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的落脚点要放在培养人的能力上,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建设者,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要走内涵发展之路,而校长做为学校发展的管理者,必须要努力开发和提升其领导力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因此提升教学领导力已经成为当前研究者、管理者和中小学校长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是指校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教师团队及全体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教育方针,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实施,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从而达成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体现学校社会功能的一种影响力。

作为校长,在诸多领导力中,教学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是校长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与效率的发展,它的内在本质是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校长是关键。

有一流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办成一流的学校。

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要求校长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走科研兴校之路。

通过教育科研活动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主体活动。

因此,教学领导力不仅是构成校长专业领导力的核心元素,也是全面更新办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

第一,教学思想的引领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制高点
校长的教学领导力首先体现在教学思想的引领。

一所学校的教学,以“什么为重,什么为轻,什么为主,什么为次”的价值选择,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走向。

长期以来,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等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比较普遍,片面以成绩评价学生依然涛声
依旧,结果导致学校培养目标扭曲,教育功能失效。

要实现教学思想的引领,校长必须学习和掌握课程理论,熟悉当前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只有对课程的概念、制约课程的因素、有影响的课程理论、课程标准的掌握等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升教学思想的引领作用。

作为一校之长,在领导教育教学时,一定要正确把握教学改革发展的走向,深入了解本学校、本地区的教学现状,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善于把自己的思想变成大家的思想,用这样的教学思想去引导、组织、管理、评价学校教学,影响整个团队,让思想在每个教师的教学行为中生根。

从而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确立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共同进行意义建构、共同解决学习中各种问题的过程。

所以,一个好校长应积极倡导领导与教师之间、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正确处理好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先行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各种关系,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生动局面。

这样的校长才真正将科学的教学思想放在了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首位。

第二,课堂教学的领导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切入点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目标,这就要求校长在领导教学的过程中,引领、指导学校教师团队认真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研究,掌握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新特质和教学基本环节的新要求,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以保证学校教学沿着新课程思想和方案的正确轨道健康推进和有效实施。

校长对课堂教学的领导,首先体现在校长听评课上。

校长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评课,能够摸清课堂教学的真实状况,分析学校教学的动态,抓住主要矛盾,研究如何改进教学。

了解真实的课堂、真实的学生、真实的教师,在与真实对接的过程中,校长才能不断帮助教师调整课堂前行的方向,才能有效把握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向。

校长的听评课,应该着眼于学校发展的大局,要有意从学校的角度思考对课堂教学的归因,有意关注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有意关注全体教师成长的规律,有意关注教师的工作态度、职业情感、精神生活等方面,有意从教学论的角度去思考,全面领导学校教学。

校长对课堂教学的领导,也体现在校长上课上。

校长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实实在在地学习、实践、体验、感悟课改精神,才能取得教学领导指挥权和课堂教学发言权。

校长上课不同于普通教师上课。

校长上课是一种姿态,课不一定要完美无缺,而是表明校长身先士卒,勇于探索,这种风采必然会赢得老师们的喝彩;校长上课是一种体验,听不如看,看不如做,校长如果仅仅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就会脱离教学、脱离教师,丧失对教学的领导;校长上课是一种研究,面对教学中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校长也需要尝试,这样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校长上课是一种示范,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最有效的领导,就是校长的示范;校长上课是一种超越,通过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营造“人人研究教学,个个领导教学”的学校文化。

校长对课堂教学的领导,还体现在校长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专业支持。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困惑与难题,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是在一次次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的,教学热情就是在一次次豁然开朗中提升的。

因此,为教师的问题解决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也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体现。

第三,校本研修的把握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着力点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校本研修水平,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主要通过校长和副校长确定学校的教学战略,由中层干部对学校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组织和监控,由教师进行教学实施和实践。

任何一所学校课程的开发、教学的实施必须依靠学校教师,因此,培养一支专业化水平高,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要求校长必须要有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力,有效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充分体现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核心作用,真正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

1. 努力追求研训一体化。

校长要努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学校应制定科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培育有利于教师进行开放性学习、交流的学校文化;开辟学科校本教研通道、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课程开发组织,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要尊重教师的生存与心理状态,为每一位教师创设研究和发展的机会、条件与空间,如倡导草根研究和行动研究,并请对口专家进行指导。

同时要注重学校年级
组、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创设基于问题解决的合作共赢的研修文化,着力打造优秀教研团队建设。

2.夯实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的核心要义是教师的培训。

因此在校本培训中,要基于教师的需求,进一步明确目标的指向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等,用制度来保障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3.开展各种形式的练兵活动。

通过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同伴互助的校本培训平台, 抓全员培训,重骨干示范,充分发挥骨干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全体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中年教师的公开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及优质课评选、课题研究展示课、教学开放日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教师充分展示其教学、教科研能力,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

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为校长搭建平台,引领校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提高校长的学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促进校长由社会活动型、埋头苦干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

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校长的任务是做好育人的领头人。

作为校长必须要深刻认识到,想办事是愿望,肯办事是热情,敢办事是实力,会办事是本领。

因此,校长必须掌握真本领,努力提升教学领导力,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为办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懈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