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音乐《快乐的校园》教案 教学设计

四年级音乐《快乐的校园》教案 教学设计

《快乐的校园》第1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哦,十分钟》欣赏《乒乓变奏曲》【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唱歌曲《哦,十分钟》,感受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良好情趣和品质。

(2)通过欣赏钢琴曲《乒乓变奏曲》,感受音乐中所表现的运动时快乐的心情并把运动的拼搏精神运用到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上来。

2.过程与方法以视、听相结合的方法,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意义。

3.知识与技能(1)学唱歌曲《哦,十分钟》。

(2)感受2/4拍歌曲的音乐特点。

(3)了解变奏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并了解变奏曲的结构。

难点: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同步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分析】《哦,十分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七册第六单元《快乐的课间》中的一节唱歌课。

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

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

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

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这一音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

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

“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期待之情。

钢琴独奏《乒乓变奏曲》的音乐主题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乐曲为2/4拍子,全曲活泼欢快,音乐主题简洁,包含有五个变奏,表现了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谁会哼唱咱们学校的下课铃声?在课下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做哪些运动?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在课间都做些什么。

二、课程新授(一)学唱歌曲《哦,十分钟》1.聆听音乐,并思考:(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说一说听后的感受。

(3)歌曲中都讲了什么内容?2.提问学生2/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教师补充。

3.再次聆听音乐,并随音乐做强弱拍规律的手势。

(可以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提示学生第一拍时要重一些。

4.学唱歌曲(1)齐读歌词。

(2)教师弹奏旋律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段?第二乐段的旋律与第一乐段的旋律有什么不同?(3)教师弹奏伴奏范唱,学生跟唱。

5.师生讨论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6.学生跟随伴奏演唱歌曲,并注意表达歌曲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

(二)欣赏钢琴曲《乒乓变奏曲》1.教师: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乒乓球运动的声音(学生自由发挥),那用节奏怎样表达呢?X X X X |2.聆听音乐,指导学生模唱主题旋律,说一说作曲家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乒乓球上下跳动的画面),主题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高低起伏,节奏规整)3.再次聆听音乐,并思考: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变化了几次?4.介绍变奏曲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从古老的固定低音变奏曲到近代的装饰变奏曲和自由变奏曲,所用的变奏手法各不相同。

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

然后保持主题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

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

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

变奏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

变奏曲可作为独立的作品,也可作为大型作品的一个乐章。

结构: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5.分段聆听,说一说每一段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6.完整聆听,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乐曲所描绘的画面。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丰富的课余生活,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将运动中的拼搏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认真复习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让我们在《哦,十分钟》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吧!《快乐的校园》第2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打字机》学唱《大家来唱》欣赏《陀螺》【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生动有趣的“快乐的校园”主题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感兴趣的状态下积极学习,了解音乐,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欣赏力。

2.过程与方法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感悟音乐中所蕴含的意义。

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3.知识与技能(1)学唱歌曲《大家来唱》。

(2)通过为歌曲伴奏,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3)通过聆听音乐,感知乐曲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家来唱》。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难点:准确的演唱连音符的时值。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同步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分析】《打字机》是一首描绘性非常强的管弦乐小品,由美国指挥家、作曲家安德森创作。

乐曲共一分四十三秒,虽短小却诙谐有趣。

全曲分为ABA三部分。

快速平稳的第一主题旋律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二主题以上行、下行的反复波动配以鲜明的力度构成了形象而动感的旋律,与第一主题形成明显的对比。

乐曲最大的特点是借助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配以快速灵巧的旋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打字机的美妙声音。

打字机的打字声、铃声和换行例机声是这首乐曲的特殊音效。

《大家来唱》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3/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四乐句曲调平稳,采用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第二、三乐句运用旋律的模进及出现八度大跳,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突出了“大家来唱”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无比欢乐的心情之中。

管弦乐曲《陀螺》是法国作曲家比才(1838—1875)1871年所作的《儿童游戏小组曲》中的第三曲《即兴曲—陀螺》。

管弦乐组曲《儿童游戏小组曲》系根据作者所作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0p.22共十二曲)中的五首小曲改编而成,这五首小曲都有标题:第一曲《进行曲—喇叭与铜鼓》,第二曲《摇篮曲—布娃娃》,第三曲《即兴曲—陀螺》,第四曲《二重奏—小先生、小夫人》,第五曲《加洛普—舞会》。

《即兴曲—陀螺》,a小调2/4拍,乐曲轻快,表现了孩子们在玩转陀螺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教师提问:同学们见过打字机吗?知道打字机是做什么用的吗?(二)教师唱出示打字机图片,并介绍打字机:打字机是用以代替手工书写、誊抄、复写和刻制蜡板的机器。

打字机是用于书写的一种机械的,电机的,或电子的设备。

使用时,通过敲击键盘上的某一个按键,该按键对应的字符的字模会打击到色带上,从而在纸或其他媒介上打出该字符。

每次字符的敲打,打字机都会把纸向左移动,以备打印下一个字符。

在电脑尚未诞生前,打字机的作用非常大。

二、课程新授(一)欣赏管弦乐《打字机》1.初次聆听,并思考:(1)在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打字声、铃声、倒机声)(2)乐曲表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聆听乐曲,找出主题并哼唱。

3.聆听乐曲,师生讨论乐曲的结构(ABA结构),并在聆听音乐过程中,你认为每段开始的地方举手示意。

(二)学唱歌曲《大家来唱》1.聆听音乐,并思考:(1)歌曲是几拍子?(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复习三拍子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3.再次聆听歌曲,并跟随录音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第三排跺脚或拍腿)4.复习连音符(1)请同学回答连音符的含义。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聆听并思考歌曲中每个连音符的时值唱几拍?5.学唱歌曲(1)齐读歌词(2)分声部学唱,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跟唱,注意连音符的时值要唱准确,在唱连音符时提示学生数好节拍。

(3)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范唱高声部旋律,学生小声跟唱;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范唱低声部旋律,学生小声跟唱。

(4)师生配合演唱,学生跟随教师弹奏旋律演唱高声部,教师演唱演唱低声部;学生跟随教师弹奏旋律演唱低声部,教师演唱高声部。

加深学生对旋律的印象以及两个声部之间的和谐感。

(5)分句进行合唱,唱好一句再进行下一句。

注意:演唱时要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轻声唱,在演唱时耳朵要聆听另一声部,不要为了音准而大声唱盖过另一声部,体会声部之间的和谐美。

6.完整演唱歌曲。

7.为歌曲伴奏(1)选择合适的乐器,并为每件乐器编创节奏。

(2)跟随录音为歌曲伴奏。

碰铃: 3/4 0 X X |0 X X ‖铃鼓: 3/4 X X - |X X - ‖沙锤: 3/4 0 XX X |0 XX X ‖鼓: 3/4 X 0 0 |X 0 0 ‖(三)欣赏管弦乐《陀螺》1.初次聆听音乐,并思考:(1)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欢快,节奏轻快紧凑)(2)音乐表现了一幅什么场景?(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的喜悦情景)2.介绍乐曲这是一首外国乐曲,名字就叫《陀螺》。

《陀螺》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所作的《儿童游戏小组曲》的第三曲《即兴曲——陀螺》,是一首管弦乐合奏,跟《布老虎》和《踢毽子》两首一样都是管弦乐合奏。

3.再次聆听音乐,找出主题旋律,并在主题出现时举手示意。

4.随音乐设计动作并展示。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首有趣的音乐,感受到了音乐中所表达的愉快心情,希望同学们都能有一个愉快、难忘、开心的童年。

让我们在管弦乐《打字机》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