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服装与人的关系:服饰,一个与人生活悉悉相关的概念。
它的出现,体现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攀升,也体现了人们素质的提高。
当今社会上,普遍人们的眼光与角度,则是从人们最具有表现力的着装入眼。
一个有一定休养和素质的人,他[她]的着装理念与一个最具普通的人的着装理念,就有着相当明显的差距。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也就开始注重自身的休养与素质的提高。
根据人的本能观念。
往往都会先从着装上来个最具表现自己的改变。
这也就有了服饰的出现。
同一种服饰着装在不同人的身上。
就有着不同的效果,可以完完全全的表现出人与人之间那种神密的内在美的不同。
而不同的服饰着装在同一个人身上,则更具体现出他[她]的那种特有的韵味。
随着人们素质与休养的提高。
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就有了一定的提高。
既要华丽高贵,也要时尚舒适。
这也就决定了服饰将来的发展道路与方向。
也就是将服饰与人融为一体。
将人们那种特有的神密的内在美,完完全全的表现出来。
设计观念有人说买衣服就是买设计,买设计也成了许多消费者对奢华精品趋之若鹜的最大动机。
设计对品牌意味着什么?品牌该怎样通过设计与消费者交流,让其成为商品价值的基础和品牌成功的关键?设计是对欲求的教育●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时装的设计,我认为它不是装饰,行者部落加盟,而是对欲求的一种教育。
无印良品的产品大家可能都是知道的,它不是一个豪华的产品,日本的消费者,就是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根据他们的用途来生产,也就是客户、顾客需要,我们不像欧洲,就是无限地满足人们的奢侈需求,我们会考虑到环境的极限,会考虑人们的用途的有限性来设计我们的产品,它是理性的东西。
而且让人们使用它感到很舒适,很惬意。
把我们的这样一个产品提供给顾客,用它来形成一个市场,这就是我们无印良品的一个设计理念。
我们的产品非常地简约化,非常地简单。
这是我所做的海报,你看什么都没有?什么没有,但是什么都有,淘衣秀。
所以说它不是奢侈,但是从它的简约化当中你可以感受到比奢侈还要高的一个层次。
这就是无印良品的概念。
它是有理性的一种消费。
这种理性的消费会让你感到很惬意,很舒适。
而且我们的设计师会和顾客共同去选择,共同去开发。
所以无印良品的产品是非常朴实无华,非常简约的。
让碗像一个碗●金井政明,日本良品计划公司(MUJI)首席执行长我们最大的精力都是致力于如何创造普通的产品,比如说吃饭的碗,那就是让它做得像一个碗,而不是去考虑它的形状,一些一枝独秀、与众不同的东西,我们不去追究这些东西,我们三十年做的就是做碗就像一个碗。
在市场大潮当中各家公司在竞争,很多很普通的东西被淘汰了,被淡出市场了,而且大家都求一些新奇的东西。
所以说我们要去创造这种普通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设计这种普通的产品呢?我们为了让大家理解我们的这种理念,比如说我们店铺的设计,这个空间的设计,还有我们跟客户沟通的方式,我想这是对我们最好的解释,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我们的品牌。
设计有挽救环境的力量●隈研吾,建筑设计大师,日本建筑设计领军人物,被誉为建筑界的“新弥生派”作为一个设计师我本人认为服装、建筑、工业设计从哲学上来说都是共通的,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头,最重要的应该是环保,环境之所以这么重要,是由于环境和人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我觉得在中国最重要的还是环境,通过设计,来体现你对环境的思考,设计有挽救环境的力量,这是我坚信不疑的。
设计要回归顾客需求●苗鸿冰,北京白领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有时候我们在这个行业做久了,大家可能会对产品带了太多的情感的色彩,而这种情感的色彩已经不是顾客的情感,是自己的情感,真正把一个作品,一个好的设计,一个好的品牌回归到顾客的需求上去,其实顾客往往需求的是一个特普通的产品,有时候我们往往添加了很多很多的多余的设计,打造了一些多余的东西上去,好像感觉这个产品价值在增长,其实在顾客心目中它在贬值,只不过我们有时候没有意识到。
>>>主席团讲故事在眼神的改变中重塑中国信心●邱亚夫,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论坛执行主席在去年的经济危机当中,我用三个月跑遍了意大利、法国、日本和美国的工厂和市场,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纺织服装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生产的面料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他们在技术水平和科技研发中的能力,我们生产的纱织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生产的纱织,他们现在最高的羊绒纱织用到170支,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500支的生产能力。
当我接受美国的主要媒体、法新社、路透社等欧洲50多家媒体采访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媒体看我们的时候,是不屑一顾的眼神,当我们拿出如意纺的面料,他马上把这个面料给了在场的两个重要的服装设计师,他们经过法语交流,转换的眼神是惊讶是震撼是敬佩。
所以在法国费加罗报发了多半版的消息。
