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的处理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厨余垃圾的特点和危害,以及目前处理厨余垃圾的肥料化处理技术。
对其处理技术进行优缺点论述。
分析了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小型的厨余垃圾处理器,虽及时处理了垃圾,但是会堵塞下水管道,也会加大水的处理难度。
目前,堆肥法是较为绿色健康的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
关键词:厨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堆肥。
正文:
厨余垃圾的特征:厨余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污染源。
一般产生与企事业单位,学校、农贸市场、超市及餐饮服务行业等。
厨余垃圾以淀粉类、食物纤维类、动物脂肪类以及蛋白质和无机盐为主。
它具有如下特征:(1)含水率高,约为80%。
(2)因其有机物含量达到95%,故易腐烂。
(3)营养物质多。
厨余垃圾富含氮、磷、钾、钙以及各种微量元素。
上述特征表明厨余垃圾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是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
所以,必须对厨余垃圾进行加工处理。
使之到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厨余垃圾的危害:(1)影响人居环境。
厨余垃圾易腐烂,产生异味。
影响人类生活。
厨余垃圾也会加剧微生物的滋生,垃圾填埋场的产气和渗滤液的析出,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2)影响人类健康。
厨余垃圾有机物含量高,易滋生细菌,产生有毒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目前,各国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填埋、焚烧、堆肥
等。
填埋浪费了大量资源,占用土地且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以及二氧化碳,对大气造成污染。
堆肥可制的肥料,变废为宝。
所以堆肥是目前较好的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
堆肥法需要获得对垃圾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以得到优良的混合有机肥。
垃圾的厌氧发酵可获得含甲烷的气体,可作为燃料气使用。
垃圾处理的新思路必须把废物看成第二“矿产”,最大限度地从中回收有用成分。
垃圾堆肥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
好氧发酵过程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将有机物质分解为可溶性物质。
从而被微生物吸收。
厨余垃圾堆肥的优点是处理方法简单,堆肥产品能广泛用于农业和制作动物饲料。
缺点是占地大,周期长,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臭气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堆肥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受多种因素影响。
(1)温度。
堆肥无害化温度大于55度,有机物最适分解温度为45—55度。
大多数微生物适宜的生长温度35—40度。
堆肥的目的是促使有机物快速分解及最终达到无害化。
所以,在堆肥过程中保持短期的高温有助于杀灭各种有害病菌,故应将温度控制在有机物的最适分解温度范围内。
(2)PH值。
大多数细菌适宜生长的PH为6.0—7.5,真菌适宜的PH 值为5.5—8.0。
(3)C/N。
堆肥原料中的C/N是影响堆肥有机物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C/N比位20:1—30:1,被认为是最适合的。
C/N比过高,微生物将经历许多无效的生命循环,将多余的有机物转换成二氧化碳。
如果C/N值过低,氮会以氨气形式释放,损失氮素。
(4)通
风量。
通风有三个作用。
○1维持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的和有机物分解的需氧量。
为微生物提供氧气,如果氧气不足,会使降解速率减慢,产生恶臭。
○2防止堆体温度过高。
对于快速堆肥来讲,必须避免长时间高温,以免使堆体内的微生物新陈代谢受到抑制。
○3满足堆肥干化的需要。
在堆肥后期,通入大量空气。
冷却并带走水分,达到堆肥体积、重量的减少。
厌氧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垃圾分解。
采用厌氧发酵具有许多优势。
(1)厌氧系统可以含固率10%—25%的有机物。
厨余垃圾的含固率一般在15%—20%左右。
因此发酵前不需要加水也不需要脱水,简化了前处理,节约了能耗。
(2)有机碳氮比再20-30之间最适合厌氧发酵,厨余垃圾的碳氮比在10-25之间,很适合厌氧发酵。
(4)厌氧发酵具有有机负荷高,占地少,周期短,对环境造成的负面作用小。
(5)厌氧发酵在处理厨余垃圾时,可同时处理其他可腐有机物。
如粪便、污泥等。
但是,目前厨余垃圾的厌氧处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1)厨余垃圾含有较多盐分。
会导致微生物体内水分损失时微生物活性降低甚至死亡。
影响生物降解速度和降解程度。
(2)没有成熟的专业技术和设备,与国外相比存在差距,技术装备也没有达到商品化,产业化的要求。
(3)前处理和除臭技术还不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厨余垃圾的产生量持续上升,我国的厨余垃圾日产量已超过2万吨。
