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楼
锚桩静载试验
批准:
审核:
编制:
目录
1.工程概况 ....................................................................................................................... - 1 -
2.试验目的 ....................................................................................................................... - 1 -
3.检查依据 ....................................................................................................................... - 1 -
4.测试项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试验仪器 ....................................................................................................................... - 1 -
6.试验加载装置 ............................................................................................................... - 2 -
7.试验加载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测点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试验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试验准备和组织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 5 -
12.环境保护措施............................................................................................................ - 5 -
1.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
2.试验目的
由于桩基础参数设计及工程桩施工的需要,依据设计及规范要求,需要对该三根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试验依据
1)《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2014);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本工程地勘报告;
4)工程委托单及该工程相关设计文件;
5)其他所需标准、规范等。
4.检测数量
1)静荷载实验(锚桩法)
3根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3根单桩承载力静载试验;
2)小应变无损动检测
16根
5.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要求
1)试验方法
采用单循环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试验。
2)试验桩位置
待定
3)试验装置
(1)试验采用锚桩反力装置见图1
图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锚桩反力装置图
四根锚桩与反力梁连接。
使用2台10000kN千斤顶,配合高压油泵施加反力,载荷试验仪通过安装在千斤顶上的压力传感器和安装在桩头上的位移传感器控制加荷量,自动记录沉降位移。
加载补载均自动完成。
(2)2台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②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3)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4)试桩与基准桩的距离不小于3倍桩径,基准梁采用9米长工字钢。
(5)荷载测量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沉降测量宜采用调频位移传感器,测量误差不大于0.1%,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
6.试验荷载
最大加载量1800kN
7.加荷观测
(1) 加载分级: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加载级差取最大试验荷载的1/8。
(2) 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0、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
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3) 相对稳定标准:每小时桩顶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进行下一级荷载。
(4) 单桩抗压静载荷试验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某级荷载作用下,桩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过24小时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③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④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形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
⑤发生不可测异常情况。
8.卸荷观测
卸载时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读记回弹量。
9.检测数据整理
(1)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应绘制竖向荷载-沉降(Q -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
(2)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①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②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③出现五.5.②款情况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④对于缓变型Q-S 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40mm 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 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mmm 的桩,可取S=0.05D(D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
⑤当按上述四款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
(3)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②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
③工程桩抽检数量少于3 根时,应取低值。
(4) 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
10.锚、试桩设计
委托方工作:
(1)委托方提供本次试验的承载力
(2)委托方提供现有盖章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文件及其他需要施工资料(3)派专人协调试验单位和其他单位工作(1-2)人
(4)如有夜间操作则负责提供照明设施
试验方工作:
(1)负责制定试验方案规划和现场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2)加载物的准备
(3)负责制作加载物吊篮,并准备吊索和细钢丝绳若干,并进行现场固定(4)负责对平台进行加载物堆放搬运工作
(5)测试元件的布置及测试仪器的调试
(6)试验工程中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7)试验成果分析整理
(8)提交试验报告
11.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戴安全帽。
(2)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绝缘鞋,着装应轻便灵活。
(3)高处作业必须扎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
(4)在高处作业传递物品时严禁抛掷,以防止物品坠落伤人。
(5)夜间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
照明不足时应增设照明灯具,否则应停止作业。
(6)仪器充电时,应注意识别电源电压的等级,以免损坏仪器。
仪器连续充电不得超过12小时。
(7)在给检验设备接电源时应两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严禁将电源线直接挂在闸刀上。
(8)在对工件进行检验时,应注意被检工件以及周围工件是否稳固,防止滚动、滑落、倾斜。
(9)狭窄环境工作前应先观察环境,防止扎伤、碰伤。
(10)发现工作场所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处理或报告,不安全因素消除后再进行工作。
(11)吊挂试验吊挂时吊点下方不得有人员走动。
(12)遵守施工现场的有关规定。
12.环境保护措施
(1)现场沙袋放置安排固定存放点避免砂粒泄露。
(2)使用完成仪器设备后,收集遗留,废弃的试验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