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重大事件】欧洲一体化欧盟、申根、欧元区的区别【欧洲煤钢共同体】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声称美国将竭尽全力帮助恢复世界经济正常秩序,并提出了旨在重建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划,为欧洲的战后恢复提供经济援助。
在经济方面,欧洲国家在美国的敦促下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 Organization for European Economic Cooperation),其作用主要是协调欧洲各国经济政策,以努力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1948年,一个非政府论坛性质的欧洲大会在海牙召开。
会上以决议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倡议,例如建立欧洲议会、制定人权宪章、设立人权法院等等。
在舆论上为欧洲一体的正式开始作了充分准备。
1949年,英、法、瑞典、挪威、丹麦、意大利、爱尔兰以及荷比卢三国共10个国家签订了《欧洲理事会章程》,设立欧洲理事会。
严格地讲,这次行动只是一体化的前奏,但是欧洲理事会的工作仍然被认为是卓有成效的。
一些重要的协定和《欧洲人权公约》、《欧洲社会安全公约》、《欧洲社会宪章》都是由欧洲理事会主持签署的。
真正的欧洲一体化开始于1951年。
当时,为了限制联邦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总量,从而控制其军事工业的发展基础,法国提出了一个被称之为舒曼计划的方案,建议把法国和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共同机构管理之下。
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在巴黎共同签署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该条约也被称之为《巴黎条约》。
这个条约是西欧主权国家之间在一体化进程中签订的第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立法文件。
《巴黎条约》规定欧洲煤钢共同体设立4个机构,分别为:高级权力机构(执行机关)、共同大会(咨询监督机关)、特别部长理事会(成员国代表机构)和欧洲法院(审查执行机关的决定并审理违反条约的诉讼)。
《巴黎条约》明确规定煤钢共同体以共同市场、共同目标和共同机构为基础,这三个共同实际上是今后的欧共体以及今天的欧盟所确立的长远发展目标的雏形。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4年,欧洲防务共同体(EuropeanDefence Community)的建立以失败告终,一体化进程受挫。
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政府的首脑和外长,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
条约规定: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建立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共同的运输政策等等。
欧洲经济共同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其组织机构主要包括部长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
1959年,英国倡导并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以抗衡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3年,欧洲法院(EuropeanCourt ofJustice)通过“凡·根和洛斯”(VanGend enLoos)判决,确立欧共体条约可直接在成员国适用的原则——即直接效力原则。
1964年,欧洲法院通过“哥斯达”(Costa)判决,确立欧共体法律与任何国内法冲突时优于国内法——即最高效力原则。
1965 年4月8日,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
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
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1965年4至6月,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主席、德国人哈尔斯坦试图将欧共体部长理事会的表决机制从全体通过制改为多数通过制,从而扩大欧共体委员会的权力。
法国总统戴高乐对此采取了消极抵制的“空椅子政策”——法国驻欧共体代表连续六个月缺席欧共体会议。
1966年,《卢森堡协议》赋予成员国在部长理事会的否决权,进一步限制了共同体委员会的权利,法国重返各机构。
1973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第一次扩大,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
1979年,欧洲议会第一次直接选举,并通过驳回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预算以证明其行使权力的意愿。
1980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第二次扩大,希腊加入。
1985年6月,米兰首脑会议期间,欧委会正式提出了关于建设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白皮书,其中列举了300项具体措施(最后定为282项),提出要在欧共体内部建立“无国界”的统一大市场,真正实行人员、商品、资本、服务的自由流通。
1986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第三次扩大,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
1986年,签署《单一欧洲协定》(SingleEuropean Act),建立单一欧洲市场,欧洲一体化进程得以重新启动。
