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化学专业教材对比分析

国内外化学专业教材对比分析

国内外高等教育教材比较研究课题
国内外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比较研究IV 国内外化学教材比较报告
吉林大学图书馆外国教材中心
2012年12月
一、国外教材基本情况 (1)
(一)教材搜集 (1)
(二)基本特点 (1)
1. 出版社特征 (1)
2. 版次特征 (3)
3. 年代特征 (3)
二、国内教材基本情况 (4)
(一)教材搜集 (4)
(二)基本特点 (5)
1. 出版社特征 (5)
2. 出版时间特征 (5)
3. 国内外教材比例 (6)
4. 院校选用教材特点 (6)
三、国内外教材对比分析 (6)
(一)出版社对比分析 (6)
(二)出版年代、版次特征对比 (7)
1. 国外化学专业使用的教材出版年代跨度大 (7)
2. 国外教材再版率较高 (7)
3. 经典教材历久弥新 (8)
(三)院校选用教材特点对比 (8)
1. 继承传统 (8)
2. 教师倾向 (8)
3. 自编讲义 (8)
4. 借鉴优秀 (8)
国内外化学专业教材对比分析
本次项目针对国外哈佛、剑桥、MIT、牛津、斯坦福、加州理工共6所院校作了教材搜集,国内主要搜集了吉林大学化学专业使用教材,同时在搜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使用教材。

根据教材搜集信息,分别对国内外教材情况作了统计分析,并对国内外教材作了对比分析。

一、国外教材基本情况
(一)教材搜集
共搜集国外6所院校教材信息525条,去重整理后教材信息363条,具体情况如下。

(表1.1)
(二)基本特点
1.出版社特征
表1.2 国外化学教材出版社统计简表
由表1.2可见,Wiley(23%)、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W. H. Freeman & Company (6%)、McGraw-Hill(5%)是国外出版化学教材的主要出版社,其中Wiley占23%,这四家出版社占全部统计数据的52%。

表1.3 国外出版社权重分析
图4.1 国外化学教材出版社的影响力
由表1.3可见,影响力居于前5位的出版社依次为Wiley(22%)、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6%)、W. H. Freeman & Company(9%)、University Science Books(8%)、Pearson Prentice Hall(7%)。

2.版次特征
通过对教材版次的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国外院校使用的化学教材多数为第一版,教材版次跨度很大,再版次数最多的教材为第十版。

(图1.1)
图1.1 国外化学教材版次特征
3.年代特征
图1.2 国外化学教材年代特征
使用最多的是2000-2009年出版的教材,共159种,其次就是1990-1999年的教材,共105种。

这些教材出版时间距今20年到5年左右,内容不会因年代久远而过时,同时经历了较长使用时间的考验。

1990年以前出版的教材共有61种,其中1980-1989年出版的教材有34种,最早的出版于1955年。

二、国内教材基本情况
(一)教材搜集
共搜集国内6所院校117条教材信息。

(表2.1)
搜集教材存在相同课程不同教材和不同课程相同教材等情况,部分教材多个院校共同选用,其中高频教材12种。

(表2.2)
表2.2 国内高频教材
(二)基本特点
1.出版社特征
国内化学专业使用教材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主,各院校学用其他出版社教材侧重各有不同。

(表2.3)
表2.3 国内出版社统计
2.出版时间特征
图2.1 国内教材出版时间
由于国内院校使用教材的信息更新并不及时,信息也不够全面,很多教材未注明版次和年份。

仅从搜集到具体信息的教材来看,国内使用的教材主要集中于1990年到2006年。

时间跨度从1980年到2008年。

然而,1980年、1981年、1982年的教材均是国外教材。

3.国内外教材比例
从搜集的国内院校教材信息来看,主要使用国内教材,但也选用了相当数量的国外经典书目作为教科书或参考书(图2.1)。

如,莫里森的《有机化学》就是一本国内使用率较高的经典教材。

图2.2 使用教材国内外比例
4.院校选用教材特点
各院校在选用教材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经典教材与本校教材相结合。

经典教材是大多数院校都回选用或推荐的教材,如付献彩的《物理化学》。

另外,各校结合院系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这些教材经常是本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材,或者自编的校内教材。

