. 注意是否有表里同病或兼其它不同之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
八纲辨证
八纲
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搜集到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 析综合,对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加以概括, 归纳为八个具有普遍性的证候类型。
阴阳两纲可以概括其它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 、寒、虚证为阴,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症状
具体症状表现因病位和病性等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但就一般 症状而言,常见高热,烦躁,喘息气粗,腹胀疼痛,拒按,大 便秘结,小便短少或淋漓不通,舌红苔厚,脉实有力等。
三、虚实
实证
治则治法
“ 实则泻之”。 故治疗实证宜采用泻法,除攻里泻下之外,还包括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涤痰逐饮、平喘降逆、理气消导等法。
成因
一是外感风寒,或内伤阴冷; 二是内伤久病,阳气耗伤,或在内伤阳气的同时,又感受了阴 寒邪气。
症状
一般症状是口色淡白或淡清,口津滑利,舌苔白,脉迟,尿清 长,粪稀,鼻寒耳冷,四肢发凉等。有时还有恶寒,被毛逆立 ,肠鸣腹痛的症状。
二、寒热
寒证
治则治法
“ 寒者热之”。 故治疗寒证宜采用温法,根据病情,或辛温解表,或温中散寒 ,或温肾壮阳。
第二章 中兽医之防治技术
任务1 辨证 任务 2 防治法则 任务 3 兽医临床用药方法
任务1 辨证
1 辨证概述
一、辨证 二、辨证方法
辨证概述
接诊 / 应诊 诊断
辨证
疾病信息 证
治疗方法 组方 施治
观察 / 调整 回访
治法 方剂
辨证方法
一、辨证

证,即证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因、病位、病机 、病性、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方面情况的概括。
分类 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
治法 汗法。
一、表里
里证 病位
病位在脏腑,病变较深。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诸病
特。点
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症状
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症状繁多。 分类
临证时,应进一步辨别疾病所在的脏腑,病性的寒热, 病势的盛衰(虚实),具体内容将在脏腑辨证中介绍。
治法
里证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病证的寒热虚实,分 别采用温、清、补、消、泻诸法。
虚证 分类
在临证中,常将虚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类型。。
治则治法
“ 虚则补之”。 故治疗虚证宜采用补法,或补气,或补血,或气血双补;或滋 阴,或助阳,或阴阳并济。
三、虚实
实证 性质
凡邪气亢盛而正气未衰,正邪斗争比较激烈而反映出来 的亢奋证候,均属于实证。
成因
一是感受外邪; 二是内脏机能活动失调,代谢障碍,以致痰饮、水湿、 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体内。
3. 初病表证,继而出现里证,应辨别表证是否已经入里 ,查明表证已解或未解。初病里证,继而出现表证,应 辨别是否里证出表,或是又感表邪。
二、寒热
寒热 病性
寒证与热证是概括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的两种证候。
成因 “ 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阳盛则热”,“阴 虚则内热”。
二、寒热
寒证 性质
寒证就是“阴胜其阳”的证候,或为阴盛,或为阳虚, 或阴盛阳虚同时存在。
二、寒热
热证
治则治法
“ 热者寒之”。 故治疗热证宜用清法,根据病情或辛凉解表,或清热泻火,或 壮水滋阴。
二、寒热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 寒热转化 寒证转为热证 热证转为寒证
阴阳转化——邪正盛衰
2. 寒热错杂
单纯里证的寒热错杂
上热下寒
上寒下热
表里同病的寒热错杂
表寒里热
表热里寒
二、寒热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