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外交学考研复试面试经验谈

北大外交学考研复试面试经验谈

2013-2015年北京大学外交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年份科目政治外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201350509090345 201450509090345 201550509090340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细则根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关于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经本院党政办公会讨论决定,特制定本细则如下。

一、复试与录取工作的原则与指导精神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公开、公正、公平。

二、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成立复试与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在学院党政办公会的领导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处理。

小组成员如下:唐士其、李寒梅、范士明、祝诣博、曹丽玮。

唐士其为组长。

三、各专业分别组织5人以上的专家复试组直接负责复试。

每个复试组设秘书一至二名,负责复试记录和协助安排相关事宜。

四、按照学校规定,进入复试名单的考生应在单科、总成绩两方面均达到最低分数线(学术型硕士:政治、外语50分,专业课每门90分,总分340;专业型硕士: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15分,英语二50分,总分185分)。

如有特殊情况,须由学院(系、所、中心)向研招办提交书面报告,待批准后方可实行。

五、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我院2016年硕士招生复试采用差额形式。

差额比例学术型硕士为130%,专业型硕士为150%。

考生依自己的初试总成绩在所报专业内按此差额比例降序进入复试名单。

如本专业核定复试名额范围内有总成绩相同者,依次确定复试名单,不增加复试人数。

但如最后一名的位置上有总成绩相同者,则为公平起见,一并列入复试名单。

六、复试形式为面试,内容涉及考生所报专业的理论、历史、现实问题,重点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及格。

考生面试结束后由专家复试组成员现场独立评分,平均分即为考生的面试成绩。

按照学校规定,复试成绩平均分低于60分者即自动丧失录取资格。

听力考试将在复试中进行。

留学生、台港澳考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强军计划等考生根据学校相关规定,按所申请专业参加复试。

推荐免试的同学因已在2015年已通过面试,故此次不再参加复试。

七、我院专业课复试时间为3月28日和29日,地点为国际关系学院大楼。

各专业具体的复试时间安排如下:中外政治制度专业:28日上午8:30开始,地点:国关B117,复试专家组长唐士其中共党史专业:28日上午8:30开始,地点:国关A108,复试专家组长李义虎国际政治专业:28日上午8:30开始,地点:国关C102,复试专家组长李寒梅国际关系专业:28日上午8:30开始,地点:国关C103,复试专家组长梅然外交学专业:28日上午8:30开始,地点:国关C104,复试专家组长张清敏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28日上午8:30开始,地点:国关C207,复试专家组长王正毅公共管理硕士(MIPP):29日上午8:30开始,地点:国关B117,复试专家组长朱文莉各组下午考试时间从2:00开始,地点不变。

因资源有限,我院无法安排考生的候场房间,各专业考生一律在各自考场前候场。

其他相关信息,请随时关注我院网站:。

八、考生在复试时应出示复试通知单,可提供能够证明自己研究潜能的各种背景材料,如学校正式成绩单、科研成果、获奖证明等。

九、录取各专业按照考生总成绩在所报专业内的排名依次录取。

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初试权重×初试各门总成绩/5(其中公共管理硕士为初试各门总成绩/3)+复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复试权重]+外语听力成绩(换算成3分制)]录取首先在各专业内进行。

如个别专业最终未能录满,将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调剂。

调剂方式为:对全院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不分专业)按总成绩排名依次征求意见后进行。

希望调剂到外院系或外院校的考生,可按学校相关规定直接联系接收单位。

我院不负责推荐。

十、经研究生院同意,本院今年接受校内公共管理硕士的考生参加调剂复试。

申请参加调剂复试者应为公共管理专业的考生,成绩达到各项分数线。

申请者务必于3月20日前向本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A118)提出书面申请,并递交相关报名材料及报考院系开具的初试成绩单。

过期不候。

十一、凡参加复试的中国大陆考生27日(上午8:30-11:00;下午1:30-4:30)先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楼A116院财务办交复试费人民币100元;后携带交费收据及身份证件到A118房间交报名材料。

教务人员将①审核考生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出示在学证明)。

②审核报名材料。

为了节省审核的时间,请考生将报名材料按以下顺序进行排序:考生报名登记表、个人陈述、加盖档案所在地红章的成绩单、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

③审核合格者可领取复试通知单。

台港澳考生27日(上午8:30-11:00;下午1:30-4:30)先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楼A116院财务办交考试费人民币100元;后携带交费收据和台胞证到A118房间领取考试通知单。

留学生考生27日(上午8:30-11:00;下午1:30-4:30)携带护照到国际关系学院大楼A118房间领取考试通知单(不需交复试费)。

说明:所有考生务必在3月27日到国关学院办理复试手续(28、29日不再办理复试手续),未办理复试手续者不得参加复试,责任自负。

第二篇考研复试面试攻略考研成绩大概在2月公布(春节前一周左右),考生可以好好利用寒假时间准备复试。

第一节面试前9大准备内容1.选择合适的服装如果要给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你的仪表一定要显得严肃且庄重。

