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依据 (1)1.3 工作原则 (1)2 基本情况 (2)3 组织体系 (2)3.1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及职责 (2)3.2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分工 (3)4 监测预警 (4)4.1预警指标 (4)4.2预警流程 (5)4.3预警方式 (5)5 人员转移 (6)5.1转移原则 (6)5.2转移方案 (6)5.3其他转移事项 (6)6 抢险救灾 (7)6.1工作机制 (7)6.2准备工作 (7)6.3应急处置 (7)7 保障措施 (8)7.1汛前落实检查 (8)7.2宣传、培训及演练 (9)7.3其他保障措施 (9)8 附则 (10)附录 (11)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建立“村自为战”的山洪灾害应急防御机制,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预警、转移和抢险救灾工作有序进行,减少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SL666-2014);(3)《···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4)《···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3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防、避、抢、救相结合;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预案编制具有可操作性;分级负责,落实责任,乡、村分级落实管理责任制。
2 基本情况3 组织体系3.1村防汛防旱工作组及职责为切实保障···村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进一步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村设立防汛防旱工作组(以下简称村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的山洪灾害防御和抢险救灾工作,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村长担任副组长,副村长以及村委成员担任巡查预警员。
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成员见附表2,村工作组主要职责:(1)协助乡政府开展山洪灾害防御避险与抢险救灾的具体工作;(2)当接到灾害性天气预报、水雨情预警信息时,负责通知各防汛负责人进岗到位,做好人员转移等防御准备,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3)当接到上级人员转移命令和地质灾害险情报告时,协助做好人员转移的具体工作;当出现交通、信息中断或突发险情时,按本预案实施自主转移。
实施转移前,及时发出转移信号,明确人员转移时间、地点、路线、召集人和注意事项,迅速将危险区域群众转移至避灾安置点;(4)当山洪灾害发生时,发动群众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和自救互救,并及时将灾情报告乡防汛防旱指挥所(以下简称乡防指);(5)开展山洪防御知识宣传,重点做好人员避险转移方案和群众自防自救知识宣传,开展人员转移演练;(6)协助做好灾情统计和救济救助工作。
(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3.2村防汛防旱工作组分工(1)组长:全面负责本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织实施本村山洪防御预案及职责的落实;发布人员转移命令;负责乡防指下达的信息、指令的接收和执行工作;负责向上级汇报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进展与灾情统计;协调做好灾后恢复工作。
(2)副组长:具体落实组长发布的人员转移与抢险救援指令,指挥村民安全转移和实施抢险,并负责灾后设施修复重建工作。
(3)巡查预警员:a.水库山塘、堤防巡查员:按规定开展日常巡查监测,汛期每天至少巡查一次,强降雨或高水位时,须每天24小时驻库巡查或实施拉网式巡查或启闭水闸泵站,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分析原因,并及时上报,必要时请求上级派水利技术人员诊断;具体落实工程安保措施,配合开展抢险工作;及时制止危害水库安全的行为,难以制止的须及时向村长和水利部门报告;参加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举办的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等。
b.山洪灾害预警员:密切关注雨水情,主动了解或监测雨量、水位信息和水库巡查员的巡查情况,及时按上级预警信息进行预警,险情重大或情况紧急时,立即通知村工作组预警,必要时直接向县、乡防指报告。
c.地质灾害监测员:按规定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巡查,做好监测巡查记录,按时上报,并保管好监测巡查资料;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及时报告,并配合做好危险区域群众避险转移和自救互救工作;参加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举办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等。
4 监测预警4.1预警指标山洪灾害分为两个级别的预警指标,即准备转移预警指标和立即转移预警指标。
4.1.1准备转移预警指标当满足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启动准备转移预警:(1)县、乡防指发布准备转移应急响应;(2)村水利工程或地质隐患点发生一般险情时;(3)雨量站监测数据达到下表数值(详见附表4),且县气象台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暴雨或大暴雨或水位仍在上涨时。
具体监测站点分布见附表3。
4.1.2立即转移预警指标当满足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启动立即转移预警:(1)县、乡防指发布立即转移指令;(2)村水利工程或地质隐患点发生重要险情时;(3)雨量站监测数据达到下表数值(详见附表4),且县气象台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暴雨或大暴雨或水位仍在上涨时。
4.2预警流程(1)在一般情况下,监测预警系统的预警信息由县防指通过监测预警平台,按县→乡→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
紧急情况下按县→村→组的次序进行预警。
具体流程见附图1。
(2)接到上级的水雨情信息后,监测预警员24小时连续监测巡视,发现险情立即上报村工作组,村工作组立即发布预警,通知到各组各户,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乡防指,如遇紧急情况,村工作组可直接报告县防指,由县防指统一指挥。
