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矿井初步设计.ppt

04矿井初步设计.ppt


综上所述,矿井初步设计的内容如下:
(1)说明矿井的位置、交通、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沼泽 的分布及范围、气象及地震、水文、工农业、建筑材料概况, 现有水、电源,煤炭运销和经济效益情况,文物古迹、旅游区及 其它地面建筑等情况;说明煤系地层、主要地质构造、煤层赋 存状况、煤层及围岩特征、煤质及用途、瓦斯、煤尘、煤的自 燃性、地温、水文地质情况,其他有益矿物的勘探、赋存及储 量、开采情况;说明地质资料的勘探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必要时需提出补充勘探工作的建议。 (2)说明井田境界及其划分的依据,井田内可采煤层的地质 储量,计算矿井及各水平的可采储量,安全煤柱的留设及其计算 方法,说明采用的设计工作制度,说明(必要时尚需分析论证)矿 井设计生产能力及确定的依据。
(3) 说明提出的几个主要开拓方案,列举各主要开拓方案 的技术经济比较,阐明推荐开拓方案的主要内容及推荐理由。 选择采煤方法,确定采区巷道布置、矿井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 能力时的采区布置、采掘机械配备、采区车场、装车点及硐室、 采区煤矸运输和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选型等等。确定井筒数目 和位置,井筒断面,设计井底车场及硐室,验算井底车场通过能 力。 说明巷道掘进方法和支护形式,确定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 计算风量、风压及等积孔,矿井降温措施及设备选型,说明预防 井下灾害所需采取的措施及安全装备。 (4) 确定矿井提升及大巷运输方式,选择矿井提升、运输、 通风、排水、压气设备,并计算其能力。 (5) 说明煤质及用途、煤的加工,确定煤的生产工艺流程、 地面生产系统及其各环节的设备和能力;排矸系统设备及矸石 处理能力;机修厂、化验室和坑木场的设备及面积。
(二)采区布置设计要点及设计原则
1、采区布置设计要点如下
1)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能力时的采区数目与位置, 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计算; 2)采区尺寸、巷道布置,沿煤层或岩层集中巷道 的位置、数目与作用,联络巷的布置方式; 3)煤层分层、分组关系和开采顺序; 4)采区车场、装车站、煤仓以及硐室的设计; 5)采区煤层运输及辅助运输方式,设备选型;采 区通风与安全; 6)确定工作面支架类型及顶板管理方式; 7)回采工作面年推进度,煤炭回采率及主要材料 消耗指标。
(6) 说明地面运输方式,设计运输线路(铁路及公路)、矿 井装车站、桥涵及防排水、隧道、特殊路基防护措施、铁路 经营管理方式等。同时,还要说明其他运输方式,例如场外窄 轨铁路、水运、架空索道等。 (7) 确定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说明平面布置、竖向布 置及场内运输、场内排水;说明风井工业场地的选定及平面 布置,爆破材料库库址选择,工业场地的防洪排涝措施。 (8) 确定矿井供电电源、用电设备容量、井上下供配电系 统、地面变电所位置、主要设备的控制、电机车运输、信号、 照明、通讯及调度,矿井的安全和生产监控与计算机管理系统。 (9)说明地面建筑设计需要的气象条件、工程地质及地震资 料、建筑材料以及现场施工技术条件等。确定地面工业建筑 物及其结构物,包括工业场地的建筑物及结构物,行政、生活 建筑及居住区规划、居住区总平面布置等等。
2、核查上阶段设计所确定的内容 包括井田划分、井型、开拓方式等内容。 3、开展地形测量、工程地质等工作 1)地形测量
矿井地面工业场地、风井位置、铁路专用线、输变电 工程、居住区等场展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主 要是为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主要工程基础方案、某些地段不 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措施提供资料. 3)其它方面的准备
架结构等;
5)根据井型大小、井筒形式与主要运输巷相对位置等因素,确定 井底车场的形式计算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目前条件下应贯彻以下原则
(1)大型矿井应采用斜井或斜立开拓方式 国内如兖州东滩矿、潞安王庄矿、平顶山一矿等 (2)高瓦斯矿井或改扩建矿井应采用分区开拓、分区通 风,集中出煤的开拓方式,如平顶山一矿等 (3)适当加大阶段垂高,一般在150~250m (4)加大工作面长度,以往一般在100~150m,总采面 应为150~200m,国内最长的工作面为315m(东滩)
详细计算井田范围内的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和第一水平内的高
给储量占工业储量的百分比; 2)确定矿井的工作制度,计算矿井的服务年限,并检查第一水平 的服务年限是否符合《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3)列举各主要开拓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情况,并阐述所选定的开 拓方案的优越性及所划定的开采水平及阶段的范围; 4)说明井筒的数目与形式,确定井筒断面和井筒装备的布置、支
第一节 矿井初步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矿井初步设计沙及到采矿、矿建、土建、机电、地测等 专业协同工作、因而各专业的准备工作应有所侧重,但采矿
专业在矿井设计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其项目负责人一般均
由采矿设计人负担任。
编制初步设计文件之前要作下列准备工作: 1、精读地质报告,核查设计依据
1)煤层赋存地顶特征 井田边界、断层或褶曲轴、煤层等高线变化、矿井 可采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及主要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等 等。 2)水文地质资料的研究 地面水系、含水层、隔水层、古窑积水以及井下涌 水量的计算。 3)影响开采技术条件的其它因素 矿井瓦斯含量、煤层自燃性质、煤尘、地温、古窑破坏区、 火成岩侵入区等。
2、采区布置的设计原则
采区布置总的原则是使巷道掘进、煤炭运输、巷道维护 等费用最省,具有良好的安全条件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1)矿井第一个采区应选择在位于并筒附近储量可靠的地 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布置中央采区,以便利用斜井 的提升设备就近出煤,既节省工程量,又加快了建设速度。 2)采区巷道布置要合理集中、系统简单,尽可能少掘岩 石集中巷。 3)提高矿井采掘机械化水平。 4)煤层倾角小于12°时,尽量推广使用倾斜长壁采煤法。 5)倾角小于12 °的煤层,条件适宜则可布置对拉工作 而。
5)作为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6)作为施工准备和生产准备依据;
二、采矿专业主要设计内容 (一)开拓工程设计要点及设计原则 井田开拓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核定井境田境界及储 量计算;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方式;井 底车场、大巷运输及设备选型等。
设计要点: 1)从矿区总体设计及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矿井井田境界,
第二节 矿井初步设计内容
一、矿井初步设计的组成与深度要求
矿井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 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目录,初次设计概算书;初步设计三材 清册和附图。
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内容的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阐明设计方案的比选和所确定的重大技术原则;
2)作为主要机电设备、器材的订货依据; 3)作为认购土地的依据; 4)作为控制土建设资,安排年度计划和基建拨款或贷 款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