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明缅怀】深切缅怀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

【清明缅怀】深切缅怀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

【清明缅怀】深切缅怀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按语:冯老常跟我们讲,能学好、用好、传承好经方,就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整理了近十年(2008—2017年)祭扫的资料,传承胡老为人为学之道,深深缅怀一代经方大师!有一位老人,你可曾知道?有一位老人,他生平只发表过一篇文章,还是节选。

但你可曾知道,他曾多次自办或合办中医学校、编著系列教材、培养学生不下数千人。

有一位老人,他的学术见解在当时曾一度被说成“只是少数人的观点”,以至于其学生们有的竟有过怀疑、甚至动摇。

但你可曾知道,多年后,他的讲稿一经公开刊行,应者云集,大道至简,行证有验,时至今日,已掀起一轮高过一轮的经方热潮!有一位老人,他丰富的临证实践,由于种种变故,留存下来的并不丰富。

但你可曾知道,有那么多前辈名家如任应秋、谢海洲先生等对其推崇备至,伤寒名家刘渡舟教授称赞“群贤会诊,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而且立方遣药,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有一位老人,他在一口口烟圈中,口传心授,诲人不倦,阵阵咳嗽,苦心一片;他在一招招对弈中,神集思聚,敏学用精,默默不语,壮志满怀!在经方的道路上,有过形单影只,那是志者的雄姿;在经方的世界里,有过旷野绝响,那是觉者的先声!2008年祭胡公讳希恕老师仙逝二十四年文维戊子年六月初三日,值胡公讳希恕老师驾鹤西游二十四载,弟子冯世纶率门人弟子若干人等至诚奉祭于恩师胡公讳希恕先生陵前:枕莽莽燕山兮,松涛滚滚;抚苍苍大海兮,烟霞渺渺。

风物寥廓兮,寰尘大美;老师仙逝兮,英灵长眠。

迎晨光万道兮,诵读《伤寒》,趁月华泻银兮,精研“汤液”。

挂虹霓丽天兮,刀圭以施;邀星斗为客兮,经方问对。

大哉,胡师!伟哉,明医!仁术济世,德泽百姓。

语门生弟子兮,精进勤求,教诲谆谆;念后生学子兮,苦读博采,期望殷殷。

呜呼!睹草枯木荣兮,逝川不息;叹乌飞兔走兮,廿四有年。

先生音容笑貌,未曾稍忘,平脉处方,犹在目前。

先生之学,高山崔巍,后学仰止;先生大德,日月同辉,苍生普被。

奈何冥阳相隔,音讯杳无;人天路遥,答问难有。

夜梦相顾,伤怀潸然。

然静观今日先生学术,承继不绝如缕,发扬风正蔚然。

以八纲表里解六经兮,《伤寒》六经真相大白;以方证相合释经方兮,“汤液”经方古义昭然。

端本正末,溯流讨源。

披沙沥金,汰伪存真。

杏林奇葩,香袭遐迩。

经方古技,道接古今。

今我等后学,追忆不绝,情思绵绵,习业不辍,报恩涓涓。

先生夙愿已成,可含笑九泉,弟子奋斗不止,当任重道远。

心香一瓣,万语千言;热泪双行,信念唯坚。

经方古学,代代钻研,中医学术,光大流传!备礼洁诚,伏维尚飧。

2009年深深缅怀胡希恕先生2009年4月12日,我们一行13余人驱车前往河北,祭拜了葬于燕山余脉的胡老希恕先生。

胡老希恕先生生于1898年,师从于王祥徵先生。

东北沦陷后,来北平开业。

初在北京东城区的北新桥附近坐诊,后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事临床医疗。

胡老因与陈老陈慎吾先生学术观点相近而遂成为好友,相交甚深,二老常在周末于中山公园品茶下棋,棋余则互相探讨《伤寒论》,大多是胡老侃侃而谈。

如今听来让我辈欣然神往。

胡老希恕先生一生致力于经方事业,读伤寒、用伤寒,临床善用经方,疗效非凡。

刘渡舟教授称赞胡希恕先生“临床擅用经方,出神入化”、“群贤会诊,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而且立方遣药,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由此可见胡希恕老先生的经方疗效。

