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与家长沟通》教案

《如何与家长沟通》教案

《如何与家长沟通》教案
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陈丽辉
一.教与学目标
1.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

2. 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
3. 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二、教与学重点:搭建起与父母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
三、教与学难点: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讨论交流法、情境材料分析法
五、教与学过程:
课堂序曲:沟通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沟通: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是指交往双方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交流的各种观念、思想、兴趣、情绪、感情、信息等内容的过程。

2.有效沟通的三项条件:沟通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信息、思想和情感等实现交流,
达成共同的协议
(一)导入新课
你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有没有以下情况出现?
1、经常与父母顶嘴
2、不愿意向父母倾诉心中苦恼
3、我有时可以两三天甚至更多天不理睬父母
4、觉得父母管我管的太多
5、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当我7岁时,我感到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马克·吐温
1你认为马克·吐温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他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说一说:
你与父母的沟通有没有出现问题?
谈一谈:
是什么使我们与父母关系疏远?
(二)自主探究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一: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1、自我心理因素。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一方面会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

2、青春期的青少年内心充满矛盾和不安,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子女与父母在思想、行为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影响与父母的沟通。

学习任务二: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1、学会与父母沟通要理解自己的父母。

理解父母的唠叨,要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殷切希望,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理解父母烦恼,希望得到子女的安慰。

2、学会与父母沟通要尊重自己的父母。

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父母的个性和欣赏父母的优点,当与父母有分歧时,不回避、疏远和顶撞,必要时做出让步和道歉。

3、学会与父母沟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a、主动向父母汇报在校情况。

b、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和建议。

c、多和父母聊天,缓解父母工作压力。

d、主动开展有利于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

e、多和父母探讨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交换不同的看法,
来消除认识上的分歧等。

走近父母的方法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2.主动承担家务;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3.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

4. 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5.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小结
1、自己事情自己办,不给父母添麻烦
2、艰苦朴素少花钱,不与别人比吃穿
3、家务劳动帮着干,多为父母减负担
4、思想学习勤汇报,恳求父母多指点
5、探亲访友离家前,禀告父母莫挂牵
6、学会道歉学会笑,不去顶牛和撒欢
7、递杯茶水问声安,爸妈辛苦挂嘴边
8、养育之恩重如山,儿女责任记心间
9、衣食住行讲礼貌,尊老敬长想在先
10、大事小事不计较,学会宽容无事烦
(三)总结升华指导践行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难免还会与父母发生误会和矛盾。

但有了今天的思考,我想大家面对这些矛盾时会更加成熟和理性。

“哀哀父母,生我劳”。

有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理解,有了对父母的尊重,同学们肯定会找到与父母沟通的有效途径,与父母共建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希望大家回去,反思自己以往的做法,制定一个改善与父母关系的新计划,并认真执行。

学会与父母沟通,相信你能行!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提炼教育活动主题。

这种主题由于是学生耳闻目睹的,或自己体验的、感悟的,学生感到亲切,觉得有话可说。

因此,课堂上学生讨论起来也显得游刃有余,发表看法也是条条是道,甚至不乏真知灼见,课堂的上学生提得为什么也特别多,气氛也特别浓,连平时最不爱讲话的学生此刻也按捺不住地举手发言。

这节课学生在轻松、自主、交流中学习,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品德与行为的收获也是可想而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