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和答案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和答案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和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晶莹的雨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河面腾起了迷迷蒙蒙的烟雾,田野披上了轻薄柔软的纱衣。

明明穿着雨衣,一步一滑,走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

他睁大眼睛,四处环顾,四处寻觅——他精心喂养的春蚕已经脱了四次外衣,再过两天就要“上”吐丝了,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没了桑叶。

看着那些心爱的蚕宝宝饿得直伸脖子,他怎么能不焦急呢?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忽然,他看见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朝远处的竹林飞快地跑。

桑树!明明看见了,竹林里真的藏着一棵桑树。

明明也拼命跑起来。

几乎是同时,他们两个来到了这棵桑树下。

树上________还有桑叶,________已经稀稀拉拉没有几片了。

明明不由分说,“哧”的一声爬上了树。

“喂,这棵桑树是我先看见的。

”明明低头一看,是个女孩子。

她脸上蒸腾着热气,头发上、睫毛上挂满了水珠,脚上、雨衣上沾满了泥浆,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一端系着小刀——显然,她不会爬树。

明明继续往上爬。

他一手攀着树枝,一手飞快地采着,采满一把就塞进书包……无意中明明又往下一看,只见女孩子仍然呆呆地站在那儿。

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眼里噙着泪水,满是委屈,满是忧伤。

许久许久,女孩子才转过身,低头蹒跚地走了。

明明的喉咙里像梗住了东西,心里默默地思索:“她________没有养蚕,不需要桑叶,________不会这样难过。

她刚才跑得多快啊,可是现在……”明明似乎感到了她急促的喘息,听到了她低声的抽泣,看到了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眶里“扑簌簌”地滚下来。

明明拍着脑袋责怪自己:“老师怎么说的?我们养蚕要学蚕,要为别人着想!”明明觉得自己的心像刀割一样作痛。

“等一等!”明明飞快地从树上滑下来。

转眼间,他已经来到了女孩子面前:“对不起!是你先看到的,这些桑叶全归你!”女孩子看着明明捧过来的桑叶,有点诧异。

明明急忙说:“你一定很需要它。

”“你也很需要。

”女孩子说。

明明抬起头,看见女孩子脸上微微浮现出一丝笑意。

“你真好,我们都在养蚕,应该学蚕……”这是女孩子的声音。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沙沙地下个不停,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蚕儿在吐丝。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2)用“________”画出与文中第一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3)在朗读“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一句时,应带的语气是疑问和()A. 惊奇 B. 焦急 C. 轻松(4)我们应该向蚕学习什么?(在文中找)【答案】(1)看着那些心爱的蚕宝宝饿得直伸脖子,他很焦急。

(2)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沙沙地下个不停,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蚕儿在吐丝。

(3)B(4)为别人着想。

【解析】【分析】(1)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1)去掉句子中的否定词”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么)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2)仔细阅读文章可知”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沙沙地下个不停,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蚕儿在吐丝。

“这句话与之相照应。

(3)通过阅读文章可知在朗读这句话时应带疑问和焦急的语气。

(4)仔细阅读文章,可以从” 明明拍着脑袋责怪自己:“老师怎么说的?我们养蚕要学蚕,要为别人着想!“这句话中找到答案。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句式变换。

平时练习时要注意熟练掌握。

(2)本题主要考查的句子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意进行筛选。

(3)本题主要考查朗读的能力。

判断朗读的语气要结合句意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2.阅读短文,快乐做练习。

山乡的路我一直生活在县城,乡村是个什么样,很少了解,记忆中仿佛只去过一次九里乡。

九里乡的一切都使我感到新奇、有趣。

就连那朴实的庄稼人踏出的路,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进山,我们便淹没在幽幽的绿林中了,辨不出东南西北,只有那脚下弯弯的、干净得发白的小路带着你我往前走。

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两侧碧绿的野草似乎很懂规矩地让开了一条缝,让白带子正好落在缝上。

山路很平,我想倘若打着赤脚在上面走的话,一定比在水磨石地板上走还要舒服一百倍。

走在平坦的山路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可以望望松树上的松塔,可以听听清脆的鸟语,可以摘朵美丽的野花,也可以敞开嗓子唱你想唱的歌。

你只管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送给大地独生子的礼物好了。

走在山腰,迎面还会吹过一阵阵凉爽的山风。

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如果你有点累了,或者想静静地体味这山的情趣,那么你可以靠着树干,在风中美美地打上一个盹,这时,你更能体会到山那无形的魅力。

‖山路,是农人的脚踏出来的,勤劳的农人用它串连着生活。

从冒着炊烟的小屋到无垠的稻田,从山前的堰塘到屋后的竹林,从欢笑的打谷场到去城里的大路,没有一处没有小路。

哪里有生活的脚步,哪里就有小路,哪里就有沉甸甸的收获。

‖(1)摘抄文中的句子。

①比喻句②拟人句(2)写出第2自然段的段意。

(3)读末段画线的一句话,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比喻句: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

拟人句: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2)写“我”走在山乡小路上的感受。

(3)人们用辛勤的双脚踏出了一条乡村小路,这是一条迈向致富的道路,它使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解析】【分析】(1)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2)(4)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故答案为:(1)比喻句: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

拟人句: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2)写“我”走在山乡小路上的感受。

(3)人们用辛勤的双脚踏出了一条乡村小路,这是一条迈向致富的道路,它使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赶风筝的孩子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

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

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

①“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

②“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________。

(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________。

(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答案】(1)莱特兄弟;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断线风筝(2)飞向天空(3)发明了螺旋桨飞机。

【解析】【分析】(1)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①莱特兄弟;②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断线风筝。

(2)飞向天空。

(3)发明了螺旋桨飞机。

【点评】(1)飞向天空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阴赵丽宏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进行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

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

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

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

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

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1)光阴有哪些特性?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2)用自己的话把下列句子的含义简要地写下来。

①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②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3)短文中写了光阴的“脚步”,还写了光阴的“脚印”,“脚步”是指________,“脚印”是指________。

【答案】(1)慷慨;公正(2)①自然界里,生命的新旧更替、生生不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大大小小的变化都是时间延长的结果。

②珍惜时间的人,好比延长了自己的时间,再投入精力专心做事,就一定能收获很多。

(3)时间的逝去;脚踏实地换来的收获【解析】【分析】(1)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

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