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磐安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和依据为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减轻或避免因气象灾害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浙江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试行)》、《磐安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磐安县范围内气象灾害或其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防灾与抗灾并举、以防为主的原则,坚持部门联动、按责分工、发挥最大防灾减灾效益的原则。

(四)、气象灾害等级标准气象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分Ⅰ级、Ⅱ级、Ⅲ级、Ⅳ级4个等级,符合相关标准之一即为达到该等级的级别。

1、特别重大气象灾害(Ⅰ级):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5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重大气象灾害(Ⅱ级):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3、较大气象灾害(Ⅲ级):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4、一般气象灾害(Ⅳ级):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造成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磐安县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全县气象灾害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县气象局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县气象局、水务局、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公安局、交通局、建设局、民政局、教育局、旅游局、广电台、新闻传媒中心、供电局、电信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

1、领导小组职责:(1)制订全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2)启动和终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为县政府提供防灾减灾决策依据和建议;(3)负责气象灾害应急体系与设施建设,组织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警,并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信息;(4)负责调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装备等资源,协调解决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关问题;(5)指导和督促各相关部门开展工作;(6)承担县政府赋予的其他任务。

2、成员单位职责:(1)县气象局:负责参与县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发布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调查、评估、鉴定气象灾害。

(2)县水务局:负责提供流域水文监测与预报预警信息,洪涝台旱灾害等灾情影响分布信息,组织实施危险堤坝、山塘、水库等防汛防洪工程设施规避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3)县国土局:根据气象条件提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信息,提出相关人员、财产等规避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方案。

(4)县农业局:负责提供农业灾害影响分类信息,组织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帮助、指导农民恢复灾后生产。

(5)县林业局:负责提供林业灾害影响分类信息,组织林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帮助、指导林农恢复灾后生产。

(6)县公安局:负责气象灾害预警或影响时,保障相关区域社会治安稳定和交通道路畅通,协助受灾人员安全、快捷转移。

(7)县交通局:负责气象灾害预警或影响时,保障相关区域道路畅通。

(8)县建设局:负责气象灾害预警或影响时,城乡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户外广告等加固或撤除的组织督促工作,组织建筑工地相关人员安全撤离或转移。

(9)县民政局:负责气象灾害发生后的救助和救济工作,及时统计并提供气象灾害造成的各类损失信息。

(10)县教育局:负责气象灾害预警或影响时,组织实施中小学校、幼儿园规避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教师学生安全撤离或转移。

(11)县旅游局:负责气象灾害预警或影响时,组织协调督促各旅游景点规避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游客安全撤离或转移。

(12)县广电台、新闻传媒中心:按照有关信息发布规定,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媒体,及时播发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做好有关宣传动员工作。

(13)县供电局:负责保障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电力保障工作。

(14)电信局:做好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的通信保障工作,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

(15)其他有关部门做好气象灾害相关应急保障工作。

(二)县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设在县气象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应急办公室主任由气象局局长担任,成员由气象局各科室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地址:安文镇江滨路52号,值班电话:4665801。

应急办公室主要职责:1、应急状态下的职责:(1)督促、检查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情况;(2)及时传达领导小组的工作指示;(3)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4)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5)做好调查研究,为领导小组重大决策提供建议。

2、常态下的职责:(1)组织修订和完善预案;(2)组织开展有关气象灾害预警知识的培训;(3)组织指导各成员单位开展应急演练。

三、应急预警机制(一)预警级别气象灾害预警级别,按其强度及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气象灾害预警(Ⅰ级)、重大气象灾害预警(Ⅱ级)、较大气象灾害预警(Ⅲ级)、一般气象灾害预警(Ⅳ级)。

1、Ⅰ级预警(特别重大气象灾害预警)(1)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县气象台监测或预报预警出现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等级天气,可能直接造成人员死亡或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等产生特别重大影响的气象灾害;(2)已经出现特别重大等级气象灾害并延续。

2、Ⅱ级预警(重大气象灾害预警)(1)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县气象台监测或预报预警出现气象灾害橙色预警信号等级天气,可能直接造成人员死亡或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等产生重大影响的气象灾害;(2)已经出现重大等级气象灾害并延续。

