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_护理查房
《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症目》:“紫癜风血 瘀于肤里,治发紫癜风,无不应手取效。”
分类及临床表现:
疾病介绍
多为急性起病,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约 半数儿童伴有低热、乏力、精神萎靡、食欲缺乏等全 身症状依其症状、体征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 1、单纯型 是最常见的类型,常为首发症状,反复出 现为本病特征,多见于下肢和臀部,以下肢伸面为多,对 称分布,严重者累及上肢,面部及躯干少见。起初为紫红 色斑丘疹,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此后颜色加深呈暗紫 色,最终呈棕褐色而消退,少数重症患儿紫癜可大片融合 形成大疱伴出血性坏死,皮肤紫癜一般在4-6周后消退, 部分患儿间隔数周、数月后再次复发。
hgb114g/L 红细胞压积34.9% 血小板数目plt289x109 /L 红
细胞沉降率esr32.07↑ mm/H 超敏c反应蛋白6.95mg/L↑
• 入院诊断: 中医:小儿紫癜病(脾胃积热型)
• 西医:过敏性紫癜
• 西医诊断依据:过敏性紫癜:①、患者,女,6岁,起病急, 病程短。②、患者以"双下肢斑丘疹伴下肢疼痛"为主要表 现。秋季发病,2周前有反复发热史。③、查体:下肢见 大量暗红色皮疹,臀部无皮疹,略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 对称分布,弹性好,皮干燥,无脓疱疹及溃疡。双下肢稍 浮肿,关节无明显肿胀,无活动受限。
体温升高,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白细胞
明显增加。但须注意过敏性紫癜也可有肠 套叠及肠穿孔。
常见证治
• 1.脾胃积热 • 证候:起病急,大小青紫斑点,甚至融合
成片,色鲜红,口气臭秽,便秘,尿黄, 或可伴有关节肿痛,腹痛,尿血等,舌红 苔厚腻,脉滑数。 • 治法:清胃泻火,醒脾祛风。 • 方药:泻黄散加减。 • 石膏、栀子、藿香、防风、甘草。
• 9月17日隐血试验阴性。 • 9月18日患儿精神食欲较好,二便常规正常,双下肢斑丘
疹有所消退,全身皮肤无新起皮疹,无腹痛及双下肢疼痛。 • 9月19日患儿双下肢暗红色斑丘疹已全部消退,未诉不适,
于16时治愈出院。
护理诊断
• 1、疼痛:下肢疼痛: 与局部过敏性血管炎症病变有关
• 2、有受伤的危险: 与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及患儿 自我防护意识差有关
9月19日患儿诉疼痛消失。
辩证依据:患者身现紫斑,色多暗淡,故辨病属紫癜病,紫 癜病指因先天禀赋不足因素,或邪毒壅竭脉络,或因病久 脾虚不摄等,使血溢脉外,留滞肌肤,粘膜之间,患者双 下肢皮疹伴有疼痛。查体见下肢大量暗红色皮疹,略高出 皮肤,压之不褪色,对称分布,弹性好,皮肤稍干燥,无 脓疱及溃疡,是以外感热毒,外邪入侵,伤及血脉,血溢 脉外,故辩证属脾胃积热证。
• 2.血热妄行 • 证候:发病急,皮肤瘀点或瘀斑,甚至遍布全身,
色紫红,口渴喜饮冷,或伴便血,尿血,鼻衄, 齿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 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玄参、紫草。
• 3.风湿伤络 • 证候:紫癜色鲜红,大小不一,好发于下
半身,伴瘙痒,或伴有发热,咽痛等,舌 红苔薄腻,脉濡数。
尽可能减少诱发因素。 4、当疼痛加剧或持续不缓解时应报告医生,必要时遵医嘱
给止痛药,评价止痛效果,并观察可出现的副作用 5、采用放松技术、分散注意力技术,从而转移对疼痛的注
意力,增加舒适感,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患儿舒适、 睡眠和放松。 6、若关节疼痛时,可适当抬高关节部位和冷敷关节腔周围。 评价:9月17日患儿诉疼痛减轻;
•
丹参15g
当归15g 藿香9g 栀子9g
•
防风9g
石膏15g(先煎)
甘草3g
•
以上诸药先浸泡半小时,水煎温凉服,(饭后1小时)每次50ml,
每日3次。
治疗经过:
• 9月15日患儿一般情况尚可,双下肢暗红色斑丘疹,对称 分布,无发热,无腹痛,大小便正常,隐血试验阴性,继 续给予上述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5.气不摄血
• 证候:病程较长,紫癜反复发作,遇劳加 甚,隐约散在,色淡,形体消瘦,面色不 华,体倦乏力,头晕心悸,食少纳呆,便 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弱。
• 治法:健脾益气,和营摄血。
• 方药:归脾汤加减。
治疗
•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 尽可能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感染。
• 5、除皮肤紫癜外,其他三型中有两型或两型以上合并存在。 • 6、其他除以上常见类型外,少数本病患者还可因病变累及眼
部、脑及脑血管,而出现视神经萎缩、虹膜炎、视网膜出血及 水肿、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体征。偶因颅内出血导致失语、 瘫痪、昏迷、惊厥,个别患儿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等。
诊断
• 1.紫癜多见于下肢、臀部,呈对称性分布,为略 高于皮肤的红色或紫红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 若反复发生,则紫癜色暗淡。
•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有肾脏损伤,短时 间内不要参加体育课,紫癜平时不出,一活动就 出一点,并且是很细小的红点,这种紫癜引起肾 脏损伤的可能性很小,有消化道出血或腹痛较重 时,可禁食或流食,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注意 寻找和避免接触过敏原。
