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试论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李洪义【摘要】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由于受年龄、心理、知识、经历、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在写作过程中呈现出独有的特性:一是立意的表面化,二是选材的被动性,三是语言能力的欠缺,四是个体的差异性。

写作教学策略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写作的这些特性。

在写作教学中,应该采用的教学原则有因材施教原则、主体性原则、鼓励性原则。

【关键词】写作特性;写作教学;基本策略【作者简介】李洪义(1963 ),男,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与教育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由于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写作群体,受其年龄、心理、知识、经历、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在写作过程中呈现出其独有的特性:立意的表面化,选材的被动性,语言能力的缺乏,个体的差异性。

因此,写作教学策略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性。

一、要因材施教(一)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

写作教学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是参差不齐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心理需求也存在着差异性。

这正如英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托马斯·沛西·能在其《教育原理》中指出的那样,每个人都是以一种特有的独立的态度面对着世界,以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本性和力量,走自己的路程。

因此,教学中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心理需求。

可以把学生分为较高层次、一般层次和较低层次,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感应点。

对生活常识之外的安全保障知识并不精通,如果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反而适得其反。

我校曾经与消防部队合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其讲授十分专业、系统,各种案例十分翔实而且触目惊心,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形式上,开班会或者拉横幅固然有宣传作用,但远不及视频、图片宣传有冲击力,更不如传授现实有用的危险防范措施危机应对技巧的效果更好。

(三)重视学生心理辅导。

上文已述,高校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与学生自身的麻痹、轻狂、自负、轻信、好表现、爱面子等心理问题有很大的关联。

作为年轻人,很多学生盲目轻信自己“身手好”或“经验丰富”,常有危险举动,还有的学生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该是你的想跑不了”的错误想法,对危险自信能够避免或者疏于防范。

针对这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辅导员应该重视心理督导的作用,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心理学意义上鲜明的行为表现,往往表现为心理浮躁,情绪多变,性格多数外向,而且男生居多,通过仔细的观察,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此类学生,必要时与这些学生以轻松的形式进行交流,内容应不必限于安全教育本身,重点是培养学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和生活作风,以及敬畏生命、对人对己负责的精神。

(四)法制教育必须常抓不懈。

按照国家的要求,当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

但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一环,显然,法律基础课的内容失之细致,形式不够丰富,针对性不强,无法起到有效作用。

我认为,辅导员应当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在这些课程设置之外,选择针对性强、内容深入的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

当然,这要求辅导员在平时必须自觉拓展知识的宽度,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否则很难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

(五)重视网络及其他现代化通讯手段对校园学生安全的影响。

网络当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多数学生对于网络世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疏于防范。

更加严重的是,少数学生的法制意识淡薄,责任感缺失,受到不法势力的操纵和利用,通过网络散布危害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信息,这样的案例几年来并不鲜见。

作为辅导员,在维护言论自由,保护学生参与政治、社会生活的积极性的前提下,我们应承担起监督的责任,及时发现安全事件的苗头和学生心理情绪的变化,以便事前应对和事后处理。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安全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者面对的重大问题,面对比较严峻的高校安全现状,我们必须承担起相关责任,认真思考,身体力行,努力将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落到实处。

当然,高校安全问题,还必须与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实现综合治理,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校园的和谐和安全。

【参考文献】1.刘亚钦.试论辅导员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2.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91·(二)针对实际,加强引导。

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

教师首先应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原有的基础,选作难度适宜的题目。

有的学生可能记叙文写得不错,但议论文写不好;有的学生可能议论文写得好,而记叙文写得不好;有的学生可能擅长叙事,有的学生可能喜欢抒情。

对这样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兴趣单一化的毛病,引导他们在突出某一种文体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文体,努力做到均衡发展。

二、注重主体性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学生有主动写作的激情和行动,并能在作文中主动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生活与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

为此,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激发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保证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和空间,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写作的主人,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欲望和冲动。

(二)培育真诚性。

要让学生养成“说真话,写真情”的写作意识,把“真诚”带到写作活动去。

叶圣陶先生强调写文章要“求诚”。

他对“求诚”作了这样的解释:“从原材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三)倡导“四化”。

一是个性化。

在写作教学中,不应只提倡“一枝独秀”,而应允许“百花齐放”。

对那些有写作个性的学生要适时、适当地鼓励,并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是生活化。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需要。

倡导写作的生活化,教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自身生存和发展方面所需要的写作能力,还要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认真观察生活,真心体验生活,深切领悟生活,积极表现生活。

三是生命化。

写作活动是人的生命的表现形式,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欲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才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在写作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欲望,实现生命的需求,并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写作成为生命的真实写照和享受生命的方式。

四是生态化。

写作教学的生态化,就是要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的“生态圈”,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使学生与写作活动构成相依的关系:学生因写作而快乐,写作因学生而更彰显其诱人的魅力。

三、重视鼓励性写作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精神活动,需要写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

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写作群体,在写作过程中,他们的耐力较差,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足,写出的文章多是“半成品”,并且热切需要老师的指点和肯定。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才能打破大脑相应区域的平静或抑制状态,产生写作的内驱力,进而发挥其写作潜能。

因此,写作教学首先应以情激情,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使他们产生一种诉求的欲望。

在写作中,学生总是“竭力想在自己习作的题材、构思,特别是语言上表现自己的审美意识,用来影响和感染读者,使自己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引起读者的认可”,而由于思想尚未成熟,阅历不深,往往会造成审美意识的幼稚或错误。

(二)要给学生以轻松感和愉悦感。

写作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创造性劳动。

而长期以来的写作教学,教师往往把一个个冷冰冰的命题强塞给学生,学生把写作当作了一种沉重的负担,没有丝毫的轻松感、愉悦感,当然写作的潜意识也就没有办法激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而愉悦的心态是最好的诱发剂和最有效的精神振奋剂,它可以使人在学习的时候,兴味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运转加快。

因此,感情场应使学生在写作前放下心理包袱,享有充分的“心理自由”,尽而形成一种“心悦意爽而无任何压抑”的心理状态,只有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潜意识才能被激活,才能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与写作内容有关的方方面面,这样,他们的生活、阅读、经验和情感的积淀也会随之显露出来,从而使感情的洪流激荡于写作活动之中。

(三)对学生的文章采取积极的态度。

古代学者有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进不能已。

譬之时风春雨,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这“时雨春风”便是教师的积极态度。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学生能力的发挥,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积极的态度,则学生的能力可以发挥80ɢ 90ɢ,而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20ɢ 30ɢ,这说明,其中50ɢ 60ɢ的潜力,是能够通过积极评价激发学习动机而递增。

中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是一个弱势群体,再加之写作本身又是一项非常艰苦的精神劳动,因此,教师对学生文章中出现的“瑕疵”———幼稚的审美意识应进行善意的引导和纠正,并通过期待、激励向学生传递“你能写好”的美好信息。

(四)教师笔下要“留情”。

作文评改,是师生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教师应充分利用作文批改这一大好契机,努力做一个“沙里淘金者”,尽力发现学生作文里的闪光点,以此向学生传递他们的作品受到赏识的信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

”中学生作文心理研究成果表明,写了文章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也是直接动力之一。

因此,教师在评定学生作文时,应充分满足学生的渴望,多一点温情,多一点肯定,使他们在每一次作文后都有一种成就感。

惟有如此,学生才有写作兴趣,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1.胡华山.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19952.冯汝汉,景宝明.作文教学必须渗透“因材施教”原则[J].语文教学之友,19973.康群.作文应该展现个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59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