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高考物理试题临门一脚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 .用油膜法可以粗略测定分子的质量 C .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是布朗运动D .如图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说明了液体存在表面张力14.在温泉池游泳时,泳圈进入温泉池后,泳圈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 A .压强变小 B .放出热量C .分子平均动能不变D .内能变大15.被拉直的绳子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着小球。
小球从A 点静止释放,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
则( )A .小球受到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B .小球的切向加速度一直变大C .小球的机械能守恒D .小球的动能先变大后变小16.如图,一个重为G 的吊椅用三根轻绳AO 、BO 固定,绳AO 、BO 相互垂直,α>β,且两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 A、F B,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 ,则( )A .F A 一定大于GB .F A 一定大于F BC .F A 一定小于F BD .F A 与F B 大小之和一定等于G17. 如图为光电管工作原理示意图,入射光的光子能量为h ν,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W ,则( )A .h W ν<B .c 点为电源的负极C .光电子在管内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减小D .减弱入射光强度,ab 两端的电压减小18.如图,两滑雪运动员从O 点分别以A v 和B v 水平滑出后做平抛运动分别落到斜坡上的A 、B 两点,在落点前瞬间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A θ与B θ,两者在空中运动时间分别为A t 与B t 。
则( ) A .A t >BtB .A t < BtC .A v <B vD .A θ<B θ19.高频焊接技术的原理如图(a )。
线圈接入图(b )所示的正弦式交流电(以电流顺时针方向为正),圈内待焊工件形成闭合回路。
则( )A .图(b )中电流有效值为IB .0~ t 1时间内工件中的感应电流变大C .0~ t 1时间内工件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D .图(b )中T 越大,工件温度上升越快 20.下图为远距离输电的电路原理图,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并标示了电压和电流,其中输电线总电阻为R ,则( ) A .22U I R =B .22UI R< C .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与电厂输出的电功率相等D .用户得到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与电厂输出交变电流的频率相等21.我国的神州九号飞船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其运动周期为T ,线速度为v ,引力常量为G ,则( )A .飞船运动的轨道半径为2vT π B .飞船运动的加速度为2TπC .地球的质量为32v T G πD .飞船的质量为2324v GTπ13.D 14.D 15.C 16.B 17.CD 18.BC 19.AC 20.BD 21.AC (1)某兴趣小组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3kg ;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所示安装;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s );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
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部分点迹如图所示。
I图(a )请你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1)小车的整个运动过程依次是: (选填匀加速或变加速)、匀速、匀减速;(2)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m/s ; (3)小车是在 段关闭电源;(4)该电动小车被关闭电源后加速度大小为 m/s 2; (5)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 。
(Ⅱ)(1)变加速(2)1.5(3)DE (4)2.0;(5)0.90 W 34.(18分)(Ⅰ)某课外小组计划用水果制作水果电池,并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
他们将铜片、锌片插入水果中,制成了“水果电池”。
某同学连接如图所示的实物图。
(1)实物图中有两处导线连接错误(电表量程正确),分别是导线_______和导线________。
(用“A”~“F”表示)(2)更正电路后,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甲乙两同学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在数据处理时两位同学意见出现分歧,甲同学认为只需选择其中两组数据便可以得出E r ,如甲只选择第3、第4两组数据,请为他求出r= 。
乙则认为需利用六组数据,用作图法在U-I 图象中也可求出电动势内电阻,如乙用以上六组数据作U-I 图象,你认为他应先剔除第 组数据后再连线。
对比两位同学的做法,你认为 同学做法相对来说更能精确测出实验结果。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Ⅰ).(1)E 、D 或E 、C (2)41.7Ω;1;乙 1图A 所示,一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6N 的轻绳吊一质量为m=0.8kg 边长为L=m 2正方形线圈ABCD ,已知线圈总电阻为R=0.5Ω,在线圈上半部分布着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大小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如图B 所示,已知t 0时刻轻绳刚好被拉断,g=10m/s 2求: (1)在轻绳被拉断前线圈感应电动势大小及感应电流的方向;B(2)t=0时AB 边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 (3)t 0 的大小。
