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2)3、施工准备 (3)4、施工安排 (3)5、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 (5)5.1、地基夯实 (5)5.2、设置排水沟 (5)5.3、立杆设置 (5)5.4、大横杆、小横杆设置 (7)5.5、剪刀撑 (8)5.6、脚手板的铺设要求 (9)5.7、防护栏杆 (10)5.8、连墙件 (10)5.9、人行马道设置 (11)5.10、安全网 (12)5.11、结构临边防护 (12)5.12、脚手架防雷接地措施 (12)5.13、脚手架拆除 (12)6、质量要求 (13)7、成品保护 (14)8、安全、环保措施 (14)9、钢管落地脚手架计算书 (15)10、附图 (27)1、编制依据1.1、昆明西山区草海北片区45号地A1-3地块图纸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1.2、国家、建设部颁发的现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技术规程及施工安全有关规定。
1.3、国家、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
1.4、昆明西山区草海北片区45号地A1-3地块施工组织设计1.5、云南省昆明市有关施工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定、规程。
1.6、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 (GB50009-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2008)《建筑施工高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2)2、工程概况本工程用地位于位西山区草海片区45号地块。
项目用地东起益宁路,南起昆安高速、北至成昆铁路。
A1-3地块净用地面积50996.96㎡,总建筑面积291019.26㎡,地上建筑面积203084.86㎡,地下建筑面积87934.4㎡。
包括3-1~3-6和18班幼儿园,其中地下室主要功能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部分为住宅、商铺和幼儿园。
建筑最高度点为99M。
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的类别为乙类,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2.1.脚手架工程基本概况:本工程地下室肥槽相对标高为-10.700m,地下室顶板相对标高为-2.4m,脚手架高度按10米考虑。
本工程外脚手架适合地下室主主体结构施工的落地式双排脚手架。
详见附图3、施工准备3.1、劳动力准备:根据进度计划要求,配备脚手架搭设工人40~50人,放线工5人,电焊工5人。
要求:外架操作工人必须经过培训教育、考试、体检合格、持证上岗3.2、材料准备:按照进度计划要求及以下参数提报材料工程量,并确定材料进场计划,按计划进场。
脚手架参数:地下室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式脚手架,架体距墙300mm,长度850m,高度10m,宽度1.05m,步距1.8m。
垫板4000x200x50,架板4000x300x50。
安全立网、安全平网。
3.3、机具准备:现场配备8台TC-6510塔吊,可满足进度及吊力要求,且能完全覆盖整个地下结构。
配备架子扳手30余把,扭矩扳手数把,倒链若干。
3.4、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根据图纸要求对脚手架进行定位,并提报材料计划;(2)对脚手架底部软弱土层,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3)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3.5、施工管理准备:(1)组建项目部管理组织架构;(2)形成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3)劳务分包单位设置专职安全员、质检员配合项目管理工作。
4、施工安排4.1、分项工程施工目标:一次性验收合格,满足后续施工要求。
4.2、工程施工内容:本分项工程为地下室外墙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旨在为地下室外墙施工人员提供操作平台,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4.3、施工组织: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地下室施工工期紧迫,故在地下室筏板施工完毕后,对软弱土层进行夯实,并铺垫石子作为脚手架的基础。
然后做好排水沟,然后对脚手架进行定位,顺序扎设脚手架。
4.4、施工程序:地基夯实→做滤水层,做排水沟→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剪刀撑→连墙件→铺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
4.5、劳动力计划工种人数任务架子工45 负责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工作测量放线工 5 负责脚手架立杆定位,脚手架垂直度监测控制电焊工 5 预埋钢筋定位焊接其他10 材料运输,现场清理,安全警戒4.6备料计划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 垫板4000x200x50 m 17002 立杆φ48x3.5mm m114773 大横杆φ48x3.5mm m4 斜拉杆φ48x3.5mm m5 小横杆φ48x3.5mm 根23696 对接扣件个19137 直角扣件个76018 旋转扣件个5749 脚手板4000x200x50 m2 892.5710 安全平网3000x6000 m2 537012 安全立网1800x6000 m289504.7、机具计划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 架子扳手把45 架子工搭设和拆除用2 力矩扳手把 5 检查架子扣件拧紧是否达到要求3 倒链把 5 调整架子水平弯曲度4.8、进度计划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地下二次结构施工计划2013年1月21日开工,地下室顶板2013年3月11日开始浇筑砼。