(3)在通信中断时,村工作组可根据实地监测到的水雨情和地质灾害隐患发展情况,根据村级预案,自主启动人员转移。
4.3预警方式县、乡防指通过短信、电话、传真、无线预警广播、电视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
本村一般通过铜锣、口哨、警报器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相关责任人“逐村、逐户、逐人”地进行检查和通知,确保防汛信息传递到每个群众:预警信号发布时的断续鸣声,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全村动员,提高警惕,相关责任人进岗到位,做好一切准备,部分村民开始转移;预警信号发布时的连续鸣声,表示险情出现,继续按预定路线有序转移至避灾安置点。
5 人员转移5.1转移原则按照就近、快速、安全的原则和“不漏一处、不存死角”的要求,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并根据不同险情实行梯度转移,在致灾前转移完毕。
5.2转移方案转移工作由应急抢险队负责,采取村、组干部包片负责的办法,统一指挥,统一转移。
将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员(详见附表5)有序转移至村避灾安置点。
应急抢险队成员及其他村工作组成员必须最后离开山洪灾害发生区,对不服从命令人员依法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本村所有人员,在汛期发生时都应密切注意水雨情的发展和自身的安全,除关注河道的洪水外,还应关注山坡上可能发生的坡面水流、泥石流及滑坡等险情,发现险情及时主动转移到安全地区。
···村避灾安置点为···村民房,危险区及转移路线见附图2。
5.3其他转移事项(1)做好人员转移的准备工作,接到转移指令后,立即组织转移,妥善安置转移人员,村民应自备必要的饮用水、食品、衣物等生活物品。
(2)灾后组织相关人员对受损房屋、周边环境状况等进行查看,确认安全后,组织转移人员有序返回。
6 抢险救灾6.1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制度、值班制度、预警信息发布和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抢险救灾工作运行机制。
(1)在汛期,各防汛责任人手机24小时不关机,确保有关山洪的信息畅通。
(2)在山洪灾害防御和抢险救灾过程中,任何防汛责任人不得擅自离岗,并且要服从乡防指和村工作组的安排做好各自的工作。
(3)对山洪灾害防御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或个人进行表彰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6.2准备工作(1)预案准备。
每年汛期前,根据新情况,村工作组负责对本预案内容进行更新或修改。
(2)物资准备。
每年汛期前,村工作组负责对村级储备的防汛物资进行检查、补充,确保物资均在有效期内,并随时可投入使用。
6.3应急处置(1)围困人员解救。
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乡防指和村工作组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立即投入抢险救灾,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2)如果在转移过程中,原制定的交通、通讯线路中断时,村工作组及时采取措施或选择其他安全路线,将村民转移到避灾安置点。
(3)若发现水利工程或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险情,应及时向县、乡防指报告,并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优先转移受威胁的群众,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险情。
7 保障措施7.1汛前落实检查(1)人员落实。
村工作组对防汛责任人人员情况进行核实,对于人员变动或联系方式变更的情况,及时补充完善,在变化后一周内上报乡防指,并重新登记造册。
(2)责任落实。
每年汛前,行政村与防汛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加强对各责任人的日常管理,保证各责任人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汛期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3)安全检查。
组织对全村的监测预警设施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监测预警系统正常运行;对山洪危险区,水利工程、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及时落实度汛措施;检查转移路线是否出现异常,若有异常,及时修补或调整路线,以免转移过程中出现险情。
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7.2宣传、培训及演练(1)利用会议、广播、宣传栏、宣传册、明白卡、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山洪防御常识及本预案的有关内容,增强村民主动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
(2)将转移路线、避险地点、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有关信息制作明白卡,发放到山洪灾害危险区所有住户。
(3)制作警示牌或标识牌,标明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安放于醒目位置。
(4)组织本村防汛责任人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会,提高指挥组织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5)利用山洪灾害危险区等警示牌或标识牌,组织村民开展实战演练,熟悉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及避灾安置点。
7.3其他保障措施(1)通讯保障:在汛期,村防汛指挥小组所有成员、管理员、抢险队员的手机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联系方式一旦更换必须及时上报。
(2)交通保障:汛前,组织村民对全村主要路段和易发灾害区域街巷内的垃圾进行清理,防止道路堵塞,保障道路畅通。
(3)电力保障:村电工负责全村电路的稳定畅通,一旦发生电力故障,迅速组织人员抢修。
(4)医疗保障:村内社区医生负责医疗物资的准备和伤病员的抢救;组织相关人员对灾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5)物资保障:村防汛防旱工作组按照《···省乡镇、村(社区)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的要求,储备防汛物资,建立即用即补制度,规范防汛物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