搜集信息中自编教材占8%,以吉林大学为例,26种教材中自编教材2种。

三、国内外教材对比分析
(一)出版社对比分析
从出版社特征进行对比,可发现国内外院校选用教材有一个大致相同的基本特点,即选用出版社一方面集中于权威的大型出版社,一方面存在院校各自选择倾向。

国外院校选择选为出版社的倾向较为明显,各院校基本集中选用Wiley、Oxford University Press、W. H. Freeman & Company三家出版社的教材。

这也体现了这三家出版社在此类教材上的权威程度,因此引进教材时需关注他们的出版信息。

国内院校选用教材集中倾向较为明显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占总体比例的41%。

这一方面体现了与国外相似之处,即选用权威出版社,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明显差异,即我国权威出版社呈现了一种一家独大的特色,不同于国外三足鼎立,Wiley略占优势的情况。

各院校选用教材除了关注权威出版社之外,还有各自倾向。

如,同样是美国的综合类大学,哈佛大学选用Oxford University Press和Wiley较多(表3.1);斯坦福大学选用Wiley 和McGraw-Hill较多(表3.2)。

表3.1哈佛大学使用教材出版社统计
表3.2斯坦福大学使用教材出版社情况
国内院校也存在各自的选用倾向,如吉林大学选用顺序依次为高教、吉大、南京,复旦大学依次为高教、复旦、北大,南京大学依次为高教、科学、北大。

(二)出版年代、版次特征对比
1.国外化学专业使用的教材出版年代跨度大
国外教材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经典教材不会因年代久远而退出历史舞台。

选用教材时间跨度从1955年到2012年,约有7%的教材出版于1980年以前。

经历5-15年时间考验的教材使用率较高,2000-2009年出版的教材使用的最多,占45%。

经典中的经典教材即使距今近60年也仍继续使用。

我国化学专业选用教材出版时间从1980年到2008年,时间跨度较短,1980年以前的教材几乎没有选用。

这也与我国科学发展起步较晚有一定关系,然而其中也包含了不少优秀教材长盛不衰,1990年以前的教材占教材种数13%。

而且,我国本土教材的时间跨度是1983年—2008年,83年以前的都是国外教材。

2.国外教材再版率较高
国外教材再版率明显高于我国教材,版次最高的为10版。

我国教材再版率不高,除去我国选用的外国教材不算,各院校使用的国内教材版次最高的为第5版。

这体现出了国外教材的更新速度较快,对于优秀教材及时更新和修订。

知识科技日新月异,教学理念和技术也不断更新,国外优秀教材不断再版,可以在传承经典思想和内容的同时不断更新知识信息和教学技术,使教材更好的适应新的需求。

3.经典教材历久弥新
经典教材历久弥新是国内外的共同特点。

《The Logic of Chemical Synthesis》出版于1989年,仍被哈佛,剑桥,MIT,加州四所院校所使用。

Peter Atkins的《Physical Chemistry》已经更新到第9版,仍被剑桥、牛津、斯坦福等校使用。

付献彩的《物理化学》更新到第5版,一直深受欢迎,1990年出版的第4版和2005年出版的第5版被北大、清华、复旦、南大、浙大、吉大六所高校选用。

(三)院校选用教材特点对比
1.继承传统
国内外化学系的使用教材都体现了一种传承性和校本特色。

各校使用教材存在着多年不变的总体选用趋势,各院系又存在着互不相同使用倾向。

2.教师倾向
在继承院校传统教材的基础上,各校的授课教师也决定着所受课程的主要使用教材。

这与教师的使用倾向和学术经历不无关系。

3.自编讲义
国内外院校均有各自的学科特点,课程材料不仅局限于出版教材,还包括其他资源。

自编讲义就是其中重要部分。

国内外的授课教师都有使用自编讲义的情况,特别是特色课程、实验课程更是如此。

如吉林大学的“高分子材料(双语)”、“化工基础实验”等课程均使用自编教材。

斯坦福大学的“Chem 153, Inorganic Chemistry II”使用内部材料。

4.借鉴优秀
国内院校都具有开阔的学识视野,不均限于自家之谈,以教材本身为选择依据,选用教材不限制院校、国家。

如Peter Atkins的《Physical Chemistry》英、美、中院校都有选用,Streitweiser的《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剑桥、复旦、南大均有选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