胡老其一生研读伤寒,勤于临证,跳出了内经的圈子,读懂了伤寒论的实质,给我们指示了明路。

并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给日本中医研修团系统讲解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被日本中医界称为“是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老一生致力于传承经方事业,解放初期曾办学讲授《伤寒论》,后在东直门医院工作期间,其利用业余时间多次反复给大家讲解《伤寒论》。

晚年文革期间赋闲在家,便以家为讲堂,给大家讲授《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方剂等。

让我们对胡老肃然起敬的不仅是因为他当时门诊量极大、疗效颇佳,更是因为他一生学伤寒,用伤寒,教伤寒,以期更多的人掌握经方的实质。

这不是“江南诸师秘而不传”的做法,这是真正中医的胸怀,是真正希望中医事业辉煌人的做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伤寒论》只是一本薄薄的书,内容不多,历代公认其为经典,就在于《伤寒论》398条之中蕴含着经方的理。

读懂伤寒、读透伤寒,临床加减化裁之间便可批郤导窾而恢恢乎游刃有余也。

读懂伤寒需要正本清源,澄清经方、《伤寒论》的原始,还原伤寒真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终日以内经释伤寒,困于《难经》伤寒有五的论述,则始终跳不出《内经》、《难经》的大手掌,犹如孙猴空有一身的本领施展不出一般。

内经、经方家门派不同,《汉书·艺文志》早有明述。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医理界同样有争鸣,而不是一统天下。

至汉代,张仲景“宿尚方术”为农伊传人,论广经方汤液经,王叔和编撰称为《伤寒杂病论》。

仲景论广汤液在《针灸·甲乙经》序中亦有论述。

而民国杨绍伊先生、当代钱超尘先生更是以详实资料、史料考证出来了“撰用素问九卷……”一语乃叔和撰入之语。

辨不清内经与伤寒的关系,则把握不住伤寒的实质,《伤寒论》成书于汉代,语言朴素,理论简单当不深奥难解,但为何历代诸位先贤,文医俱佳之士,学术争鸣却纷无头绪,著书立说解释伤寒,洋洋洒洒百余著作,却至今仍无定论。

只是因为陷入了王叔和撰入《伤寒论》序言中的“撰用素问九卷……”一语,后又误入成无己用内经释伤寒的歧径之故。

胡老虽然没有从文字考究,却由临床的敏感性感知了伤寒、内经理论的不同。

归纳其学术核心思想如下,其一:伤寒体系理论与内经体系理论不同,不能用《内经》的带色眼镜看伤寒。

其二:六经来源于八纲,即六经和八纲实质相同,六经和八纲可以一一对应。

其三: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临床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其四:明确了半表半里观,归纳了病位类证……胡老学验俱丰,勤于临证,不仅有不同于众说的经方理论体系,更是留下了丰富的宝贵临床验案资料。

胡老一生淡泊名利,生前埋头于临床,虽笔记甚多,但出版者寡,幸由冯世纶教授传承经方事业,光大胡老学术思想,使我辈能有机会学习经方。

我辈追随冯老,系统学习经方理论,冯老言传身教,诊余空暇之时讲述胡老往事,追忆往昔、感慨万千。

胡老在中医经方事业的功绩必定会为我辈铭记于心。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燕山脚下,翠柏掩映,松涛阵阵,胡老安眠于此。

初胡老一人之观点,至今已演绎为数十人的学术继承。

随着冯世纶教授擎起的经方旗帜高高飘扬,经方事业必定会代代传承!2010年二十六年祭维公元二零一零年五月三十日,胡希恕经方传真研究会冯世纶、段治钧携再传弟子代表若干谨以鲜花之仪致祭于先师之陵。

