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知能演练提升
1.地球自转和公转( )
A.方向相同
B.周期相同
C.运行轨道相同
D.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
读地球公转演示图(支架顶部的十字框架代表“太阳光线”),完成第2~3题。
2.移动地球仪,使其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A.23.5°S~23.5°N
B.66.5°S~66.5°N
C.90°S~90°N
D.始终直射赤道
3.为了保证演示成功,移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
①使“太阳光线”正好对准地球仪的球心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③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
④按照逆时针方向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的我国法定节假日是( )
A.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B.国庆节、劳动节、元旦
C.劳动节、国庆节、元旦
D.劳动节、元旦、国庆节
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地受太阳直射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
B.23.5°N——夏至日
C.23.5°S——夏至日
D.23.5°N——冬至日
6.钱钟书小说《围城》:“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
”产生“太阳迟落早起”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地球的公转
B.气候的变化
C.板块的运动
D.海陆的变迁
7.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地球昼夜交替
C.连云港的小明要在早上收看美国晚间体育直播
D.冬去春来,四季更替
右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第8~10题。
8.图中N点所在纬线是以下哪两个热量带的划分界线?( )
A.热带与北温带
B.南温带与南寒带
C.北温带与北寒带
D.热带与南温带
9.此时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0.这一天图中N处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极昼
B.昼夜平分
C.昼长夜短
D.昼短夜长
11.读五带划分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位于北寒带
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c地四季分明
D.d地终年炎热
★12.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
某同学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杆影长度会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
图甲为一天中杆影长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乙为不同季节杆影长度的变化。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2)一年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所在的地方正午的杆影始终朝向方。
因此判断他处于半
球。
(4)一天中,正午的杆影长度最。
(5)若将此知识运用到建筑学上,要使居民楼一层住户的窗台全年正午都有阳光照射,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日的楼影来计算。
知能演练·提升
1.A
2~3.2.A 3.B 第2题,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第3题,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在公转轨道上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
4.C ①位于春分(3月21日前后)与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②位于秋分(9月23日前后)与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间;③位于冬至(12月22日前后)与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
劳动节是每年的5月1日,国庆节是每年的10月1日,元旦是每年的1月1日。
5.B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我国地处北半球,该地应在北回归线上,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阳光可以直射井底。
6.A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
“太阳迟落早起”说明昼长夜短,是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7.D 地球公转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四季更替。
8~10.8.D 9.D 10.C 第8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这是南半球的太阳光照图,N所在纬线是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是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第9题,由图中顺时针箭头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时,北半球正值冬至日。
第10题,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除了南极圈内为极昼外,赤道到南极圈之间都为昼长夜短。
11.A 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
a位于北极圈以北,属于北寒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是温带,四季分明。
12.答案 (1)地球自转导致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不同(2)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发生改变,导致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3)北北(4)短(5)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