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风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晚唐诗风第十一章李商隐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绪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个性化为文学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而陶渊明独树一帜。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诗风——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1.建安文学(1)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
(2)这是在动乱中成长的诗人团体,他们不再拘泥于儒学,而是表现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表现了动乱的时代。
(3)他们诗作特点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短暂,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构成“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特征。
2.正始文学(1)正始文学指的是魏朝后期的文学。
(2)此时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执掌大权,政局动荡。
玄学兴起,代表人物何晏,王弼。
文学上代表人物是阮籍和嵇康。
(3)作品主要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揭露礼教的虚伪,表现政治重压的苦闷,对当权者的反抗。
3.太康诗风(1)指的是以潘岳,陆机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2)在诗歌技巧上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追求华丽词藻,描写繁复,大量运用排偶。
(3)对南朝山水诗发展和声律对仗成熟有推动作用。
4.玄言诗(西晋)(1)产生于西晋,盛行于东晋。
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的诗歌。
(2)代表人物是许询,孙绰。
5.游仙诗(晋)(1)游仙诗描写想象中的神仙世界,直接是为了乞求长生,但同时又是为了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感。
(2)最先以游仙作为标题的是曹植的《游仙》但最具代表的是郭璞的《游仙诗》,他的游仙诗是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苦闷的一种方式。
6.吴歌与西曲(南北朝民歌)(1)吴歌西曲是南朝民歌两种主要类型。
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写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
(2)吴歌产生于东晋和刘宋居多,语言清新浅近,风格艳丽缠绵;西曲产生于宋齐梁陈居多,主要来源于长江中下游,更多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
7.永明体(南朝齐梁陈)(1)南朝齐永明年间产生的新诗体,代表诗人是沈约,谢脁,阴铿,何逊等。
(2)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他们建立了以四声八病说为核心的诗歌格律,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和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8.宫体诗(梁陈诗风)(1)兴盛于梁陈时期的诗歌风格。
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多咏物与描写女性,情调轻艳,风格柔靡。
(2)这种轻艳的诗风一直影响到隋及唐初,在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手中才有根本的变化。
诗歌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加格律化。
(3)代表诗人及作品是萧纲《咏舞二首》,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9.徐庾体指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在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
其诗歌沿着永明体讲究词藻声律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二文学批评及文学著作1.《典论·论文》(1)曹丕所著,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标志着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到来。
2.《文赋》(1)西晋陆机所撰,论述了诗赋碑诔等十多种文体的风格特征,比曹丕的四种文体区分更加细密。
(2)第一个把创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并且进行了系统论述。
3.《文心雕龙》(1)南朝刘勰所撰的文学理论巨著。
全书五十篇,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部分。
(2)主要贡献在于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兴达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3)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4.《文选》(1)又称为《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所编。
选录了从先秦到梁代共130人作品。
是现存最早的文选总集。
(2)此书编排方法是先将文体分为诗,词,骚等37大类,在一些大类下再按体裁分若干小类。
诗歌是各类中数量最多的。
(3)《文选》自唐代以来受到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
5.《诗品》(1)作者是南朝的钟嵘,对汉代以来五言诗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品评了汉到梁代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分诗人为三品。
(2)反对四声八病说,反对用典,主张赋比兴相济并用。
6.《玉台新咏》(1)由南朝梁徐陵所编,选取汉至梁诗歌六百六十多首,主要为妇女题材。
(2)《孔雀东南飞》收入其中。
7.《世说新语》(1)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又称《世说》,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趣事和玄虚清谈,梁刘孝标为之作注。
(2)作品重在表现人物特点,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曹丕1.曹丕诗作内容(1)宴游诗。
如《芙蓉池作诗》(2)抒情言志诗。
如《黎阳作诗》(3)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最能体现曹丕诗歌水平。
如《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
2.曹丕诗歌新变(1)个人感情的抒发。
他敏感多情,对人生凄凉情感的体验是超出旁人的。
(2)文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
选用清词丽句,再配以和谐的音韵,表达情思;艺术上勇于创新,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都具备。
