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实验基础 PPT

化学实验基础 PPT

•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
• 托盘天平又名台秤(如下图),每架托盘天平都附 有一套自己的砝码,量程为100 g的学生天平分 度值(精确度)是0.1 g,最小的砝码为1 g。其使 用方法如下:
• a.托盘天平平稳放于桌上,游码处于刻度尺的 零处,调节横梁某端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 b.右盘放砝码,左盘放称量物(称量物不能直接 放在托盘中,视情况决定放于纸上、表面皿上 或其他容器中);
• 过滤时将过滤器放在铁架台的铁圈(或漏斗 架)上,调整好高度,使漏斗下端管口靠紧 烧杯的内壁(如右图,这样可以使滤液沿烧 杯内壁流下,不会导致液体溅出,并加快过 滤速度)。然后将玻璃棒末端轻轻斜放在滤 纸三层那一边,让混合物从容器口(紧靠玻 璃棒中上部)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如果液 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混合物就会从滤纸和漏 斗壁之间流下,使固体混入滤液。过滤后滤 液如仍显浑浊,则应弄清原因后重新过滤。
• 下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流出,适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 漏斗上口倒出,以免其被残留在漏斗颈上的液体污染。
• ②萃取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 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 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 萃取分液往往是结合进行的。
• 萃取应注意:选择萃取剂时,萃取剂不能与被 萃取物发生化学反应;被萃取物在其中的溶解 度明显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剂与被 萃取物的原溶剂之间的相互溶解性越弱越好, 密度差越大越好;必要时还要考虑到萃取剂与 被萃取物再分离的操作简便易行。
• B.用过量的KSCN溶液除去的镁粉,可以除去N2中的少 量O2
•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可分离Na2SO4和 NaCl固体混合物
• 答案:A
• 点拨:渗析的方法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 A正确;由于Fe3+与SCN-反应生成络离 子,仍留在溶液中,B错误;Mg也能与N2 反应生成Mg3N2,C错误;Na2SO4、NaCl 溶于水均形成溶液,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D错误。
•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
• 考纲解读 •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 4.能识别化学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
预防和处理方法。 • 5.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 6.能对常见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
配制溶液。
• 考情探究
•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是高考中的常考 题,题型主要是选择题或Ⅱ卷中综合实验题中 的第一问、第二问。考查的知识主要有化学实 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溶解和稀释、加 热、过滤、用量筒量取液体、用托盘天平称量 固体、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连接简单仪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制备与收集、仪器 的洗涤。(2)振荡和搅拌、蒸发、酸碱指示剂的 使用。(3)萃取和分液、气体溶解、中和滴定。 (4)焰色反应、水浴加热。
9
• 真题链接 高考真题有灵性,课前饭后碰一碰
• 1.(2011·海南化学)“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 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 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 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
• (5)分液、萃取 • ①分液 分液是把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使用
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 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应洗净并检查是否漏水。 • 把盛有待分液液体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使
漏斗颈末端紧贴烧杯的内壁,静置片刻。
• 把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 漏斗口中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 的液体能够流出。
• A.量筒
B.容量瓶
• C.滴定管
D.以上均不对
• 答案:C
• 点拨:由于量筒刻度由上而下越来越小,而滴 定管刻度由上而下刻度越来越大,则仰视时量
筒读数会偏小,滴定管读数会偏大,则C为正确 选项。
• 4.(2011·山东济南高三一调)下列实验操 作中,可以达到预定目的的是( )
• A.用渗析的方法可以除去氢氧化铁胶体 中的少量氯化钠
•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之一,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及Ⅱ卷中的综合实验题, 其主要考查点有:(1)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化学原理; (2)相关实验装置的选择与组合(连接);(3)有关气 体的收集、干燥、净化(除杂质)、尾气吸收等装置 的选择;(4)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及实验安全问 题;(5)有关气体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 ③洗涤 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经过滤分离 后,固体需洗涤。洗涤的方法是沿玻璃棒 向漏斗中注入少量水,使水面浸过沉淀物, 等水滤出后,再次加水洗涤,连续几次, 即可把固体洗涤干净。
• (4)蒸发、结晶 • ①蒸发 蒸发是通过加热使液体挥发出来减少溶液中的
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方法。
