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2018)九上课文文学常识及内容整理

苏教版(2018)九上课文文学常识及内容整理

苏教版(2018)九上课文文学常识及内容整理〖第一单元〗1、《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当代散文家。

作者把山泉当做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2、《林中小溪》选自《林中水滴》,作者普里什文,苏联作家。

本文通过小溪流过森林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出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哲理。

3、《飞江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作者柯蓝,当代散文家、小说家。

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

4、《画山绣水》作者杨朔,现代散文家。

这篇散文从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发掘因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第二单元〗5、《故乡》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和精神病苦,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

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之下“辛苦麻木而生活”的劳苦民众的代表,杨二嫂是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的典型,“我”是追求新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6、《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

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的炎凉,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形象的表现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7、《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生活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

8、《多收了三五斗》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原名叶绍钧。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多方面写出了“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只能更加不幸与无奈的原因,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第三单元〗9、《成功》选自《流行哲理小品•中国卷》,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文章以个人经历说理论述成功之道,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10、《幻想是美丽的》作者是何塞•埃切加赖(1832 -1916),出生于马德里。

西班牙著名政治家、剧作家和诗人。

他是19世纪末期西班牙最杰出的剧作家。

他与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一起获得了 1904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西班牙人。

他的代表作有《伟大的牵线人》。

本文主要阐述幻想是美丽的,要热爱幻想并为之奋斗。

11、《学问和智慧》选自《理趣小品》,作者罗家伦,现代学者、教育家、思想家。

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2、《论美》选自《培根论人生》,作者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论证了美德是人类最高的美,勉励人们致力于内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第四单元〗13、散文家谈散文(《白鹭》)晓雪,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散文《白鹭》,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有、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等。

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白鹭》这篇散文巧用对比衬托,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忘却的美。

这篇评论采用对比、引用的方法,从大处着眼,以大写小,从小处着手,以小写大,高度评价《白鹭》这篇散文是一首蕴在骨子里的诗。

14、《小说家谈小说》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是他为当代女作家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所作的文学评论。

《百合花》这篇小说通过精巧的情节(伏笔、照应)安排和精彩的细节描写,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表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

这篇评论论题高度集中,观点新颖独特,采用例证法,有力地论述了《百合花》这篇小说在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特之处。

15、《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是当代诗人曾卓为鲁藜的现代诗《一个深夜的记忆》所作的诗歌评论。

鲁藜,现代诗人。

〖第五单元〗16、《诗经》二首《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定。

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类,《诗经》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是诗经的核心内容。

“风”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直叙。

类似于排比。

陈述比:比喻兴: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起兴)有时兴中有比,叫比兴。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关雎》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表达了小伙子对姑娘的深切爱慕和美好愿望。

《蒹葭》是一篇表现诗歌朦胧美的名篇。

它采用叠章的形式写出了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但可望而不可即的微妙苦闷的心情。

17.《庄子》一则《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五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18.《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

课文记叙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的非凡的谋略和领导才干。

19.《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

本文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掠夺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而宁静纯朴的理想社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厌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20.《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

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21.《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著有《范文正公集》。

本文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从而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2.《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一。

本文以“乐”为主线,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第六单元〗23《绿》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温州的踪迹》,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24.《囚绿记》选自陆蠡的散文集《囚绿记》。

陆蠡,原名圣泉,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上海“孤岛”,作者深情怀念沦陷一年的北京住所窗前的“绿友”——常春藤,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25.《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扣住“环球”“风行”两个关键词语,从中国与外国围墙的对比入手,介绍了许多国家形式不同而又各具情趣的绿色围墙,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绿化方面取得的进步,科学地说明了建设绿色围墙对美化净化城市、保护生态坏境的作用。

26.《一双手》原是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中的一个部分,后经作者精心修改成为一篇精美散文。

作者姜孟子,当代作家。

本文描写了一双“简直是半截老松木”的“天下第一奇手”,塑造了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抒发了对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热爱、敬仰和赞颂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