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教书三年了,一个一点也不会的新老师,慢慢地在实践中有了一点自己的课堂管理的经验。
我清楚地记得在刚开始教高一的时候,有一天,在考试,学生把本交上来后,就开始交头接耳,教室里一篇吵闹声我大声喊:“安静一点,接下去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点。
”但是,学生们根本不听我的招呼,我连说几次,也没有丝毫效果。
我就大声喊了2次,仍旧如此。
直到班主任听到声音,走进教室,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
在我随后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仍然照旧。
我所在班的班主任对我说,他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个边,给我一些协助。
接下来的一周,班主任继续观察我的课堂并对我给予协助。
我对班级管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并讲了我的新的规则要求。
那天,我的班主任对我说,我有些太胆小了,不能够做到让学生害怕,在学生中没有威信。
接下来的几天,面对学生时,我一直都是板着脸,很少笑了。
我对他们严格控制。
对于两次犯错误的学生,我罚他们在晚自习前罚站15分钟。
但是这样做后,我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和喜爱,我被彻底孤立起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不积极,虽然不吵,但是也不爱回答问题了。
此后不久,我的教研员来听我的公开课,也许那天是天气好的缘故,我的心态比平时放松得多,课上讲得很精彩,而且一整堂课都是在微笑甚至大笑的。
学生们感到很开心,也就放松了。
表现很好。
我持续加以鼓励以及表扬。
学生自己都很为他们那天在课堂上的一些好的表现而欣喜不已。
我和我的学生们在很多老师听课的情况下,配合得天衣无缝。
我突然意识到我这种教学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得多。
此后,我选择了其他几位有经验的教师,去听他们的课,观察他们课堂管理艺术的方式。
我注意到他们的管理方式与我差异颇多。
不久,我抛弃了课堂上只会重复指令只会批评学生的策略,继续寻找适合于我自己的管理风格,比如在课堂管理中使用1、规范预防法。
2、有意忽视法。
3、突然沉默法。
4、接近安慰法。
5、直接提醒法。
6、即时转换法。
7、语调变换法。
8、幽默调节法。
9、表现激励法。
10、教育合同法。
慢慢地,学生又开始和我接近了,并且开始因为喜爱老师而喜爱数学课。
老师尊重他们,他们也学会了尊重我。
我认为年轻教师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充实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一、多听优秀教师的课。
听课,是一个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
我在上课之余,积极聆听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每一次听课,我都对照优秀老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讲课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吾不善者而改之,从而让我的课堂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广泛阅读教学资料。
登录各大网站更新自己的信息知识,因为现在是数码时代,电子信息更新速度之快,所以必须经常更新自己的网络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即时实行课后反思。
在教学成长的道路上,要避免犯同一个地方跌倒的错误,离不开每一节课后的教学反思。
每次讲课结束,我都会仔细回顾一下这堂课的内容,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疏漏,写在自己的教案上,避免下次再有同样的问题发生。
比如,这节课讲得有点太多了,学生阅读和思考文本的时间太短或者在问题的设置上没有梯度,引导不流畅等等,每次我都努力找出自己的不当之处,提醒自己注意,查缺补漏,精益求精。
四、积极探索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自己一味被动接受,而造成设计教学文本水平逐渐缺失,我一般会采取“先写后补”的方式实行。
把教学思路写出来之后,再查阅相关资料,在对比中,找出自己设计中的一些不完善之处和需要借鉴之点,再做修改。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水平上面还有很大的不足,比如课堂讲解方面或者解题技巧上面,又或者驾驭课堂氛围上面都有很大的缺陷。
但通过这次网上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让我对数学从观点上有了转变。
以前我们一直在说提升科学素养,但是我一直没有明白为什么要提升科学素养,但是现在我知道了,我们以前一直追求的是应试教育,只要求学生成绩,但我现在明白,其实提升科学素养就是在推动素质教育,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以前我的教学过程主要的灌输式教学,虽然也觉得这种教学效果不好,但是不知道应该从哪些地方改进。
现在通过网上学习我终于找到了准确的道路,那就是探究性学习。
在新的教学模式引导下,我能够在意识上定位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科学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这种模式无论的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我觉得还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慢慢摸索。
同时我觉得要做一个好老师,必须还要懂得教育的意义。
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上海市市东中学老校长吕型伟:“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在科学上是有问题的。
素质是一个中性词:高是素质,低也是素质;全是素质,偏也是素质;好是素质,坏也是素质。
世界上没有一个没有素质的人,而且很多素质是先天的,不受教育也有。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好,素质是有高有低,是天生的,只有素养必须通过教育培育,所以,我们倡导的应该是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尽可能为孩子提供理解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空间,让他们有更大的水平去适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