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创新型QC小组成果总结材料例范本
创新型QC小组成果总结材料例范本
③ 当浇筑到楔形开口线时,改用水泥砂浆继续浇筑,砂浆稀度适度调整,并将楔形开口以上部位全部填充满;
④ 填充完毕后,将I、III面编号为①的模板块向挤压使主柱模板结合严密,同时使柱顶部分砂浆充实饱满,随即将①号模板块支撑固定,并用小锤在模板外侧敲打,以增强混凝土密实度。
(4)主柱部分砼浇筑后:
① 将从开口线以上模板结合缝隙中溢出的水泥砂浆清理干净。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P
选择课题
计划
实际
设定目标
计划
实际
提出方案
计划
实际
确定方案
计划
实际
制定对策
计划
实际
D
对策实施
计划
实际
C
效果检查
计划
实际
A
巩固措施
计划
实际
总结计划
计划
实际
计划时间实际时间
制表:蔡展明 时间:2008年5月
五、设定课题目标
查阅相关规及设计图纸,确定课题目标为:
确保试验型BXCW2斜插式挖孔桩基础的施工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② 浇筑后12h派专人开始进行浇水养护,有部分基础不宜浇水养护的,采用塑料布覆盖的养护方法,且不小于14昼夜,以保证砼的养护质量。
效果检查:
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后,会同业主、监理等单位对已经拆模的基础进行检查,一致认为基础及施工逢外观表面光洁、无漏浆、接缝密实;混凝土试块经相关权威检测单位检测均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要求。
七、方案具体化并制定对策表
(一)方案三的具体分析
实现桩身与主柱二次浇筑成型,并要确保其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关键控制点在于:
1.插入角钢安装的误差控制;
2.二次浇筑施工缝的处理;
3.主柱部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二)针对以上关键控制点,小组成员进行认真、细致地讨论分析,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并分工落实各自的任务,制定了如下对策表:
6、角钢顶面高差、角钢扭转、斜率难控制。
1、桩身浇筑时,人员可进入桩作业,砼浇筑质量可控性较高;
2、插入角钢安装及调整时可利用一次浇筑时桩顶面作承载平台,操作简易;
3、施工工期14天(以完成一个基础计算);
4、制作一种专用调整工具价格约300元;
5、由于无需搭建平台,节约了租用钢管费用;
6、二次浇筑施工缝的处理使基础整体的衔接存在风险(上拔型);
2、插入角钢安装及调整方面,悬空安装,需搭建平台,工序复杂,操作难度大;
3、施工工期11天(以完成一个基础计算);
4、搭建平台使用的钢管,按市场价一天租费12元/m2计算,平台2m×2m=4m2,完成一个铁塔基础所需费用12×4×11×4=2112元(不含运费);
5、一次连续浇筑无施工缝,对基础整体衔接无影响;
3、预制主柱安装由于位于山地,起重机械无法到达;
4、按每立方米砼重2.45t计算,主柱重量约2.25t(0.6×0.6×2.5×2.45),需搭设能承载此重量的平台,成本较高,安装调整难度大;
5、施工工期8天(以完成一个基础计算);
6、二次浇筑施工缝的处理使基础整体的衔接存在风险(上拔型)
1、桩身浇筑时,由于已经插入的角钢占据桩空间,人员未能进入桩作业,砼浇筑质量缺乏可控性;
2.对角钢顶面高差进行调整:用经纬仪及塔尺(或钢尺)测量角钢高度,通过角钢底部支撑螺杆调整角钢高低。
3. 在主柱顶面,取钢肢边露触点M1、M2,在立柱顶面连接划线M1M2,定出中点N。将仪器支于中心桩,对准线路方向归零,水平旋转45。,查视线与主角钢背顶点、N点二者连线是否重合,若重合则无扭转,否则需调整,如图8-2所示。
组员
基浓
男
25
专科
技术员/助工
技术指导/资料收集
组员
冯展优
男
26
高中
技术员
技术指导/测量工作
组员
蔡展明
男
26
专科
技术员
质量检查/资料收集
组员
翁建标
男
38
初中
施工人员
实际操作
组员
木新
男
37
初中
施工人员
实际操作
制表:基浓 时间:2008年5月
三、选择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由我公司承建的500kV嘉榕送电线路工程在国首次采用斜插式挖孔桩基础(BXCW2型)。在此类新型基础运用于工程之前,为获取相关研究数据,设计单位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专门委托我方建设6个用于静载试验的试验型BXCW2斜插式挖孔桩基础。
3.使用重锤吊线法调整角钢斜率。
2008年07月07日
许茂生
叶国文
龙伟坚
志辉
2
二次浇筑施工缝的处理
严格按混凝土施工缝处理相关规对施工缝进行处理
施工缝接触牢固可靠
1.插Φ10短钢筋,间距为110mm;
2.混凝土接触面做毛面处理;
2008年07月09日
永穗
蔡展明
木新
3
主柱部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采用开口模板,确保主柱部分浇筑时混凝土的振捣质量
