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管道设计分析说明

通信管道设计分析说明

目录1设计说明 (1)1.1概述 (1)1.1.1设计依据 (1)1.1.2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量 (1)1.1.3工程投资及技术经济指标 (2)1.1.4工程设计围和容 (2)1.2设计建设方案 (2)1.2.1通信管道路由设计和位置确定原则 (2)1.2.2管道建设位置 (5)1.3管道设计标准和规要求 (5)1.3.1管道管材与管道建筑建材 (5)1.3.2塑料管材 (5)1.3.3通信管道埋设深度 (6)1.3.4通信管道铺设 (6)1.4管道施工及施工验收规技术要求 (7)1.4.1工程测量 (7)1.4.2土方工程 (8)1.4.3模板、钢筋及混凝土、砂浆 (11)1.4.4人(手)孔、通道建筑 (13)1.4.5塑料管道铺设 (16)1.4.6口圈的安装 (17)1.4.7管道器材要求 (18)1.4.8工程验收 (23)1.4.9验收项目和容 (23)1.5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6)2预算 (27)2.1预算说明 (27)2.1.1工程概况 (27)2.1.2预算结果及技术经济分析 (27)2.1.3工程类别 (27)2.1.4预算编制依据 (27)2.1.5 编制办法 (28)2.1.6 有关费率、费用及单价的取定 (28)2.2预算表格编号 (28)2.3 预算表格3 附件附件:无为草市街等通信管道单项工程工程量汇总表(共1页)4 图纸(1) 无为城区管道路由图080700003Y(09)-YX-01(2) 草市街(北大街-东大街)路段管道施工图080700003Y(09)-YX-02(3) 儒江菜市场引入段管道施工图080700003Y(09)-YX-03(4) 金鹏小区引入段管道施工图080700003Y(09)-YX-04(5) 商业大厦引入段管道施工图080700003Y(09)-YX-05(6) 法院引入段管道施工图080700003Y(09)-YX-06(7) 传感器厂引入段管道施工图080700003Y(09)-YX-07(8) 北城小学引入段管道施工图080700003Y(09)-YX-08(9) 房产局引入段管道施工图080700003Y(09)-YX-09(10) 广电中心引入段管道施工图080700003Y(09)-YX-10(11) 新世纪引入段管道施工图080700003Y(09)-YX-11(12) 试验中学引入段管道施工图080700003Y(09)-YX-12(13) 人民医院引入段直埋施工图080700003Y(09)-YX-13(14) 小号手孔标准图TY-Y-YX-011设计说明1.1概述本工程为移动2008年基站接入网光缆线路工程之一:无为草市街等通信管道单项工程一阶段设计。

本工程新建小号手孔28个;敷设3孔(2孔梅花管+1孔波纹管)0.696公里,敷设1孔梅花管0.577公里,合2.665孔公里;微控定向钻(3孔)0.103公里,微控定向钻(2孔)0.034公里,微控定向钻(1孔)0.143公里,合0.520孔公里。

为了适应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壮大,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统一规划和部署下,分公司积极建设自有产权通信管道网。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本工程按一阶段进行设计,工程设计编号为080700003Y(9)。

1.1.1设计依据(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分公司关于移动2008年基站接入网光缆线路工程的设计委托函。

(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分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

(3) 中华人民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电缆配线管道图集》。

(4) 中华人民国通信行业标准《本地网通信管道与工程设计规》YD5007-2003。

(5) 中华人民国通信行业标准《地下通信管道工程用塑料管》YD 1996的塑料管。

(6) 原邮电部颁发的《通信管道人孔和管块组群图集》YDJ-101。

(7)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GB 50373-200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8)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GB 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9) 截至2008年11月1日本工程实地勘察取得的基础数据、资料。

1.1.2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量1.1.2.1 工程规模及管道容量新建小号手孔28个;敷设3孔(2孔梅花管+1孔波纹管)0.696公里,敷设1孔梅花管0.577公里,合2.665孔公里;微控定向钻(3孔)0.103公里,微控定向钻(2孔)0.034公里,微控定向钻(1孔)0.143公里,合0.520孔公里。

1.1.2.2主要工程量表1.1-1 本工程主要工程量表1.1.3工程投资及技术经济指标工程投资及技术经济指标请见下表:表1.1-2 工程预算总投资和单位管程公里造价表1.1.4工程设计围和容本工程的设计围为草市街等一期管道设计,包括管道路由选择、管道段长、手孔建设位置、管道容量及组合、管道材质的选定等容。

1.2设计建设方案1.2.1通信管道路由设计和位置确定原则1.2.1.1 通信管道路由设计按符合下列要求进行。

(1) 通信管道建设路由设计选在有道路的地方。

(2) 设计管道路由考虑了管道规划的整体性,充分考虑分路建设的可能,以满足传输网络建设和管道网路的灵活性。

(3) 对于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楼外预埋通信管道应与建筑物的建设同步进行,并应与公共通信管道相连接。

(4) 在较大的宽阔的道路上,当规划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大于40m时,应当在道路两边修建通信管道或通道。

