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子三章教学课件PPT模板

孟子三章教学课件PPT模板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 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正道,即行仁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内外亲属,包括父 到 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助。寡助之 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极点。 同“叛”,背叛。
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天时、地利、人和(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3. 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域民”“固国”“威天 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4. 最后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识文辩字
夫( fú ) 粟( sù ) 寡( guă) 戚( qī )
域( yù ) 畔。不如指地有利利,于作地战利的不地形如。人和。指上得下人团心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
外城 围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文章感知
划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 开宗明义 , 提出论点。 (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递进的句式) 第二部分 战争为例 ,证明论点。 (分)
(举例论证、排比句式) 第三部分 总结全文, 得出结论 (总)
(排比句式)
逐层论证 层层深入
文章解析 1.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中心论点。
有不战,战必胜矣。
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 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
文所说的“得道者”。
文言积累
虚词解释
1、环而攻之而不胜 (第一个“而”表修饰,“着、地”。 第二个“而”表示转折,“但是、却”。 )
2、夫环而攻之 (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发议论。)
3、然而不胜者 (这样,可是。) 4、三里之城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字。) 5、亲戚畔之 (代词,他。) 6、寡助之至 (动词,到。)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介词,“凭、靠”。)
文本介绍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为孟子和弟子及其弟子所著。 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 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 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 学》、《中庸》、《论语》合为 “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 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 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章释义
真正, 确实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
指有大志、有作为、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有气节的男子。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怎么,哪里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
父亲给予训导。 命,教导、训诲
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告诫
谨慎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这里指丈夫
准则,标准
这里“广居”“正位”“大道”分别
喻指“仁”“礼”“义”。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从。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5.“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 的支持和拥护。
6.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论据) 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 ↓
(论据) 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 ↓
(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从战争到治国)
戒 必敬必戒( 形容词,谨慎)
妾妇之道也( 准则,标准 )
道 不得志,独行其道( 道路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能够,可以 )
得 得志,与民由之( 实现 )
词类活用
丈夫之冠也 名词用作动词,行加冠之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使动用法,使……惑乱,使……改变, 使……屈服。
《孟子》三章教学课件






P
P
T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 289), 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 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 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 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 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后世 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 为“亚圣”。
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 孔子的“仁”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 学说,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 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 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 治阶级发“仁心”上。
课堂总结
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 援引战例,以攻城而未取胜的例子 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突出“ 人和”的重要性,最后引申到治国 ,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全文采用了逐层论证的写 法,结构严密,推理清楚,说理深 刻,有很强的说服力。
内容梳理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得道多助
行 “
失道寡助 仁


排比 (反面论证) (对比论证)
富贵不能淫
人们经常说“大丈
夫说到做到”“大丈夫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 释。
识文辩字
公孙衍( yǎn ) 丈夫之冠( ɡuàn ) 妾妇之道( qiè ) 不能淫( yín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服,使动用法
此之谓大丈夫。”
文言积累
一词多义
丈夫之冠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往送之门( 动词,到 )
之 妾妇之道也( 结构助词,的 )
与民由之( 代词,指正道 ) 此之谓大丈夫(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往送之门,戒之曰( 动词,告诫 )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护城河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泛指武器军备。兵,兵器。革, 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
米,谷,泛指粮食。
如人和也。
弃城而逃,委,放弃。 去,离开。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 巩固国防不能 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靠山河的险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