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专业课考试试题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专业课考试试题
④ 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看,增值额V+M在我国相当于净产值,包 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和其他属于增值性的收入。
从各国实行增值税的实践看,作为计税依据的增值额是法定增值 额,而非上述理论上的增值额。法定增值额,指的是各国政府根据本国 的国情和政策要求,在增值税制度中人为规定的增值额,即增值税纳税 人的商品销售收入额或劳务服务收入额减去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之 后的余额。这种法定增值额可以等于理论上的增值额,也可以大于或小 于理论上的增值额。法定增值额与理论上的增值额之所以出现不一致, 主要是因为各国税法在规定扣除项目范围时,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的处 理办法不同。
3 增值税 答: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 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征收的一种 流转税。按照我国增值税法的规定,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 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及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 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就其货物销售、提供应税劳务、发生应税行为的 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按照对 于外购的固定资产所含的税款是否可以扣除及如何扣除分为三类:生产 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我国于2009年实现了生产型 增值税到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目前,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 种之一。
目 录
2013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5 一般消费税
答:一般消费税是对所有消费品和消费行为的流转额普遍征税。这 种消费税不具有定向调节作用,不能体现国家的政策目标。
6 特别消费税 答:特别消费税是指为调节消费对特定的消费品或消费行为征收的 由消费者直接负担的一种流转税。这种消费税会使得特定消费品的相对 价格上升,是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重要手段。
(2)税法具有综合性。它是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 制度组成的体系,其内容涉及课税的基本原则、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 务、税收管理规则、法律责任、解决税务争议的法律规范等。这一特点 是由税收制度所调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 的。
(3)税与法的共存性。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法又是与 国家同时存在的,这表明税收的存在必须要有法的同时存在,要有法的 保证,有税必有税法。税法充分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的特征。税收分配区别于一般分配的重要标志,就是国家通过制定法律 去参与分配。
2 税法 答: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以 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 宪法为依据,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在征纳税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维护 社会经济秩序和税收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 规范,是国家税务机关及一切纳税单位和个人依法征税的行为规则。
4 增值额
答:增值额是指从销售额中扣除当期购进商品与劳务的价值差额后 余下的价值量,即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理论上来说,增值额等于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增值额可以从以下四 个方面理解:
① 从理论上讲,增值额相当于商品价值C+V+M中的V+M部分。 增值额是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从内容上讲,大体相当于净产值或国民 收入。
二、简述题 1 简述税法的特征。 答:税法作为法律规范,具有与国家法律体系中其他法律一样的共 性。但是,由于税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对象的不同,它又是一个独立的
法律,因而具有与其他法律不同的特征。
(1)从法律性质上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 为主。这一特点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特征所决定的。
② 就一个生产单位而言,增值额是这个单位商品销售收入额或经营 收入额扣除非增值项目(相当于物化劳动,如外购的原材料、燃料、动 力、包装物等)价值后的余额。这个余额,大体相当于该单位活劳动创 造的价值。
③ 就一个商品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来讲,不论其生产经营经过几个环 节,其最后的销售总值,应等于该商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的增值 额之和。
(4)税法关系主体的单方固定性。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有主体,即 双方当事人,否则法律关系就不能成立。在税法关系主体的双方当事人 中,一方始终是国家税务机关,另一方则是不同的纳税人。纳税人可以 随时随事变更,而国家税务机关则是固定不变的。
(5)税法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税法关系主体之间 的权利和义务,从本质上说,不是直接对等的关系。因为税法确定的征 纳关系不是按照协商、等价、有偿等原则建立的,而是国家凭借政治权 力,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并强制执行的。
2013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 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 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
解
一、概念解释 1 课税对象 答: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 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征税对象 按其性质的不同,通常可划分为流转额、所得额、财产、资源、特定行 为等五大类,通常也因此将税收分为相应的五大类即流转税、所得税、 财产税、资源税和特定行为税。
2 简述增值税的一般特点。
答:增值税的一般特点包括:
(1)能够体现税收中性原则。增值税之所以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 一是因为增值税只对货物或劳务销售额中没有征过税的那部分增值额征 税,对销售额中属于转移过来的、以前环节已经征过税的那部分销售额 则不征税,也能克服重复征税。二是因为增值税税率档次少,一些国家 只采取一档税率,即使采取两档或三档税率的,其绝大部分货物一般也 都是按一个统一的基本税率征税。这不仅使得绝大部分货物的税负是一 样的,而且同一货物在经历的所有生产和流通的各环节的整体税负也是 一样的。这种情况使增值税对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消费行为基本不发生影 响,从而使增值税能够体现税收中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