故此,地下室外墙脚手架施工应在2013年1月20日——2013年3月10日间施工,以期不影响结构施工。
5、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本工程落地脚手架搭设的工艺流程为:地基夯实→做滤水层,做排水沟→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剪刀撑→连墙件→铺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
定距定位: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点出立杆标记;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整,不得悬空。
在搭设首层脚手架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除双向增设,待该部位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的连墙件可靠拉接后方可拆除。
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两步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
5.1、地基夯实为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在脚手架的搭设区域用打夯机夯实,地基处理范围应不小于结构外边线2米。
地基处理完毕后,铺设石子作为滤水层,然后沿建筑物方向通长铺设4000*200*50的脚手板,在脚手板上放置立杆。
铺设脚手板要平稳,不得悬空。
下雨后要对脚手架架体基础进行全面检查,严禁脚手架基底积水下沉。
5.2、设置排水沟在脚手架外排立杆外0.5米处设置一道排水沟,排水沟坡度为1%,在最低点设置集水坑,水流入坑内,用潜水泵抽出场外。
5.3、立杆设置5.3.1脚手架内排立杆距结构边300mm,立杆纵距1.5米,横距1.05米,步距1.8米。
5.3.2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每根立杆下必须铺脚手板。
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结构可靠连接。
5.3.3脚手架的底部立杆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参差布置,使钢管立杆的对接接头交错布置,两根相临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隔立杆对接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500mm,各接头中心距最近主节点距离≤1/3步距。
5.3.4设置纵横方向扫地杆,连接于立脚点杆上,离底座距离为200mm,横向扫地杆在纵向扫地杆的下面。
5.3.5立杆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
立杆对接接头5.4、大横杆、小横杆设置5.4.1大横杆在脚手架高度方向的间距(步距)1.8米,以便立网挂设,大横杆置于立杆内侧,每侧外伸长度为150mm。
5.4.2外架子按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设置小横杆,两端固定在立杆,以形成空间结构整体受力。
5.4.3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接长,对接接头交错布置,两根相临大横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的两个相临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最近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3纵距。
5.5、剪刀撑由于本工程外架高度为10米,不超过24米,所以外脚手架剪刀撑采用外测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大于15m。
剪刀撑与水平夹角应为45°~60°,十字盖宽度不得超过7根立杆。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将搭接处固定,连接扣到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剪刀撑的搭设必须随架子增高及时加长,并且连续设置到顶、不留间隙,斜杆底部要落在垫板上。
5.6、脚手板的铺设要求5.6.1脚手架里排立杆与结构层之间均应铺设木板:板宽为200mm,里外立杆应满铺脚手板,无探头板。
5.6.2满铺层脚手片必须垂直墙面横向铺设,满铺到位,不留空位,不能满铺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6.3脚手板采用对接平铺,接头处必须设两根小横杆,脚手板外伸长度为130mm~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之和不大于300mm。
脚手板对接示意图5.7、防护栏杆5.7.1脚手架外侧自第二步起必须设0.6米和 1.2米高两道同材质的防护栏杆和180mm高的挡脚板。
5.7.2顶排防护栏杆不少于两道,高度分别为0.9米和1.3米。
防护栏杆、踢脚杆示意图5.8、连墙件5.8.1由于现场长期风力较大,本工程脚手架连墙件采用两步三跨,即竖向间距为两倍步距(3.6米),水平间距为3倍纵距(4.5米)。
每根连墙件的覆盖面积≤40m²。
5.8.2外架刚开始搭设时连墙件暂时无法设置,为确保架体稳定性,采用抛撑。
抛撑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连接,与地面倾角在45°~60°之间,连接点的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300mm,每隔6跨(9米)设置一根抛撑。
连墙杆排列均匀,与架体和结构里面垂直,尽量靠近主节点,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30cm。
连墙杆与结构楼板的刚性拉结5.9人行马道设置为便于地下结构施工,方便施工人员上下工作面,需在外脚手架外围扎设人行马道。
架体采用φ48x3.5mm扎设,立杆纵向间距1.5m,横向间距1.1m,步距1.8m。
马道采用4000x200x50脚手板铺设,并采用5cm宽竹胶板间距20cm连接脚手板。
并在马道旁设置扶手、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