火电工程总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
项目线路QC小组
一、前言
由我公司承建的500kV嘉榕送电线路工程新建铁塔基础共40基,其中部分基础是我国首次采用的斜插式挖孔桩基础。
【关键词解释】斜插式挖孔桩基础,专门针对受地形限制的山地而设计,桩身部分与常规直柱式挖孔桩相同,主柱部分与斜插式基础主柱相同,主柱为双面倾斜,坡度与塔身坡度一致,塔腿主材直接插入挖孔桩基础桩身的上端,省去塔座板及地脚螺栓,比常规直柱式挖孔桩更加经济,更加合理,既有直柱式挖孔桩的特点又降低了工程成本。
表7-1 对策表
序 号
关键
控制点
对 策
目标值
措 施
完成时间
负责人
1
插入角钢安装的误差控制
采用新设计专用工具对插入角钢进行固定及调整;采用经纬仪、水平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调整。
插入角钢的高差、斜率分别控制在5mm、±1%围
1.使用新设计专用调节工具对角钢进行找正;
2.通过角钢底部支撑螺杆调整角钢高低;
效果检查:施工逢接触牢固可靠,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要求。
我们从2008年7月10日开始做了以下工作:
1.主柱部分.模板加工及安装
由于所插入的角钢顶端刚好位于主柱顶端,为预留出主柱浇筑用施工空间,我们在模板加工安装时做成了开口式样:将一对边模板裁短300mm,如图8-5所示。安装完毕后平面及立面如图8-6所示。
3.主柱部分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C20,外观质量无缺陷、表面平整光滑。
(二)技术效益
通过本次攻关活动,使我们积累了第一手的斜插式挖孔桩基础施工经验,总结了一套系统的施工方法,为今后顺利完成工程实际当中的斜插挖孔桩基础施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经济效益
表9-3-1 斜插挖孔桩基础与直柱挖孔桩基础材料量比较
表面光洁、无漏浆、接缝密实
2
2#BXCW2
3
无
-0.8
23
表面光洁、无漏浆、接缝密实
3
3#BXCW2
2
无
-0.6
24
表面光洁、无漏浆、接缝密实
4
4#BXCW2
3
无
+0.7
23.5
表面光洁、无漏浆、接缝密实
5
5#BXCW2
4
无
+0.9
22.5
表面光洁、无漏浆、接缝密实
6
6#BXCW2
2
无
-0.6
23
表面光洁、无漏浆、接缝密实
目标值:(1)角钢顶面高差控制在5mm围;
(2)角钢扭转、斜率分别控制在0。、±1%围;
(3)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设计值C20。
六、方案的提出及确定最佳方案
小组成员在马兴炼组长的带领下,开会商讨斜插式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及评估,以确定最佳方案。
(一)方案的提出
小组成员围绕实现小组活动目标,提出了如下三套对策方案,见图6-1:
(二)确定课题:由于此类基础在国首次采用,如何保障斜柱和桩身的质量以及角钢的高差、斜率等成为施工的难点,因此我们决定对斜插式挖孔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进行探索,所以选定课题:试验型斜插式挖孔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探索。
四、活动计划
表4-1 小组活动计划表
活动阶段
2008年5月
2008年6月
2008年7月
2008年8月
效果检查:
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后,我们成功地控制插入角钢安装的误差在允许围,符合目标要求。
我们在2008年7月8日做了以下工作:
为增强一次浇筑混凝土与二次浇筑混凝土的黏结性,桩身一次浇筑到位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在上表面绕挖孔桩均匀插入长度为200mmΦ10短钢筋,插入、伸出各一半,间距为110mm(如图8-4所示),并在混凝土接触面做毛面处理。
图6-1试验型斜插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案
(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评估:
方案
分析
方案一、桩身现场浇筑成型,预制主柱安装
方案二、桩身与主柱现场一次浇筑成型
方案三、桩身与主柱现场二次浇筑成型
施工
工艺
基坑开挖→桩身部分钢筋绑扎→桩身部分砼浇筑→桩身部分砼养护→预制主柱安装。
基坑开挖→桩身部分钢筋绑扎→插入角钢安装及主柱部分钢筋绑扎→主柱部分模板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桩身、主柱一次浇筑成型。
图8-2 测量角钢扭转示意图
4.对角钢倾斜度(坡度)进行检测:如图8-3,使重锤自然下垂,重锤尾线紧贴插入式角钢顶端缘,用钢尺水平量取距角钢顶端缘h高度处重锤尾线至角钢的水平距离x,x/h即为角钢倾斜值(坡度)。沿对角线方向测量时,x/h为对角坡度;沿角钢任一面测量时,x/h为单面坡度。施工测量时,h值大于500mm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