35.解:(1)由电磁感应定律可知: 22L t B s tB∆∆=∆∆=ε ()V12212=⨯=V由楞次定律知电流方向为逆时针(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回路中的电流:A RI 2==εAB 边受到安培力:N N B I L F 22221=⨯⨯==……(3)当轻绳刚被拉断时受力如图所示T =+'mg cos45F 2 解得N F 24=' …由T ILB IL B F 2F ='=''='得由图知s t 10= ………………2如图,竖直面内坐标系xOy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A 1A 2右侧区域有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
平行板M 、N 如图放置,M 板带正电。
带负电的N 板在x 轴负半轴上。
N 板上有一小孔P ,离原点O 的距离为L 。
A 1A 2上的Q 点处于P 孔正下方。
已知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M 、N 板间距为L 、电压为mgL U q=。
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小球从OA 2上坐标为(b ,b )的某点以速度v 水平向右进入场区,恰好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重力加速度为g ) (1)求A 1A 2右侧区域内电场强度大小与方向。
(2)当b 与v 满足怎样的关系表达式时,小球均能从Q 点离开场区? (3)要使小球能进入M 、N 板间但又不碰上M 板,求b 的取值范围。
A M NC图A图B3 2 1 t/s35.解:(1)带电粒子进入场区后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必须满足qE mg =解得mg E q= 方向竖直向上(2)如图,粒子从坐标为(b ,b )的位置出发,从Q 点离开,由几何关系得,其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b+L.又2mv qvB R = 由○3○4解得mv b L qB=- (3)粒子离开场区时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因此要使粒子能进入MN 板间,则粒子必须从Q 点离开场区后作竖直上抛运动经P 孔进入MN 板间。
假设粒子在场区做圆周运动的速度为v ,若粒子到达P 孔时速度为零,则有2102mv mgL -=-解得v 若粒子到达M 板时速度为零,则有 21022mv mg L qU -=--得v 则要使粒子能进入MN 板间,则其在场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范围为v 由○5○10得L b L ≤ ○11 3. 如图,空间有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
一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滑块随同质量为M ,倾角为α的绝缘斜面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且滑块与斜面间刚好没有相对滑动趋势,重力加速度为g 。
求: (1)滑块对斜面体的压力 (2)系统的加速度大小 (3)匀强电场的场强(4)斜面体发生一段位移s 的过程中,滑块与电场这个系统的电势能怎样变化 35. 解:设系统加速度为a ,斜面与滑块的相互作用力为N 和N ′。
两物体受力如图所示(1)滑块与斜面体间没有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滑块,竖直方向: mg N =αcos ①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N N '= ②A M N联立①②得 αcos mgN =' ③ (2)对斜面体,水平方向:Ma N ='αsin ④联立③④解得 αtan Mmga =⑤ (3)对整体:a m M qE )(+= ⑥联立⑤⑥得 αtan )(Mqmgm M E +=⑦斜面体发生位移s 的过程中,电场力对滑块做正功qEs W = ⑧联立⑦⑧解得 αtan )(Mmgsm M W +=⑨故系统电势能减少αtan )(Mmgsm M + ⑩ 评分: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每式2分,⑨⑩每式1分4.倾角为θ=370的斜面底端有一轻质弹簧,左端与挡板A 连接,斜面顶端与一光滑圆管平滑对接。
斜面上有凹槽M ,槽M 内靠近左侧壁(但刚好不粘连)有一光滑滑块N ,槽M 的内侧左右各带有一粘性物质(两物体相碰会粘在一起),刚开始M 、N 两者均被锁定。
现斜面上有一光滑小球P 以速度V 0=9m/s 与槽M 发生碰撞, 并以v 1=3m/s 反弹。
在碰撞瞬间同时释放M 、N 两物体。
已知N 的质量为m 1=1kg 、M 的质量为m 2=3kg 、P 质量为m 0=1.5kg 、M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43、槽长L=3m 、圆弧半径R=0.25m ,且圆心D 与C 点等高。
AB 足够长、小球直径略小于管的内径,忽略槽M 两侧厚度、N 的大小,g=10m/s 2 求: (1)P 滑至圆管最高点E 时对圆管压力大小 ; (2)被小球撞后M 、N 经多长时间粘在一起 ; (3)槽M36.解:小球P 反弹至最高点E 过程中机械能守恒:N '2002102121E v m gR m v m +=得sm gR V v E /2221=-=在最高点假设球与管的上侧接触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Rmv N g m E20=+解得N=9N 说明与管上侧接触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球对轨道压力N N 9N ==' ………………………………1分 (2)m 0 、m 2相撞动量守恒:221000v m v m v m +-=解得sm m v v m v /6)(20102=+=…撞后N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1111/6sin sm a a m g m ==θ 对M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2221sin cos )(a m g m g m m =-+θθμ解得22/2s m a = … 假设N 与M 左侧相碰,当两者共速时N 离槽M 的左侧距离最大11122t a t a v =- 得s t 75.01=m m t a t a t v L 325.2212121121212<=--=∆说明没有与右侧相碰 设两者相撞所需的时间为t 2则有221222222121t a t a t v =- 得s t 5.12= 因槽减速到速度为零的时间2223t s a v t >==∆故两者相撞所需的时间为1.5s …(3)从M 被P 撞后一直到与弹簧接触之前对M 、N 有()()θμθcos sin 2121g m m g m m +=+ …故系统动量守恒:()32122v m m v m += 得粘后的共同速度s m v /5.42= 因系统未与弹簧接触之前做匀速运动故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值为()J v m m E P 5.40212321=+=4如图甲,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轻质弹簧自然伸长,左端固定在墙面上,右端位于O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