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平方根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平方根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平方根》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方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六章“实数”的第二节内容。

因为实际计算中需要引入无理数,使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完成了初中阶段数的扩展。

运算方面,在乘方的基础上以引入了开方运算,使代数运算得以完善。

所以,本节课是今后学习根式运算、方程、函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大纲确定)⑴、使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了解平方与开平方的关系。

⑵、学会平方根的表示法和求非负数的平方根。

⑶、通过上述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第一”的观点;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⑷、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重点:平方根的概念。

难点: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

关键:求平方根(即开平方)运算要靠它的逆运算平方来实行。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边启发、边分析、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

同时,利用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引例、例题及练习。

协助学生理解概念,活跃课堂气氛,增大教学密度,提升教学效率。

三、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水平。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协作学习意识,养成即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四、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引例1:(投影片显示)一艘轮船由A码头出发,朝正东方向行驶3千米至C处,然后朝正北方向行驶2千米至B处,问A、B相距多少千米?2、提出问题:⑴已知一个数要求这个数的平方,该如何求?⑵已知一个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又该如何求?⑶符合这样条件的数有几个?该如何表示?(依据己有的知识经验估计学生会回答------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

)思考,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

复习己学知识复习乘方运算法则。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水平。

诱发学生寻找解题途径。

交流对话探索新知引例2:(投影片显示)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4,求它的边长。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

强调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边长的值。

总结: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用式子来表示就应是:已知2x=a,求x的值。

这和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求一个已知数的平方正好相反。

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就须在数学上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平方根。

引导学生举例。

简要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

思考、发现:逆用乘方运算。

深入探究,如设一边长为xcm,依题意有2x=4,∵22=4,22)( =4∴满足2x=4的x的值能够是2,也能够是-2,但正方形的边长不能是负数,∴x=2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cm。

归纳总结得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理解并会表示平方根举例。

了解培养学生用逆向思维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中蕴涵着的一些相互联系的量(面积与边长),再通过设未知数,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与乘方运算问题,体验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

使学生养成即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巩固平方根概念突出教学重点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课堂练习比较探究归纳总结教材第41页练习,个别口答。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比较探究,寻找规律,得出法则(用投影片显示)。

强调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决不能丢掉任何一个。

若丢掉了一个,都是错误的。

平方根的表示法。

(强调,特别注意的是≠±,其中a是非负数。

)开平方的定义。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就是开平方运算,要靠它的逆运算平方运算来实行。

独立思考完成。

共同校对,矫正。

得出法则: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共同校对,矫正,使语言精练准确。

理解,掌握。

使学生即时巩固用平方根的概念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比水平;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和归纳总结水平。

让学生明确平方与开平方是互为逆运算关系。

例题分析反馈调控形成水平出示例一:下列各数有没有平方根?若有,求出它的平方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⑴36 ⑵0.16 ⑶(-4)2 ⑷-32 ⑸0 ⑹⑺-|a|-4 ⑻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⑴、要判断一个数有没有平方根,就要看它是不是负数,若是负数就没有平方根,不是负数就有平方根。

⑵求平方根时,要注意利用平方根的定义来求。

板书解题过程:……指出:在解具体问题时,要灵活使用法则;带分数开平方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结合平方根的概念与法则,探索思路方法,口述解题思路。

掌握解题过程的书写格式。

培养分析比较水平。

领会解决问题的思路。

渗透比较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梳理概括形成结构师生一起讨论得出(投影片显示):1、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2、正数a的平方根的表示方法为±。

3、带分数开平方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师生一起讨论得出突破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水平。

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出示练习(投影片显示):1、判断正误,并且改错:(用投影片显示题目)⑴100的平方根是10⑵非负数一定有平方根⑶9 的平方根是±3⑷2的平方根是±2、教材第89页练习2、3、4巡视、小组辅导选择小组代表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强调注意点: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决不能丢掉任何一个。

若丢掉了一个,都是错误的。

②准确表示平方根。

③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适用的方法。

小组讨论,互相质疑,校对,矫正。

共同完成。

书写练习4的解题过程。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使学生即时巩固用平方根的定义和法则解决问题的方法,规范解题格式。

同时使学生注意解题的关键。

变式练习扩展新知深入探究问题迁移出示练习(投影片显示)1、什么数的平方根是它的本身?2、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⑴2x=25 ⑵2x-32=0⑶42( -81=02x)(这里估计学生会联想到引例2解决过类问题)巡视、小组辅导。

投影有代表性的学生的解答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

阅读题目先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发现,质疑,达成共识。

书写解题过程。

使学生再深入探索平方根的定义与法则,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发散思维和合作精神。

规范书写解题过程。

知识整理形成系统提问:①这节课学习了用什么知识解决哪类问题?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③并学到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④介绍开方最早见于我国的《九章算术》,比国外早一千多年。

出示“想一想”:()2 = ? (- )2 =?(从知识、水平等方面)对所学内容加以概括,相互讨论,回答,补充,共同整理。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系统,为今后继续学习实数性质的应用打下基础。

爱国主义教育。

加深学生对平方根概念及其表示法的理解。

布置作业巩固提升⑴完成作业本上的题目。

⑵兴趣题:已知某数的平方根是x+2和3x-14,求这个数。

课后结合自身水平独立完成相对应的习题:⑴基础一般的学生完成作业本。

⑵基础稍好的学生完成作业本和兴趣题。

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实行自我评价,但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异性,故实行分层次要求。

五、板书设计10.1平方根投影学生练习……例一:解:(板演详细解题过程)……平方根概念:……开平方概念:……法则:……六、设计说明:㈠、指导思想:依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及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遵循现代教学思想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使学生体验数学的“实践第一”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㈡、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了解平方与开平方的关系;理解并学会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

),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从知识、水平、情感等方面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㈢、关于教法和学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实例和生活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让学生在乘方运算及其逆运算及平方根性质法则的比较中主动发现问题;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在练习训练中提升解题水平,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同时,采用媒体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更好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效率。

㈣、关于教学程序的设计在教学程序设计上,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突出以下几个注重:①注重目标控制,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

②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③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升。

④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