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8题;共80分)1. (4分) (2017高二下·静海月考) 2013年10月12日,北京香山红叶节开幕。

据香山红叶物候观测小组的统计数据显示,19日,红叶平均变色率为43%,24日达到了60%。

下图为香山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公园管理部门计划在甲地和山峰之间修建观光索道设计缆车的运行速度为每分钟100米。

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 . 从甲地上行过程中观赏到红叶的变色率逐渐降低B . 从甲地乘缆车到达山峰需超过37分钟C . 缆车的起止点的相对高度为575米D . 游客发现乙处红叶林长势明显好于丁处(2)红叶节期间游客沿景观步道从丁处开始游览,可能看到的有()A . 位于甲处的缆车站B . 位于乙处的观景台C . 游步道旁小河河水枯竭D . 峰顶山层林尽染2. (4分)地震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对抗震救灾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地震引起狂风、暴雨,致使电信中断,房屋倒塌B . 地震引起水库、湖坝崩塌给下游地区造成洪水危害C . 地震引起滑坡、泥石流阻断交通,增加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难度D . 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危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 (4分) (2019高二上·温州期末)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 100 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为我国南方某风景区山腰与山麓各月平均雾日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山腰各月平均雾日多于山麓的原因是()A . 风力微弱B . 水汽较多C . 凝结核多D . 植被茂盛(2)大雾天气多,其影响表现为()A . 天气多变,游客急剧减少B . 空气质量下降,诱发呼吸道疾病C . 视线下降,影响缆车运行D . 气温变化和缓,茶叶的品质优良4. (4分) (2016高一下·双峰期中) 如图:在静风条件下某市PM2.5浓度日均等值线分布(单位:微克/立方米)图.甲地某日PM2.5观测到最高值,此时吹的风向是()A . 东北风B . 东南风C . 西南风D . 西北风5. (4分) (2020高二上·长春开学考) 1994 年,我国 M 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996 年,M 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 . 提高附加值B . 降低人工成本C . 缩小规模D . 加强合作(2) M 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 . 基础设施好B . 交通便利C . 销售市场大D . 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 公司一直致力于()A . 打造自主品牌B . 扩大生产规模C . 产品款式多样D . 增强国际影响6. (4分)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正确的是()A . ①——冰川融水补给B . ②——地下水补给C . ③——雨水补给D . 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7. (8分) (2016高三下·合肥模拟)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

在一个理想区域,地表径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流向为坡降(单位距离的落差)最大的方向。

下图示意某流域局部方格网高程分布(单位:米),完成问题。

(1)相邻方格间流速最快的地表径流流向为()A . ↓B . ↑C . ←D . →(2)图示区域内属于甲地汇水区域(阴影区)的是()A . AB . BC . CD . D8. (4分)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A . 两地气候类型相同B . 两地河流的结冰期相同C . 形成两地的外力作用相同D . 两地植被景观相同(2)对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 . 石油资源丰富B . 人口均占本国的20%左右,劳动力丰富C . 均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D . 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相同9. (6分) (2017高二下·深圳月考) 下图所示的大洲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

在世界上每天生活费用低于1美元的人群中,该大洲人口的比重最大。

目前,该大洲30%的人口被归为极度贫困的人口,贫困人口主要为农业人口。

请阅读该大洲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大洲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A . 东部沿海和西部沿海B . 西部沿海和北部沿海C . 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D . 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2)对于该大洲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大力发展煤炭开采和加工业B . 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农业产量,大力发展矿产的开采和冶炼工业,减少贫困C . 大力发展高科技工业,迅速提高科技水平,不再出口矿产品,改为出口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产品D . 将所有的农业贫困人口吸引到城市,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采矿工业,提高收入,消灭贫困10. (4分) (2017高一下·友谊期中)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A . 光照B . 热量C . 降水D . 土壤(2)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A . 农作物B和CB . 农作物CC . 农作物BD . 农作物A11. (6分)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 西部地区气候干燥,生态脆弱B . 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C . 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D . 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12. (4分)(2019·德阳模拟) 天然彩色棉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种在棉花吐絮时纤维就具有天然色彩的新型纺织原料。

新疆有最适于天然彩色棉的自然环境条件,是我国最大的天然彩色棉生产基地。

下图为新疆天然彩色棉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疆天然彩色棉()A . 空间分布均匀B . 集中在盆地南部C . 盆地边缘分布稀疏D . 多分布在冲积扇上(2)新疆更适宜天然彩色棉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 . 荒漠广阔B . 光照充足C . 地价低廉D . 地广人稀(3)和传统长绒棉相比,发展天然彩色棉的优点不包括()A . 利于人体健康B . 降低加工成本C . 减少环境污染D . 提供工业原料13. (4分)(2017·柳州模拟) 工厂化农业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高度密集型农业,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工厂化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 . 市场B . 劳动力C . 科技D . 交通(2)关于工厂化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受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影响大B . 与普通农业相比,增大了能源消耗C . 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投入任何劳动力D . 无土栽培农业不属于工厂化农业14. (6分)该图为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关于甲区域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B . 沿岸气候炎热,沙漠广布C . 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沿岸森林茂密D . 沿岸有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2)乙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其降水丰富的原因有()A . 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上,多地形雨B .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C .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D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15. (2分) (2015高一上·临沭期末) 如图为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拒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下题.(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 . ①③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 . 挤压隆起B . 挤压四陷C . 断裂下降D . 断裂上升16. (4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期末) 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B . 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C . 乙地所在国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D . 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2)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B . 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 . 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D . 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17. (4分) (2016高一下·芜湖期末) 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长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 气候B . 土壤C . 交通D . 科技18. (4分)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贝売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幼树较耐荫,根深,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

大屏障岛(下图)历史上曾是贝売杉的天堂,原是无人荒岛,后来毛利人登陆大屏障岛,毛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

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岛之后,大肆砍伐贝壳杉,用贝売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导致贝壳杉大量减少。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与新西兰大部分地区相比,历史上大屏障岛成为贝売杉天堂的条件不包括()A . 纬度低,热量条件好B . 受西风控制时间长,降水丰沛C . 暖流流经,增温增湿D . 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2)殖民者到达岛上后修筑了贝売杉大坝,推测其原因()①减少台风的破坏强度②贝壳杉林茂密,方便就地取材③改善水运交通条件④防止近海地区海水倒灌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37分)19. (10分) (2019高二上·周口竞赛)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欧洲西部略图。

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进一步恶化,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

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十分艰巨。

经不懈治理,今天莱茵河成为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流。

(1)分析英国呈现“东耕西牧”的自然原因。

(2)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3)图中甲地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部靠进口,甲、乙两地钢铁公司进行联营,在乙地炼铁,炼钢厂留在甲地。

简述甲、乙两地钢铁公司进行联营的优势。

20. (10分) (2018高三上·济宁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