我国部分主要城市的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北京37%,上海59%,
深圳57%,广州57%,沈阳62%,天津54%。
此外,由于厨余垃圾派生的“垃圾猪”“潲水油”等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因而,如何实现厨余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已广泛受到社会关注。
目前,肥料化处理厨余垃圾技术是一种发展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是经济效益并不显着,已见淘汰趋势。
同时饲料化处理技术也逐步开始工程化应用,是传统垃圾利用途径的有效改善。
能源化处理技术则是厨余垃圾处理的趋势,厨余垃圾制氢和甲烷以及与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开发,将为废物资源化开辟广阔前景。
虽然厨余垃圾资源化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在工程运用方面还不成熟。
我国到目前为止也未建立完善的厨余垃圾处理处置体系。
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城市、农村不同地区的厨余垃圾特点,对处理工艺和处理技术进行完善,并建立相关的集中和回收政策。
家庭垃圾堆肥处理机和小容量垃圾系列处理机是一种从源头处理的资源化方法,它节省了厨余垃圾运输、集中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使垃圾体积大大减小;减少收集频率;可获得较为优质的肥料,用于庭院种植和社区绿化等,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任连海,曹栩然.饮食业有机垃圾的产生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2);14—17
[2]赵由才,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社,2002(5)785—796
[3]吴玉萍,董锁成.当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1):33—36.
[4]薛祖源.国外若干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动向[J].现代化工,2003,23(5),56-59
[5]胡贵平,杨万,张广裕. 国内主要城市厨余垃圾处理进展[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6, (6):267~269.
[6]梁政, 杨永华, 樊洪, 等. 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及综合利用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4(8):36~38
[7]席北斗, 刘洪亮, 孟伟. [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3, 3(3):41-45.
[8]陈世和, 张所明. 城市垃圾堆肥原理与工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
[9]Schsub S M,Leonard J J.[J].Trend in the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6,7(8):263~268.
[10]期刊论文基于微生物技术的厨余垃圾资源化研究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9(1)
[11]学位论文酵母菌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乙酸的影响研究- 2009
[12]郭廷杰. 日本的“食品废物再生法”简介[J]. 再生资源研究, 2001,(3) .
[13] 孙向军冯蒂吴冰思黄兴华杨承休秦峰. 上海市泔脚垃圾的处理及管理[J]. 环境卫生工程, 2002,(3) .
[14] 刘跃勇任福民汝宜红许兆义. 北京市生活垃圾成分
及理化特性分析[J].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2,(4) .
[15]汪群慧马鸿志王旭明汲永臻. 厨余垃圾的资源化技术[J]. 现代化工, 2004,(7) .doi:10.3321/j.issn:0253-4320.2004.07.015 .
[16] 梁政杨勇华樊洪杨秀勇高文凯. 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及综合利用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4,(8) .
[17]陈武李凡修梅平.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2) .doi:10.3969/j.issn.1673-9108.2003.02.015 .
[18]汪晓东朱建华.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工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3,(3) .doi:10.3969/j.issn.1005-3158.2003.03.009 .
[19] 侯彩霞马沛生. 超临界水及其氧化反应的研究及应用[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3,(6) .doi:10.3969/j.issn.1004-9533.2003.06.011 .
[20] 马沛生樊丽华侯彩霞. 超临界水降解聚苯乙烯及其混合塑料[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1) .doi:10.3321/j.issn:1000-7555.2005.01.0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