3、Ⅲ级预警(较大气象灾害预警)(1)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县气象台监测或预报预警出现气象灾害黄色预警信号等级天气,可能造成人员死亡或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气象灾害;(2)已经出现较大等级气象灾害并延续。

4、Ⅳ级预警(一般气象灾害预警)(1)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县气象台监测或预报预警出现气象灾害蓝色预警信号等级天气,可能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气象灾害;(2)已经出现一般等级气象灾害并延续。

(二)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1、信息来源(1)县气象台监测信息;(2)上级气象主管部门及兄弟县(市)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警信息;(3)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和个人提供的气象灾情信息。

2、信息审核和报送(1)县气象局收到气象灾害信息后,经审核符合气象灾害上报标准的,按相关规定报上级气象主管理部门和县人民政府,通报县相关单位和有关部门;(2)县气象局与县有关部门的气象灾害信息报送可以采用业务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传真等方式传递,并通过响应措施确认。

四、应急响应(一)应急响应条件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即进入应急响应处置程序:1、气象灾害达到Ⅰ至Ⅳ级预警级别;2、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下达我县进入应急响应程序的命令。

(二)响应处置程序1、Ⅰ级预警响应(1)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警报信息,发布预案启动命令,提请县委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就防御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做出决策和部署,动员全社会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

(2)向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通报县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

(3)县气象局做好气象灾害的跟踪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每1小时发布一次临近预报,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部门报告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及其预报服务情况。

做好气象灾害发生后的现场气象服务等工作。

(4)县广播电视台安排专人值班,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及时插播有关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5)根据不同气象灾害的影响特点,水务、国土、建设、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实行专人值班,组织相关人员对危险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对学校、景区、地质灾害易发地、山塘水库、建筑工地等灾害影响高危区域人群实施转移。

(6)相关部门收到气象灾害或预警信息后,按照各自职责,启动相应等级的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救援、保障等行动,确保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有效实施。

2、Ⅱ级预警响应(1)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预案启动命令,召开相关部门紧急会议,就防御重大气象灾害做出决策和部署。

(2)向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通报县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

(3)县气象局做好气象灾害的跟踪监测、预报、警报工作,每1小时发布一次临近预报,及时向县政府和市气象局报告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及其预报服务情况。

做好气象灾害发生后的现场气象服务等工作。

(4)县广播电视台安排专人值班,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及时插播有关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5)根据不同气象灾害的影响特点,水务、国土、建设、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实行专人值班,组织相关人员对危险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对学校、景区、地质灾害易发地、山塘水库、建筑工地等灾害影响高危区域人群实施转移。

(6)相关部门收到气象灾害或预警信息后,按照各自职责,启动相应等级的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救援、保障等行动,确保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有效实施。

3、Ⅲ级预警响应(1)发布预案启动命令,对防御气象灾害做出决策和部署。

(2)向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通报县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

(3)县气象局做好气象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工作,每3小时发布一次临近预报,及时向县政府和市气象局报告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及其预报服务情况。

(4)相关部门收到气象灾害或预警信息后,按照各自职责,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救援、保障等行动,确保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有效实施。

4、Ⅳ级预警响应(1)发布预案启动命令,并通报县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

(2)县气象局做好气象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工作,每3小时发布一次临近预报,及时向县政府和市气象局报告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及其预报服务情况。

(3)相关部门收到气象灾害或预警信息后,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救援、保障等准备工作。

(三)公共媒体应急响应接到县气象台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县广电台、新闻传媒中心应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方式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测、警报信息。

(四)社会公众应急响应根据《磐安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试行)》和气象灾害防御要求,社会公众采取相应的自防、自救、互救等防御措施。

(五)应急响应终止1、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县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可以终止应急响应:(1)灾害性天气系统在移向我县的过程中已明显减弱,或其移动路径发生变化,预计不会对我县造成明显影响;(2)影响我县的灾害性天气过程已经结束,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已经完成;(3)其他可以终止应急响应的情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