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内科护理带教计划

神经内科护理带教计划

神经内科2012年护理带教计划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护理实习的重要场所,病人年龄较大,病种多,联系广,病程长,重病人多,大多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知识都有一定了解,这更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广泛的学科知识。

因此,护生要通过实习,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为今后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以适应临床的需求。

现制定2012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操作及神经内科专科护理知识护生入科第一天,首先由带教老师自我介绍,再依次介绍,包括介绍科室环境、了解科室相关规章制度、护士礼仪规范、相关法律知识,讲解带教计划、严格无菌操作等。

为每位护生选定一名责任带教老师,按各个班次进行实习,放手不放眼,这样“一对一”带教不仅增加了护生的归属感,又提高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

带教安排:第一周:熟悉科室环境,调整心态,了解消化内科各班工作流程,科室专业护理知识讲课。

基本护理操作示教并练习。

第二周:熟悉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掌握科室专业护理知识。

出科前总结:带教老师教学组长与护生进行交流总结,收集意见,改进今后的带教工作。

出科考核:理论及技能考核:书写实习鉴定及填写实习生实践评价表。

整理实习成绩并上报护理部。

教学查房:每月举行一次。

查房中由老师主持,护生介绍某一专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病人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等,由老师进行评价,对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及如何改进,并对专科知识点进行提问,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带教内容:掌握物品交接的内容;掌握各班职责;.掌握急救药品和物品;.专科及基础护理;熟练掌握的操作①出入院病人的护理②晨晚间护理③生命体征的测量④口服给药法⑤无菌技术操作⑥卫生手消毒⑦护理文书书写⑧协助病人侧卧翻身法(重点带教项目)⑨各种给药法⑩保护具的应用(重点带教项目)熟练掌握的理论①病人饮食选择.护理及管理②脑梗死病人的护理(重点带教项目)③脑出血的护理(重点带教项目)④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宣教基本掌握①各种标本采集②氧疗法③雾化吸入④留置尿管护理⑤物品消毒及终末处置⑥护理记录单书写⑦口腔护理⑧膀胱冲洗⑨留置胃管护理熟悉①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知识②气管切开后护理③褥疮护理考核项目协助病人侧卧翻身法(重点带教项目)保护具的应用(重点带教项目)脑梗死病人的护理的护理(重点带教项目)脑出血病人的护理(重点带教项目)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相关知识。

各种标本的采集。

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

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宣教。

备课笔记(操作部分)保护具的应用【示教目的】1、理解各种保护具的使用目的及意义。

2、掌握各种保护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关心体贴患者。

【示教方式】教师示教,学生回示后,练习,教师指导。

【示教内容】一、目的:对易发生坠床、撞伤、抓伤、自伤、伤人等意外的患者,应用保护具以限制身体或肢体活动,确保患者的安全,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二、评估1、患者:(1) 全身情况:患者年龄、病情、意识状态、治疗情况。

(2) 局部情况:肢体活动情况,是否有病损。

(3) 心理情况:目前心理状态,对使用保护具的顾虑及合作程度。

(4) 健康知识:对疾病的认识,对使用保护具目的及意义的认识。

2、家属对保护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的了解程度、配合程度。

3、资源:保护具的类型及质量。

三、计划1、目标/评价标准(1)患者安全,各项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2)家属理解、支持。

(3)护士操作熟练、方法正确,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良好。

2、准备(1)护士:穿戴整洁。

(2)患者及家属:明确使用目的,愿意合作。

(3)用物:根据需要准备床档、约束带、支被架。

四、实施1、带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

2、床档(1)多功能床档:使用时插入两侧床缘,平时插于床尾。

(2)半自动床档:固定在床缘两侧,可升降。

(3)木杆床档:使用时将床档稳妥固定于两侧床边,护理操作时将中间的活动门打开。

操作毕,将门关闭。

3、使用约束带:(1)宽绷带:用于固定手腕及踝部,先用棉垫包裹手腕或踝部,再用宽绷带系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松紧适宜,然后将绷带尾端系于床缘。

(2)肩部约束带:使用时将袖筒套于患者肩部,腋窝衬棉垫。

两袖筒上细带在胸前打结固定,将两条长宽带系于床头。

(3)膝部约束带:使用时,两腘窝衬棉垫,将约束带横放于两膝上,宽带下的两细带各固定一侧膝关节,再将宽带系于床缘。

也可用大单进行固定。

(4)尼龙褡扣约束带:使用时,约束带置手腕或脚踝部位,衬棉垫后,选好适宜松紧度,对合尼龙褡扣,将带系于床缘。

4、支被架:使用时将支被架罩于下肢部位,再盖好棉被。

五、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应用指征,注意维护患者自尊。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保护具的目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3、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并定时松解约束带,协助患者翻身活动。