在穿着方面,男生应该尽量穿西服或者比较正式的服装,女生千万不要穿紧身衣或者短裙,不过,复试的时间一般在春季,还不到穿短裙的季节。

另外,尽量不要染发,女生可以染一些比较淡的颜色。

面试的导师一般年纪都在45岁以上,不管你有多少才华,他们基本不会接受新新人类。

所以大家应谨记这两点。

2.训练良好的礼仪相信每一位参加复试的考生都想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基本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这里主要强调礼貌与尊重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考生在进门的时候一定要敲门,然后很有礼貌地表示对老师的尊重,鞠躬比较好,或者对各位老师说声“老师好”。

不管面试过程中发挥的怎么样,在面试结束后,一定要微笑着和老师说再见。

另外,在进面试室之前一定要避免注意先把手机关闭,千万不要出现在面试现场手机响个不停的尴尬局面。

如果真的在面试过程中出现没有意料到的尴尬局面,在面试结束后一定要向老师表达歉意。

这些考试礼仪需要在考前多加留意,考生可以做一些模拟训练,以防临场因紧张出错。

3.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讲出来给别人听,前提是你要有信心去面对别人讲话,消除胆怯,战胜胆怯。

大声朗读是很好的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大声朗读的时候,自己能感受自己的语调语气,能够很好地掌握语感,吐字不清晰的要及时改正,经常练习,语言就会通顺流畅了。

拓展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想象的内容说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锻炼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平时自己闭目养神的时候,让思想插上翅膀,随意翱翔,把想象的内容变成语言,叙述出来。

在遇到语言匮乏时,可以利用这种能力救场。

每一次和别人谈话之后,都回顾一下,自己哪句话说得不符合情境,哪句话用词不当,多多总结,把自己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逐一改正,坚持下去,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4.培养英语听说能力复试中,老师对英语的听说能力考查较多,有时甚至会涉及一些专业性问题。

导师也大都比较在意自己弟子的英语水平。

英语听力部分,大多数学校都以现有的成型考试为参考。

考生在复习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六级或托福听力以及雅思听力的试题,找找做题的节奏和感觉。

听是前提,只有听懂了才会更好得说出来,进行更好的沟通。

考生可以做大量的阅读和听力练习,在读和听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词汇,掌握句型,并且熟悉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

对口语的考查,首先应准备有关自我介绍的话题,要尽量达到流利的程度。

另外要准备一些可谈论的话题,如风俗习惯,社会上发生的大事等等。

最后,由于口语测试时老师有可能要求你就本专业展开话题,考查你用英语讲解陌生概念的能力。

因此熟悉本专业常用的英语词汇,适当阅读最新的专业外文期刊是必要的。

同时,练习英语口语也需要用多种办法:如大声朗读英语对话和文章,朗读各种句型的例句和口语中最常用的句子,背诵文章及演讲。

建议找几个比较好的朋友,经常见面,见面的时候用英语交流,当然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相应的社团,或者是下载YY与英语爱好者语音交流,既提升了英语听说能力也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5.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沿知识专业课考试出题的题目一般不会超出参考书的范围。

而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很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出题,在历年的考试中反复出现。

但由于专业课测试对学术要求相对较高,与考生报考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考生在做好基本功的基础上需要关注本领域学术动态前沿,并对自己报考的研究方向深入分析。

把基础理论教材和学术网站、学术核心期刊相结合全面复习。

理科的实验很重要,一定要提前准备,熟悉试管、烧杯等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不要因为打坏仪器而影响成绩。

复试对专业课的考查不像初试那么具体,在复习时主要是熟悉过去所学内容,考查范围不会超出学校规定的书目。

6.提前准备一些题目在复试前做好充分的问题规划有助于在考场中对导师抛来的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以下是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该如何做自我介绍?自我介绍要进行一定的事前准备,重点介绍你做过什么研究、论文题目是什么等学术方面的经验,包括一些其他证明自己能力的事情,自我介绍也是考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可以参考模板,但不要完全照搬,否则千篇一律的,很容易让导师产生反感。

(2)如果问读了哪些著作,该怎么回答?这个题目出现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不管你回答哪些大师的著作,记得一定要提到报考院校的参考书目,报考院校导师的著作等,如果你说看了某某大师的著作,而没有提到他们学校的,说不定导师们会觉得你与他们“学术信仰不合”。

(3)如何看待某一本著作或某个观点,怎么回答?这个和上个题目差不多,最好是中性回答,不带个人偏见,或者就书中的一个观点进行阐述,如果导师刚好问到一个他不喜欢的著作或作者,你却大加赞扬,估计就有问题了。

所以这种问题,其实更多考查的是表达的逻辑性和你在相关领域“博览群书”的程度。

(4)如果刚好问到我不了解的问题,我该怎么办?这是很多考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很正常。

这个时候考生一定要诚实,就说不是很了解,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导师既然问了那个问题,就表明导师对问题很了解,胡编乱造是不可能过关的。

而且,最好在告诉导师不懂后,尝试着用自己的所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这样也会给导师留下虚心踏实、应变能力强的好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