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B卷)一、选择题1.下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美德迅速崛起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英法国际地位下降D.英德矛盾激化2.观察下边关于一战的漫画《友谊链》,作者的主要寓意是()A.表达对塞尔维亚的同情B.讽刺意大利的倒戈和投机C.痛斥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D.揭示一战演变成世界大战的根源3.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
”“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A.三国协约的形成B.萨拉热窝事件C.三国同盟的形成D.凡尔登战役4.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是()A.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集团B.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C.北约集团与华约集团D.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5.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为与邻国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建立的军事集团是()A.三国协约B.轴心国同盟C.三国同盟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6.于龙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100周年、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南京大屠杀D.诺曼底登陆7.历史学习与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非常相关,它能使你更好的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请你将下列时间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出来()①萨拉热窝事件②签订《九国公约》③《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④斯大林格勒战役⑤珍珠港事件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③④C.②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④8.读下图,请指出一战前两大集团的核心国分别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A.英国奥匈帝国B.法国德国C.英国德国D.俄国意大利9.秦飞同学收集了有关“三国协约” “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的材料。
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内容是()A.克里米亚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美国南北战争D.第二次世界大战10.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场是在()A.巴尔干半岛B.凡尔登C.塞尔维亚D.萨拉热窝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1)(2)(3)(4)A.(1)B.(2)C.(3)D.(4)12.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消失了。
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下列战役发生于这场战争中的是()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13.萨拉热窝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A.突发事件能够解决国际争端,抵制霸权主义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根本原因C.处于爱国目的而采取的任何恐怖行动都是值得提倡的D.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会造成一定的威胁14.下图漫画的左上角为一支点燃的火柴,如要在图中?处为这支火柴做文字说明,填写的内容应该是()A.克里木战争B.来克星顿枪声C.凡尔登绞肉机D.萨拉热窝事件15.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消失了。
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有关这场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B.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这场战争就不会爆发C.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其转折点D.战争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2008年9月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如海啸般在全球蔓延,几乎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幸免。
这场经济危机对全球的深远影响已经显现了。
全球的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和外交格局正在因此而“重新洗牌”,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已经在诸多领域的全面蔓延和深化。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两大集团的出现最终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这一事件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2)材料一中图二所示两大组织出现的原因是在二战后实行那一政策?这两个组织的先后成立,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事件?(3)据材料二说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向什么趋势发展?当今世界经济朝向全球化趋势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17.历史不容忘却。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四大洲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6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30亿人被卷入战火,军民共伤亡1亿多人,财产损失无法估算。
由于战争的空前残酷,20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作“极端的年代”。
它“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美好的设想”。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作“绞肉机”的是哪一次战役?为什么被称为“绞肉机”?(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为了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的文件是什么?哪次战役被称作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的国际政治组织是什么?(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请写出一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请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
1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三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二:2006年4月18日,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
胡锦涛访美期间指出,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中美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的剑拔弩张的气氛?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名称是什么?(2)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哪种反动势力的猖獗?二战期间为打败这些邪恶势力中、美等26国通过签署什么文件实现了联合?(3)材料一中图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40年前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位美国总统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总统是谁?(4)据材料二所述中美建交是哪一年?现在,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试各举一例说明。
(5)材料三中“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参考答案1.B【解析】题干表格中“1870年至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和“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反映的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
因此题干表格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解析】根据漫画内容可知,漫画由“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奥匈帝国—塞尔维亚”等国家组成的,可知与一战相关,直接排除BC,漫画反映的是因为塞尔维亚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反映,揭示一战演变成世界大战的根源,但是不是对其同情,排除A,C符合题意,故选C。
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部队,这一挑衅事件激怒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斐迪南夫妇在前往市政府的途中被种族主义者普林希普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
事件发生后,两大军事集团都把它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发动了准备了已久的战争。
所以答案选B4.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此一战前帝国主义形成的军事同盟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A项是二战时期对峙的军事同盟;C项是二战后美苏两级对峙的军事政治集团;D项是二战后美国推出冷战政策后与苏联对峙形成的两大阵营。
故选B。
5.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末”和德国争夺殖民地的呼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德国为首组成的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
英法俄组成的是三国协约;轴心国同盟是二战时期组成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冷战时期的军事集团。
故选C。
6.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
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
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符合题干的“100周年、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等词语,所以答案选择A7.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萨拉热窝事件的时间是1914年;②签订《九国公约》的时间是1922年;③《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的时间是1942年1月1日;④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是1942年7月到1943年⑤珍珠港事件的时间是1941年12月。
故选B。
8.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的核心国家是德国,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家是英国,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故选C。
9.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一战前英法俄形成三国协约,德意奥匈形成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发生在凡尔登。
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
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
双方共投入近100万人,双方损失70多万人。
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故答案为B。
11.A【解析】依据图(1)所给信息“奥匈帝国”,俄国,结合所学可知,一战之后奥匈帝国瓦解,分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国,图(1)符合题意;图(2)是一战后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图(3)是二战后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图(4)是苏联解体后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判断事件名称的能力,主要考查时间概念。
看到题文中“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结合时间信息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其他三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役,与题干时间不符。
所以答案选A项。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13.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