4、使用约束带时,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5、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观察结果、护理措施和解除约束的时间。

保护具应用及评分标准注:评分等级为I级表示动作熟练、规范、无缺项,与病人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Ⅱ级表示动作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病人沟通不够自然;Ⅲ级表示动作欠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病人沟通较少;Ⅳ表示动作欠熟练、有4处以上缺项,与病人没有沟通备课笔记(操作部分)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一)目的1.预防压疮,增加患者舒适感。

(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肢体活动能力、年龄、体重、有无约束。

2)观察患者损伤部位、伤口情况和管路、骨折、牵引情况。

2.操作要点1)核对、解释,取得配合。

2)移去患者枕头,松开被尾。

3)(1)护士立于病人右侧,两腿距离10-15cm 以维持平衡,重心恒定。

将病人左右手交叉置腹部褥疮的防治。

(2)移上身(上身重心在肩背部)。

右手将病人右肩稍托起,左手伸入肩部,用手掌及手指扶托颈项部;右手移至对侧左肩背部用合力抬起病人上身移向近侧。

(3)移下身(下身重心在臀部)。

左手伸入病人腘窝,右手扶于足背,屈膝双下肢;右手沿腿下伸入达尾骶部,左手移至对侧左臀部用合力抬起病人下身移向近侧。

(4)调整体位。

左手扶背,右手扶双膝,轻翻转病人,抬起病人右腿,拉平裤子,托膝使病人屈髋膝置于床旁;抬左腿拉平裤子放于床中。

平整衣服,以软垫支持病人背部和双腿,取舒适卧位。

侧卧翻平卧,护士立于病人左侧,步骤同上,两手动作相互调整褥疮的预防和治疗。

3.两人节力翻身法(平卧翻侧卧位)对于身体胖重且不能活动者,如截瘫、偏瘫、昏迷等病人则宜采用两人协助翻身。

两位护士站在病床的同侧,一个托病人两手放于腹部,托其颈肩和腰部,另一人托臀和腘窝部,两人同时将病人抬起移向床缘,分别扶托肩、背、腰、膝部位,轻推,使病人转向对侧。

操作中密切观察病情。

4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翻身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1.翻转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脊椎平直,以维持脊柱的正确生理弯度,避免由于躯干扭曲,加重脊柱骨折、脊椎损伤和关节脱位。

翻身角度不可超过60度,避免由于脊柱负重增大而引起关节突骨折。

2.患者有颈椎损伤时,勿扭曲或旋转病人的头部,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机麻痹而死亡。

3.为手术后患者翻身时,应检查敷料有无脱落,如分泌物浸润敷料,应先更换再翻身。

4.颅脑手术后,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

5.颈椎和颅骨牵引的患者,翻身时不放松牵引。

6.石膏固定或伤口较大的患者,翻身后应将患处放于适当的位置,防止受压。

7.翻身时注意为患者保暖并防止坠床,避免拖拉,保护局部皮肤。

8.准确记录翻身时间。

浆成分主要是脂类物质的浸润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内膜内平滑肌细胞增殖,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一过程更容易发生持续的高血压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高血压可通过直接作用于直径50~200μm的脑小动脉如脑底部的穿通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旁中央支导致这些小动脉发生血管透明脂肪样变微栓塞或微动脉瘤形成,亦可通过机械性刺激和损伤直径大于200μm的较大血管或大血管的内皮细胞,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内膜增厚容易出现溃疡面在溃疡处内膜下层分泌一些物质如胶原及凝血因子促使凝血酶形成,凝血酶纤维蛋白与黏附在溃疡面的血小板共同作用导致血栓形成,即动脉粥样硬化板块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阻塞脑血管导致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止2、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有形成分中尤其血小板极易黏附在病变血管内膜处,黏附聚集的血小板,能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加速血小板的再聚集极易形成动脉附壁血栓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等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黏度增高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以及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严重贫血等均易促使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改变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动物实验模型脑梗死的先兆症状发现红细胞比容增高可降低脑血流量如果同时降低动脉压则容易发生脑梗死也有人认为低切黏度升高对脑血栓形成影响较大,且多发生在熟睡与刚醒时这与脑梗死发生时间相吻合。

3、血流动力学异常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当平均动脉压低于9.33kPa(70mmHg)和高于24kPa(180mmHg)时,或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时可引起脑灌注压下降,随灌注压下降脑小动脉扩张,血流速度更缓慢。

若同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更易导致血栓形成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比较复杂,不但决定于高血压的发生原因和机制还决定于高血压的发展速度程度和发展阶段脑梗死的病因(一)非栓塞性脑梗死的病因有:1.动脉硬化症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二)栓塞性的脑梗死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

其病因很多,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1.心源性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

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

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

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

2.非心源性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