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富人
几年前网络上有一种关于穷人和富人的定义,我认为这种定义是符合当今时代的价值观的。
富人,失去工作或失去工作能力时,还能继续按原来的生活质量一如既往的生活下去;相反则就是穷人,请对号入座!
北上广深是很多年轻人选择打拼的城市,在这里,很多年轻人工作非常努力,甚至来不及吃上早饭,便急切的踏上拥挤的地铁。
这是我的第多少个清晨,可能已经记不清了,我是谁,我又为了什么,为了梦想还是生活,还是在为家人,房贷,车贷?
现在多数年轻人,卖自己的时间(打工),以此希望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靠打工不能实质的改变生活,更不能跳出愈来愈固化的阶层差距。
我没有天赋、没有背景、我是普通人,我该如何实现脱贫?
我计算过我的时间价值。
我月薪5000,一个月工作20天,一天8小时,那么我的一小时的价值就是32元。
然而,现在请一个打扫卫生的钟点工,也需要50—200元/
时。
当然没有歧视的意思,钟点工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能做好的。
但这说明了我的时间价值是居于极低水平的。
世界变化太快,已经不是努力工作就能赚到钱的时代。
中国早已过了劳动回报率增速的年代。
10年前,20万元是一笔巨款。
可今天,20万却连买个一线城市的厕所都不够。
房价涨速是工资涨速的好几倍,很多人,靠固定工资永远买不起自己的房子。
不仅如此,我们原本的稳定,也正在被社会的新规则摧毁着。
1/3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毕业就失业。
即使年薪20万,想付起2线城市的一套房的首付,还要搭上双方父母半辈子的积蓄,甚至还要“拉饥荒”。
现在员工35岁以后被劝离职,已经是不少大公司公开的秘密;新闻曾报道湖北刘先生的爸爸急性心梗,住院61天花费104万,全家积蓄瞬间清空,还身负贷款。
一夜暴富不容易,一夜爆穷非常简单。
我以前认为的稳定,现在觉得不过是在稳定的穷着。
201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学者致力研究贫穷背后的原因,发现穷人和富人的差异,并不只在于是否努力,关键是“思维”的差异,这个差异究竟差在哪呢?
手机、游戏机、电视等等这些东西是穷人更换的频繁还是富人更换的频繁?可能大
部分人会觉得肯定是富人,因为穷人省钱,富人“不差钱”,买买买是富人的专利,但是结果恰恰完全相反穷人更爱消费,富人更愿意把钱用来智力投资和金钱投资(以下金钱投资被称为理财)。
为什么会是这种差异?
因为智力投资和理财往往需要更长的回报时间,过程也是枯燥的,一般人难以忍受孤独,也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
在生活中穷人需要花钱购买减压工具,我们不仅存不下钱,赚钱能力也得不到进一步提升,恶性循环。
陷入这种循环,长此以往生活质量越来越低,无法为下一代提供优质的教育质量,下一代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成长,很可能也重蹈覆辙。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及时改变自己的思想,贫穷很有可能会“遗传”!
那么,没有万贯家财,没有祖产豪宅,普通人靠自己还有机会逆袭吗?有,1、智力投资。
2、理财
智力投资是智力开发,使自己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费用,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经费,教育事业的基本建设费用以及受教育者支付的学杂费用等。
这也是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投资理念。
而理财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是最具性价比的逆袭法门,但理财投资离不开智力,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智力投资提升自己和理财是人人必须懂的技能。
很多人对投资其实有着深深的误解。
投资不就是理财,关键我没财可理怎么办?其实哪怕每个月只有几百、几千,都可以用来理财投资,不过是少买一件衣服、少下一顿馆子的事。
我在外地打工回到家的时候,总是带着家人吃点好的,或出去玩玩,这些钱我觉得投资点别的东西应该更会体现金钱的价值(个人见解)。
也不要认为把钱存入银行就是理财,也不要认为投机就是理财。
理财是一项技能,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能力,是循序渐进聚沙成塔,最终实现远超过你想象的财富增值,那到底理财是什么,见仁见智!
望大家都能成为富人,并遗传致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