曹植3.结合《诗品》评价曹植(论述)(1)曹植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
钟嵘《诗品》概括曹植诗歌特点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2)“骨气和辞采”指的是曹植的诗风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是结合父兄之长处,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3)“情兼雅怨”指的是曹植文学创作的两个分期所表现不同的情思。
前期诗歌主要表现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了信心,这是雅的一面。
比如《白马篇》;而后期诗歌则是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起的悲愤,这是怨的一面。
比如《赠白马王彪》。
(4)“体被文质”指的是曹植五言诗的成就,曹植诗歌创作主要是五言诗。
他的诗歌既有《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有楚辞的奇谲;即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完成了从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
(5)《诗品》给曹植以很高的评价“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
”4.曹植诗歌被人推崇的原因(1)由于文采富艳(2)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3)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5.曹植创作分期(1)前期:歌唱他的政治理想抱负,洋溢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2)后期: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起的悲愤。
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
如《赠白马王彪》;第二类是用思妇,弃妇寄托自己身世,表白心迹。
如《美女篇》;第三类是述志诗。
如《杂诗》“闲居非吾志,甘心付国忧。
”第四类是游仙诗。
如《游仙诗》6.结合作品论述建安时期五言诗特点(论述)(1)高扬的政治理想,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
如曹操的《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陈琳《诗》“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
”(2)表现出人生苦短的哀叹。
一种是单纯的哀叹。
如徐幹《室思诗》“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一种是感慨岁月短促,功名未就,但仍努力追求。
如曹操的《短歌行》。
第三种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是典型代表。
(3)诗人创作个性高扬。
往往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的独特风貌。
如曹操的古直悲凉,曹丕的便娟婉约,曹植的“辞采华茂,骨气奇高,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曹操擅长四言,曹植《燕歌行》则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等则以五言名世。
(4)建安诗歌还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植的《七步诗》等。
7.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8.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先河《诗品》评“言在耳目之外,情寄八荒之表”9.嵇康“峻切”1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常在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之七贤。
第二章两晋诗坛1.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一拟古二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
繁缛表现在:(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2.左思《咏史》主要内容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和抗争。
钟嵘评为“左思风力”,指左思再现建安风骨的意思。
第三章陶渊明1.陶渊明诗歌题材: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2.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论述)一总的来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然。
陶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单纯是自然的流露。
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二是将日常生活诗话。
陶诗侧重展现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
如他的《责子》二具体说来表现为:(1)情,景,事,理的融合。
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第四章南北朝民歌1.《木兰诗》艺术特点(1)描写有繁有简,裁剪精当而结构严谨(2)通过人物行动和气氛烘托来刻画人物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3)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句式,叠字,比喻,夸张各类修辞运用巧妙。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1.元嘉三大家指南朝谢灵运,鲍照,颜延之三位诗人。
三位诗人共同特点是描写山水,讲究词藻和对偶。
谢诗富艳精工,鲍诗雄姿奔放,颜诗华美典雅。
第六章永明体和齐梁诗坛1.竟陵八友竟陵王萧子良宾客中八位为学成就比较突出的文士。
分别是:沈约,谢脁,王融,肖琛,范云,任昉,陆倕。
2.大小谢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脁,谢灵运为大谢,谢脁为小谢。
二人都擅长写景,谢灵运诗富艳精工,谢脁诗清新流丽。
3.简述骈文的特点及代表作品骈文又称为骈体文或骈偶文,因为常用四句,六句,因而又称为四六文。
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语言方面讲究节奏和平仄;(2)在语句方面讲究骈偶,骈偶就是两两要相对;(3)在用词方面讲究用典和词藻。
代表作品有:庾信的《哀江南赋》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刘勰的《文心雕龙》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唐代文学分期(1)初唐:上官体—王绩与四杰—杜审言与审,宋—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张若虚与兴象(2)盛唐:王孟诗—王昌龄,崔顥等人诗—高适,岑参,王之涣的诗—李白(3)中唐:杜甫—大历诗风—韩孟诗派与刘,柳等诗人—元白诗派—古文运动—唐传奇与俗讲变文(4)晚唐:杜牧与怀古咏史诗—李商隐—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坛1.上官体:上官体指的是初唐唐贞观后期上官仪的诗歌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