当小于40m时,通信管道应建在用户较多的一侧,并预留过街管道,或根据具体情况建设。

1.2.1.2 通信管道路由设计确定原则(1) 通信管道宜建在城市主要道路和住宅小区,对于城市郊区的主要公路也应建设通信管道。

(2) 选择管道路由应在管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分路建设的可能(包括在道路两侧建设的可能)。

(3) 通信管道与管道路由应远离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

(4) 通信管道位置设计一般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建设。

(5) 宜选择地下、地上障碍物较少的街道。

(6) 应避免在已有规划而尚未成型,或已成型但土壤未沉实的道路上,以及流砂、翻浆地带修建管道。

1.2.1.3 通信管道设计建筑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宜建在人行道下,如在人行道无法建设,可建筑在慢车道下,不宜建筑在快车道下。

(2) 通信管道宜于杆路同侧,同时通信管道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

(3) 通信管道位置设计一般选择远离埋设较深的其他管线边。

(4) 通信管道应避免与燃气管道、高压电力电缆在同侧建设,不可避免时,通信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1.2-1的规定。

表1.2-1 通信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和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表(6) 人(手)孔,不得有其他管线穿越。

(7) 通信管道与铁道及有轨电车到的交越角不宜小于60°。

交越时与道岔及回归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与有轨电车道或电气铁道交越如采用钢管时,应有安全措施。

1.2.1.4 本设计管道容量管道段长的确定(1) 本管道的设计容量按远期考虑取定。

移动通信管道应按管道段落在管网中的位置及作用,并结合城市总体发展方向等综合因素考虑。

本工程管道容量按表1.2-2综合确定表1.2-2 管道容量表注2:主要指光缆交接箱和其他具有良好分纤条件的节点,如位置较好的基站、营业厅等。

(2) 本工程管道建设路段位于管道网的非中心区域,因此按新建2孔梅花管考虑,其中过路段采用微控定向钻顶管。

(3) 由于移动通信传输网络主要是光缆传输,同时受市区道路及诸多建筑物环境的影响,因此管道设计段长一般按150米左右考虑。

1.2.1.5 本工程管道人(手)孔的确定(1) 本工程管道孔的选定按表1.2-3、1.2-4的规定确定。

(2) 根据上述基本设置原则和本工程的实际(本工程的最大管孔组合才为3孔管道),因此管道的人(手)孔程式都按小号(900×1200)手孔建设。

1.2.2管道建设位置本工程管道建设位置依据无为移动公司、施工方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与施工方代表现场调研后确认。

具体情况详见:无为城区管道路由图。

无为城区管道路由图:080700003Y(09)-YX-011.3管道设计标准和规要求通信管道工程的设计,均遵照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 GB 50373–200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的法定程序进行,其竣工验收的容和要求,设计要求按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 GB 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的规定执行。

1.3.1管道管材与管道建筑建材通信管道通常常用的材料主要有硬质或半硬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管)以及钢管等。

通信管道工程所用的器材规格、程式及质量,应由施工单位在使用前进行严格的检验。

凡有出厂证明的器材,检验发现问题时,应作质量技术鉴定后处理;凡没有出厂证明的器材,禁止在工程中使用,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器材。

1.3.2塑料管材1.3.2.1 通信管道工程设计一般选用聚氯乙烯管(PVC-U管)、双壁波纹管、多孔式塑料管(包括蜂窝式塑料管或栅格式塑料管)、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HDPE)管。

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负偏差不得大于1mm。

1.3.2.2 设计选用的聚氯乙烯管的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能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

1.3.2.3 设计选用的双壁波纹管、栅格管和硅芯管管群组合尺寸及技术指标能符合管道设计规中的要求。

1.3.2.4 严禁施工时使用各种规格、型号的变形塑料管、变质的材料。

1.3.2.5 钢管宜在过路过桥时使用。

1.3.3通信管道埋设深度1.3.3.1 通信管道埋深通信管道的埋设深度(管顶至路面)不应低于表1.3-1的要求。

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混凝土包封或钢管保护。

表1.3-1 路面至管顶的最小深度(m)1.3.3.2 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基础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应小于0.40m,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不应小于0.3m。

1.3.3.3 管道设计要求管道的铺设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渗入管的地下水流向人孔。

管道坡度应为3‰~4‰,不得小于2.5‰;如街道本身有坡度,可利用地势获得坡度。

1.3.3.4 设计要求在纵剖面管道由于躲避障碍物不能直线建筑时,可使管道折向两端人孔向下平滑地弯曲,以利于渗水流向人孔,不得向上弯曲(即“U”形弯)。

1.3.3.5 由于城市道路及其相关作业是机械化作业,本设计为加强管道安全和可靠,本工程管道的埋深均为1.0米以下。

1.3.4通信管道铺设1.3.4.1 管道基础(1) 管道基础一般分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种:天然地基:是不需人工加固的地基,在稳定性土壤,土壤承载能力≥2倍的荷重和基坑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可采用。

(2) 人工地基:在不稳定的土壤上必须经过人工加固和回填的地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