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虚词用法

主要虚词用法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我之谓也。
3定语的标志,“的”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定语后置的标志,不翻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补语的标志,“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用在动词和宾语间,不翻译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7用在不及物动词后面,或表时间副词后,凑足音节,无实意。
公将鼓之
怅恨久之。


人称代词
代他(们)
代我
代物:它(们);
代事:这件事
吾从而师之。
吾将哀而生之乎?
拔剑撞而破之。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指示代词
近指:这(样,种、类)
士大夫之族;
远指:那(么,样)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二)其
词性
意义
例句


人称代词
代人:他(的)、他们(的)、我(的)、自己(的)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樊哙覆其盾于地。
代物、事:它(的)
自以为得其(事情)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指示代词
这;那(个),那样的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其中,其中的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丑。


1表示估计或推测,译作“大概、或许、应该”
其可怪也欤?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二十)、矣
词性
用法
例句
语气助词
表陈述:了,或不译
表疑问:了,啦
表感叹:了,啊
表祈使:了,吧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年几何矣
是又在六国下矣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二十一)、耳
词性
用法
例句
语气助词
表肯定:啊、或不译
表判断:啊、或不译
表限止:罢了
今始苏耳
语气助词
表原因:……的原因,或不译
表疑问:呢
表停顿,不译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十九)、也
词性
用法
例句
语气助词
表肯定或判断:啊、呀或不译
表疑问:呢、吗、吧
表感叹:呀,啊
表解释说明:啊、呀或不译
表停顿或舒缓:啊、呀或不译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表感叹
句首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译
舒缓语气,不译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夫难测也,惧有伏焉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二十四)、哉
词性
用法
例句
语气助词
表疑问:设问,呢;反问:吗、呢
表感叹:啊、呀
表推测:吧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覆灭,何也?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我岂有何失哉?
(二十五)、且
此亡秦之续耳
巨石岿然挺立耳
(二十二)、乎
词性
用法
例句
介词
相当“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相当于“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语气助词
吗、呢、啊、呀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着,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二十三)、夫
词性
用法
例句
指示代词
这,那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助词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不拘于时,学于余
苛政猛于虎也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十八)、者
词性
用法
例句
结构助词
……的人(事)
用在句末:……似的
表时间:……的时候,或不译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言之,貌若甚戚者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抗秦
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
“不……则……”
“非……则……”句式,
翻译为“不……就……”、“不是……就是……”、
“不是……而是……”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副词
是,就是(加强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语气助词(欤)
表疑问:吗、呢
表感叹:吧、呀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归与!归与!
(十二)、孰
词性
用法
例句
疑问代词

什么
哪个
孰与:“与……比,哪一个……”、“哪里比得上”
孰若:哪如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乎!
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同……相比”
欲呼张良与俱去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唉!竖子不足与谋!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连词
表并列关系:和
表选择关系:还是,
“与(与其)……不如”
“与(与其)……毋宁”
“与其……孰若……”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2表修饰:着、地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3表目的:来,用来
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表结果:才,以至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为
词性
意义
例句


1根据语言环境译为“做、担任、成为、认为、叫做”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岁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动词
因袭
沿袭
依靠
凭借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凭借)驮黄檗人往,不一。
介词
1表原因:因为,因此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2表依据:按照、凭借、利用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然后践华为城,因(利用)河为池。
水因(依据、根据)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3表承接:就,接着,才,然后(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得双石于潭上,叩而聆之。
觉而起,起而归。
4表转折:但是,可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5表因果,因此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6表假设,如果,假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表修饰,地、着、或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弛然而卧。

词:
第二人称代词,通尔。
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清算耳!
某所,而母立于兹。
(五)以
词性
意义
例句
动词
认为
任用
皆以美于徐公。(大家)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介词
1表因果:因为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2表凭借:凭借……身份、按
以资质政殿学士行。
3表时间:在……时候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4表处所:在、往、从。
予以旅次,宿于山庄。
5表工具(方式):用、拿、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6依照、依据
久之,能以足辨人
7表对象:把
今以钟磬置水中。
连词
1表并列:而,而且,并且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通“孰”
仔细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十三)、何
词性
用法
例句
疑问代词
哪里
怎么
什么
为什么
何可胜道也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客何为者?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副词
多么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十四)、安
词性
用法
例句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十七)、于
词性
用法
例句
介词
表时间:在、到
表处所:在、到、从
表范围:在……方面
表对象:对、向、跟
表原因:由于
表被动:被
表比较:比,用在形容词之后。
试用于昔日
昔日春申君尝读书于此,因以名。
遂于蒿莱中侧耳徐行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形成于思,而毁于随
词性
用法
例句
连词
1、递近关系连词,而且、并且
2、尚且、还,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3、况且,更进一层补充说明另外一层理由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臣死且不避,杯酒安足辞?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副词
1、表时间,将要,快要
2、暂且、姑且
不出,火且尽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赴府
(二十六)、所
词性
用法
例句
名词
处所,引申为“适宜的地位”
3表条件:通过,趁、趁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