治疗
• 2.对症治疗 • 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用抗组
•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变态反应、血管炎有关
• 4、有感染的危险: 与应用免疫抑制剂致免疫力下降有关
• 5、知识缺乏:患儿及家属缺乏有关疾病治疗预防的知识
• 6、潜在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 与肠道粘膜受损有关;
•
紫癜性肾炎 与肾毛细血管变态反应
性炎症有关。
• 7.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变态反应、血管炎有关
每日详细记录皮疹变化情况。 5、避免接触可能的各种致敏原(宠物)。 6、家属留陪,尽量在床边守护,协助日常生活护理。 评价:患儿未发生皮肤破损。
疼痛:下肢疼痛
与局部过敏性血管炎症病变有关
护理目标:患儿的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 1、关心、安慰患儿及家属,协助患儿满足生活需要。对其
主诉疼痛表示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向患儿及家属解释疼痛、不舒适的原因,减少恐惧心理。 3、解释疼痛的诱因、适当的预防措施和缓解疼痛的方法,
治疗原则
诊疗计划:
• 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清淡流质饮食,完善相关辅 助检查,予以抗过敏、抗感染、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予以清胃泻火,醒脾祛风为治。
• 中药予以泻黄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
水牛角20g(先煎) 生地黄10g 丹皮10g 赤药10g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茅根15g
紫草10g 茜草10g 银花15g
胺药物和钙剂,腹痛时加用解痉挛药物。 • 3.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 潘生丁、阿司匹林等。 • 4.抗凝药物 • 协和医院儿科报道小剂量肝素预防紫癜性
肾炎。
治疗
• 5.肾上腺皮质激素 • 急性期可迅速缓解腹痛和关节痛症状,但
对皮疹无效,不能改变肾脏病变,不能改 善预后。 • 紫癜性肾炎 联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 治疗。
• 治法:疏风胜湿,养阴和营。 • 方药:抗敏汤加减。 • 地肤子、白藓皮、乌梅、白芍、槐花。
• 4.阴虚火旺 • 证候:起病缓,病程长,皮肤紫癜时发时
止,瘀斑色暗红,可伴低热盗汗、手足心 热、心烦不宁、口燥咽干、头晕耳鸣、尿 血,舌红少津,脉细数。
•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化瘀。 • 方药:大补阴丸加减。 • 熟地、龟板、知母、黄柏。
治疗
• 6.肾功能衰竭 • 可采用血浆置换及血液透析治疗, • 7.对于严重的病例 • 可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重症紫
癜性肾炎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预后
•
一般病程2周左右
•
40%反复发作的可能,症状减轻
•
少数肾型可发展成为慢性肾炎、肾病
综合症
护理评估
1、病人一般资料
• 姓名:陈X • 性别:女 • 年龄:6岁 • 职业:学生 • 主诉:发现双下肢斑丘疹伴疼痛2天 • 患儿于2015年9月13日步入院。
5、家族史
父母体健,否认近亲结婚及家族性遗传性病史,家人近期无感 冒,家居城镇,生活条件好。
护理评估
6、体格、实验室检查
体温 36.4℃
脉搏 104次/分
呼吸 23次/分
血压:100∕64mmHg 体重25Kg 身高120cm
白细胞wbc8.01x109/L 中性粒细胞neu4.43x109/L 血红蛋白
小儿紫癜病(过敏性紫癜)
巴中市中医医院 内二科
2015.11.19
目录
疾病介绍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目标、措施 健康教育
疾病介绍
定义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是以全身小血管 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非血小 板减少性皮肤紫癜,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蛋 白尿等,主要见于学龄期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四 季均有发病,但春秋季多见。本病亦称紫斑,属于 祖国医学血证范畴,与中医古典医籍中所记载的 “紫癜风”、“血风疮”、“肌衄”、“斑毒”、 “葡萄疫”等病证相似。
• 2.可同时看到便血、尿血、腹痛、关节肿痛等症。 腹痛及关节肿痛可先见于皮疹之前。
• 3.起病前多有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及服用某 些药物、食用某些食物及接触某些物品等过敏因 素。
鉴别诊断
•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小儿皮疹 • 3、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及
游走性均较前者明显,且皮疹多为环形红 斑或多形性红斑 • 4、急腹症:有腹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
护理评估
3、既往史
平素体质尚可,2周前有反复发热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无精神创伤、外伤手术史,无毒麻药品成瘾性,否认输血及血液制品 使用史,无其他系统重要病史。
4、个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