1989年,苏联解体,中东欧共产主义崩溃,对欧洲一体化的方向和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洲联盟】欧盟成员国及海外领地地图1990年6月起,欧洲多国签署《申根公约》,消除过境关卡限制,使会员国间无国界。
1991年,欧洲法院通过“Francovich”判决,惩罚未实施或不充分实施欧共体法律的成员国——即国家责任原则。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设立理事会、委员会、议会,逐步由区域性经济共同开发转型为区域政经整合的发展。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三大共同体纳入欧洲联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同时发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并加强司法及内政事务上的合作。
1994年,欧盟第四次扩大,奥地利、瑞典、芬兰和挪威的入盟协商完成。
各国举行公民投票,除了挪威以外,其他各国均通过加入欧盟的提案。
1995年1月1日,瑞典、芬兰、奥地利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
1996年12月14日,欧盟都柏林首脑会议通过了《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和《新的货币汇率机制》的欧元运行机制文件。
1997年6月17日,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对《马约》修改和补充的《阿姆斯特丹条约》,解决了《马约》所遗留的部分问题,尤其是赋予欧洲议会以更多的权力和更大的影响。
1998年3月12日,欧盟15国与申请加入欧盟的中、东欧11个国家的领导人在伦敦正式启动了名为“欧洲会议”的首脑定期磋商机制。
1999年1月1日,欧盟正式启动欧元。
5月1日,《阿姆斯特丹条约》正式生效。
12月11日,欧姆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千年宣言》,决定正式接受土耳其为入盟候选人并决定在2003年前成立欧盟快速反应部队。
2000年2月,欧盟开始与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和马耳他第二批6个入盟候选国正式举行入盟谈判。
2000年12月,在欧盟尼斯理事会结束时通过《尼斯条约》,全称为“修改《欧洲联盟条约》、建立欧洲各共同体诸条约和某些附件的尼斯条约”。
《尼斯条约》确认了欧盟内部“强化合作机制”的原则;在欧盟理事会内表决票数的分配上,作出了基本按成员国人口多少分配表决票数的规定,还把使用“有效多数制”表决提案的范围扩大到50多个领域,以提高欧盟的决策效率。
此外,《尼斯条约》草案还确定了欧盟扩大到27个成员国后各国在欧洲议会中占有的席位数量,为今后接收新成员国做好了安排。
2001年1月1日,希腊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流通。
3月1日,欧元成为欧元区国家唯一法定货币。
同年,欧洲未来大会建立。
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
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欧盟与捷克、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等10个完成入盟谈判的候选国签署入盟协议。
2003年7月,欧盟制宪筹备委员会全体会议就欧盟的盟旗、盟歌、铭言与庆典日等问题达成了一致。
根据宪法草案:欧盟的盟旗仍为现行的蓝底和12颗黄星图案(这12颗星不代表12国,而是代表圣母玛利亚的守护),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为保证不出现语言问题只有曲子而无歌词),铭言为“多元一体”,5月9日为“欧洲日”。
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国正式加入欧盟。
2004年6月10日至13日,25个会员国参与史上最大的跨国选举(世界第二大的民主选举)。
这次议会选举是欧洲人民党——欧洲民主派的第二次胜利。
同时这场选举也出现了最低的投票率(45.5%),是第二次低于50%。
2004年9月,在欧盟国防部长非正式会议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的国防部长在荷兰诺德韦克签署了组建欧盟宪兵部队的意向声明。
2004年10月29日,欧盟25个成员国的领导人们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条约,但该条约还需要欧盟各成员国的批准方可生效。
2005年5月11日,保加利亚、奥地利和斯洛伐克议会分别批准《欧盟宪法条约》。
5月29日,法国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条约》。
6月1日,荷兰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条约》。
2006年1月1日,欧盟开始实施新的普惠制。
3月2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成员国交通部长会议上发布的欧盟国家统一的驾驶执照样本。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这是欧盟历史上第六次扩大。
2007年6月23日,参加欧盟峰会的27国首脑在布鲁塞尔就替代《欧盟宪法条约》新条约草案达成协议。
10月19日,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通过了欧盟新条约,从而结束了欧盟长达6年的制宪进程。
新条约被称为《里斯本条约》。
2007年12月12日,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欧洲议会议长珀特林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欧洲议会总部所在地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共同颁布旨在保障欧盟公民权利的《欧盟基本权利宪章》。
2009年7月17日,冰岛政府向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和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会正式申请加入欧盟。
2011年6月,克罗地亚加入欧盟的司法谈判获得成功。
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