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5-04信息来源:宁波市规划局浏览次数:683字号:[ 大中小]
(四)紧邻已建、在建轨道交通站点或《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确定的轨道交通站点的非居住类建设项目。
(五)其它需要对停车配建指标做特殊规定的建设项目。
第十八条在同一建设工程中包含不同类别建筑物的,应按不同指标分别计算停车泊位,再进行累加。
办公和居住相混合且停车泊位相通用的建设工程可对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进行适当折减,两类性质分别计算各自需要达到的配建停车泊位数量后,配建停车泊位较少的一项,可按该项计算停车泊位数的70%计入总共需要达到的停车配建泊位数。
第十九条医院、住宅小区不应采用机械式停车库,体育场馆、影剧院、商业等具有大量人流、车流集中疏散的大型公共建筑不宜采用机械式停车库。
其他建设工程确因用地紧张需采用机械式停车配建的,机械停车泊位数不宜超过其配建停车泊位总数的60%,地下机械式停车位按其车位数的80%计入总停车数,地面机械式停车位按其车位数的90%计入总停车数。
第二十条结合建设工程设置公共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宜与配建车位分开设置,如公共停车场设置于地下室,应方便使用,设置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地库出入口。
第二十一条在用地范围内设置公共自行车网点的建设工程,可按公共自行车与配建非机动车1:3的比例折减非机动车配建数量,且不应超过配建要求总量的30%。
公共自行车网点应设置于地面,便于使用,单点规模不宜小于15辆。
第二十二条既有建筑改变使用性质,应按改变后的使用性质计算停车配建指标。
改、扩建项目的改、扩建建筑部分应按本规定配建停车位。
第二十三条地下空间作为商业服务业、市场、文化娱乐、体育等对外经营性用房的,该部分建筑在停车配建计算时按实际面积计算。
第二十四条村镇建设用地、特殊用地等建设工程停车配建可参照本规定及相关标准、规范执行。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所用名词定义如下:
配建停车场:指各类建设工程依据有关规定所附设的,为本建设工程内各类人员及访客提供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的专用场所。
公共停车场:指为社会车辆提供公共停车服务的停车场。
配建公共停车位:指建设工程配建停车位中,对外开放、供访客使用的停车位。
建筑面积:是指按照《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计算的计入容积率面积(第二十三规定除外)。
核心区:由三江口核心区和东部新城核心区组成,其中三江口核心区为由环城北路—中兴路—铁路围合成的区域;东部新城核心区为由世纪大道—通途路—福庆路—铁路围合成的区域。
其他区:除核心区外的其他区域。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由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原《宁波市建设工程停车配建指标规定》(修订)同时废止。
本规定施行前已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或已取得有效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在2016年7月1日前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可按原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