• 加热蒸发时,液体放置在蒸发皿中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 容量的2/3,以免加热时溶液溅出。
• 液体物质的溶解:当用水溶解密度比水大 的液体时,一般把溶质加入到水中溶解; 当溶解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时,一般把水加 入到溶质中溶解。
• 稀释浓硫酸时,则一定要把浓硫酸慢慢地 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 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 ②过滤 过滤是一种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的方法。
• 结晶的措施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蒸发, 减少一部分溶剂而使溶液浓缩达到过饱和 析出晶体(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Cl、KCl等),另 一种是降低温度使溶液冷却达到过饱和而 使晶体析出(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溶解度随 温度下降而显著降低的物质,如KNO3、 NaNO3等)。
• (3)溶解、过滤、洗涤
• ①溶解 溶解通常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与液体相混合而 形成溶液的过程。溶解一般在烧杯、锥形瓶或试管中进行。 溶解时应根据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以及溶质的量 的多少确定溶剂的量和容器的大小,同时要考虑溶质和溶 剂的加入顺序。
• 固体物质的溶解:一般将溶剂加入溶质中。如配制氯化铁 等一些易水解盐溶液时,还要先将这些物质用少量浓盐酸 溶解,再将需要量的水倒入其溶液中,以得到澄清溶液。 为了加快溶解速度,可采取研磨(将固体物质研细)、搅拌、 振荡和加热等措施。
• 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亦可根据 需要用水浴加热(如加热不稳定的物质)。
• 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 部过热而致使液体飞溅。
• 当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时立即停止加 热,靠余热烘干。
• ②结晶(重结晶) 结晶是使固体物质从溶 液中以晶体状态析出的过程,是提纯、分 离固体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 网控全局 知识网络 优化记忆
• 考点整合 高效提升 触类旁通
•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1)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原理通常是想办法造 成装置不同部位的气体产生压强差,并产 生某种明显现象。使气压加大的常见方法 有①受热法,②加水法。
• 如下图所示,就是加热法检查气密性,把 导管的一端插到水里,用手紧握试管的外 壁。如果水中的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 开手,一段时间后,水在导管里形成了一 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只有气密 性良好的装置才能进行有关实验。
• c.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 质量小的砝码,必要时最后移动游码(用镊子), 直到天平平衡。准确记数,将砝码放回砝码盒 中,游码拨到刻度尺的零处;
• d.移去被称量物,使天平恢复原状并注意保持 整洁。
• ②用量筒量取液体(如下图)
• 选用适当的量筒,量筒的最大量程要略大于要 量取的液体体积。在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 先在量筒中倒入比需要量稍少的液体,然后使 量筒垂直立于桌面,再用滴管逐滴加液体到所 需的量。观察读数时,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 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此时凹液面最低点 刻度数即为液体体积。
利用
•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 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 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 答案:AD
• 点拨:该技术在捕捉室中发生的反应为二 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生成 的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以循环利用,生成 的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氧化钙可以再生成氢氧化钙循环利用,整 个过程中有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B错 误;因为碳酸钙高温分解,所以能耗大是 该方法的一大缺点,A正确;反应分离环 节中只需过滤即可,C项错误;该方法可 减少碳排放,捕捉到CO2还可用来制备甲 醇等产品,D项正确。
• 2012年高考对常见气体制备的考查主要是制取与 性质检验相结合的综合考查。考查题目均以填空 题形式出现,先制备气体然后验证或探究气体的 性质,并在实验中体现定量的思想,今年的高考 考查重点是反应原理的分析,仪器的连接已不作 为重点,在复习时应注意调整复习策略。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 2.(2011·江苏单科)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 B.用量筒量取20mL 0.5000 mol·L- 1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制 成0.1000mol·L-1H2SO4溶液
• C.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涉及的考查内容及角度主要有: (1)选取适当的试剂和分离方法提纯物质(除去指定 的杂质);(2)确定被提纯物质中的杂质和需要加入 试剂的先后顺序;(3)将分离提纯操作与物质的制 备、混合物成分的确定以及实验设计等内容有机 融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 在高考题中,该部分内容的考查难度增大,更加 注重该部分内容的宏观把握,所以该部分以填空 题为主,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并且注重与 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一般以一个具体的生产 过程为背景,考查混合液中指定离子的检验,该 生产过程中一些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的名称及注 意事项,是这些小知识点的综合题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