(备注:胡希恕经方传真研究会是2010年12月胡希恕名家研究室成立之前的团队称谓)词曰:先生之风,徳逾百年;潜心经方,笔记皇皇;精勤忘忧,愤启悱发;仓廪后学,医界柱梁;昭明根本,廓清源流;六经八纲,方证精详;发蒙解惑,承前启后;学界蜇惊,世人明朗;月季续开,二十六载;传真伊始,传灯以继;著作迭出,学人幡醒;志存经方,益加笃定;半表半里,校园论始;期明要论,学子拄天;学术研讨,更兼念怀;俾及京华,同仁共赴;全国论坛,紧张筹备;乘勇协力,远播列邦;建室设站,薪火传承;有教无类,弟子百千;社会教育,匡正学统;独特体系,科研本色;师生奋力,发古融新;临床基地,救我黎苍;自主开放,互通有无;争鸣析赏,复兴在望;农伊正道,沧桑浩远;行达理明,方家正眼;生等不敏,履任于肩;日新其德,砥砺志坚;惟道是瞻,和乐且耽;只此情怀,永矢弗谖。

尚飨!2011年2011祭拜胡希恕先生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今日一行15人,前往河北省遵化市燕山余脉的燕山塔陵祭拜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

胡希恕先生生于1898年,卒于1984年,是近代著名经方家、临床家。

目前有关胡希恕先生学术著作多达10余本,为了更好的传承经方学术,北京中医管理局于2010年底成立了胡希恕名家研究室,致力于胡希恕先生经方学术思想的研究和经方传承。

胡希恕先生一生致力于经方事业,读伤寒、用伤寒、教伤寒,临床善用经方,疗效非凡。

刘渡舟教授称赞胡希恕先生“临床擅用经方,出神入化”、“群贤会诊,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而且立方遣药,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由此可见胡希恕老先生的经方疗效。

经方一脉虽源远流长,奈何屡屡被后人蒙上内、难的面纱,而使人误读伤寒、终不能窥得经方之真貌。

胡老其一生研读伤寒,勤于临证,跳出了内经的圈子,读懂了伤寒论的实质,明确提出经方与内经属于不同学术流派,不能用内经释伤寒,同时也提出了著名的六经来自八纲的学术观点。

临床强调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胡老学术观点鲜明,验之临床多有奇效,并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给日本中医研修团系统讲解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被日本中医界称为“是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数年来,胡希恕经方传承团队在冯世纶等教授的带领下从事经方学术研究,并多次举办经方学术会议,如2007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半表半里研讨会”,2009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胡希恕学术思想研讨会暨胡希恕先生诞辰110周年”,2009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经方治疗皮肤病研讨会”,2010年“全国经方应用论坛暨高级研修班”,2010年“经方师承班面授暨学习交流会”等,举办上述会议,普及了经方学术思想,推动了胡希恕经方学术思想的传播。

今年5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北京武警第三医院、北京中医医院、东直门医院等承办的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经方论坛即将召开,相信会有利的推动经方事业的传承。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表示:胡老将经方传真于我等,我等努力将经方之灯长明!并表示今后在冯世纶教授、张长恩教授、李惠治教授、段治钧先生等指导专家的带领下,将继续高举经方旗帜,为经方传承继续努力!燕山余脉,群山莽莽,松柏长青,愿胡老精神永存、学术常青!愿经方事业代代传承!2012年2012年祭拜胡希恕先生公元二零一二年九月九日,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冯世纶携再传弟子代表若干谨以鲜花之仪致祭于先师之陵。

时逢2012年第二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经方论坛暨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2012经方师承班面授圆满结束之际,来自五湖四海的经方学子代表,在冯老带领下,来到河北省遵化市燕山余脉的燕山塔陵祭拜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

晚生后学,虽未曾有幸亲聆先生教诲,但录音讲稿,谆谆教导,萦绕于心。

先生精研《伤寒》,廓清源流,独特体系,明辨六经,方证尖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