我到美国去买一个回国的礼品,我特别说我想买一件服装非中国产的,那个销售的经理马上请人坐过来,说你为什么不买中国的?中国的设计好,产品好,质量好,我这个厂里面70%全是中国的服装,难道你买韩国的吗?你买日本的吗?你买越南生产的吗?从这样的一些经历当中,我特别呼吁我们在场的纺织服装的媒体应该重新理性地思考我们中国纺织服装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地位和我们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建立这种自信,用这种自信找我们的差距,找我们的不足,寻找我们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最好的相逢是一个人和一个有风格的企业品牌之间默契的相遇。
——于丹消费趋势消费者心中到底在想什么?是消费者引导了消费趋势,企业跟在后面追赶;还是企业要引导消费者,变被动为主动?品牌要想掳获消费者的心,势必要引导消费者向新的消费形态靠近。
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来自地区差异●余进,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给消费能力带来了一个最大的基础。
据我们分析到未来二十年会增加3.5亿人,未来将会产生200个有一百万人口的城市。
更重要的是到2025年将会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城市。
也就是近10亿人。
80%的城市消费都是会针对中产阶级,15%的消费者会走向高端消费,到时候有多少高端品牌消费的潜力,大家可以看到。
我们对消费者未来的文化导向、消费信心以及对关键购买因素都做了大量的消费调研,我们发现造成消费者偏好差异最大的是地区差异。
因此基于这种不一样,我们把未来的中国市场分成了22个城市群体,其实这里头很有意思的就是将来往前走这个地区性有可能会更强,在地区之间追求差异性,可能会驱动这个市场。
品牌与客户融合的几大关键点●Sanela Lazic,2020零环境创意总监,英国著名零售战略专家品牌要实现与客户的融合,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个,就是情感方面,它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个性。
消费者希望使用了您的品牌或者产品之后能够使得他区分于其他人。
第二个是创新,去看一看最基本的价值,和你的竞争对手相比有哪些地方让你与众不同。
第三个涉及到对品牌的一种渴望和向往。
所以你必须利用这些理念来推动你将来的发展。
最后我们还要看一看企业社会责任。
在品牌当中要把这个含义蕴含进去,要使我们的产品具有可信度。
热点3生态美学美学基础决定品牌风格,它是企业最容易忽略而又无法躲避的本源性问题,美学文化对于品牌灵魂的塑造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一大课题。
文化融合关乎发展和未来●辛意云,台湾美学家,国学大师我想说任何的创作其实是简单地讲几个元素的融合,没有融合,没有创作,没有创作,没有发展,没有发展,没有未来。
传统中国的艺术,传统中国的审美,基本上有它的构成元素,不可忽略,比如我们今天不能忽略构成世界的审美,建立品牌如同艺术家创建风格,不过大众化的需要,我想也是衣服生存的不可失去的品性。
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设计,不同的考虑,不同的关怀,然而它的某一种艺术性基本上要打动不同地方的人,从色彩、造型到纽扣的体贴,包括拉链的适当我想都值得考虑。
品牌的养分来自对小众文化的理解●姚仁禄,著名设计师,大小创意斋创意长后金融海啸的文化新品牌是什么样?未来十年,传播不会大众化,而是一种分众结果,为什么是分众,其实当大众化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大众就不稀奇了,所以要一样的东西变成怎么不一样,品牌的养分就要来自对于细致小众的文化的理解。
海啸过后遍地狼藉如何建立新的品牌呢?老子有一句话说上善若水。
就是要把我们的品牌经营得像水一样,不是说到处去,而是到处受欢迎,要做到涓涓长流,我想这就是品牌需要智慧的地方。
热点4品牌趋势雅痞一族改变了LV的命运,北欧的设计成为20世纪最经典的设计风格之一,而中国趋势的引爆点到底在哪里?纳入中产阶级市场●Robert T. Sakowitz,美国Hazak公司主席,著名管理咨询顾问究竟是哪些因素驱动了全球的时尚趋势呢?首先最重要的是个人,他们在驱动趋势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有这些人驱动着我们时尚趋势的发展,所有这些人都会给趋势带来一种启发。
现在技术也推动着时尚趋势的发展,它也是一个驱动力。
我们现在也有了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使我们的信息传输更快。
还有另外一个主要的驱动力是时机。
中国怎样才能创造并提升自己的品牌,我们要有合作,植入式广告,专有的独特性,知识产权个性,自创品牌,宣传价格点实用性等等。
不管单一品牌还是多品牌的零售商制造商,都要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品牌,目前中国的城市区域是单一品牌的设计模式的一个主要的目标。
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品牌升级,要把中产阶级的市场纳入进来。
服装和时尚是很难进行界定的,也是无法测定的,它需要一个不同思维的过程,我们要把这种实用型和创新精神结合在一起,为全球的时装产业去设立一种趋势。
>>>总结发言人在服装中自我确认●于丹,中国服装论坛首席文化专家,著名文化学者我认为今天服装所承载的功能是人在服装中识别自己,服装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服装是识别自己的一种渠道,人并不是在市场里面挑服装,而是在服装中完成自我确认。
其实服装是识别一个人最好的名片,也就是说人与人在相接触的时候服装是一种社交方式。
最好的服装一定是带着个人烙印的,最好的相逢是一个人和一个有风格的企业品牌之间默契的相遇。
也就是说最好的服装如同你在芸芸众生中见到某个人一见如故,你知道你们可以做终生的朋友,在一大片专卖店中打眼一看那个服装的风格温暖亲切,它延伸了你心中的概念,是你从来没有想象但是遇到知音的这个过程,于是每个人把自己的服装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