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
地球仪、地图。

第三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能力目标: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进一步训练
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地球自转的特征。

自传和公转的关系。

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

教学难点:
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连续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仪表面的点、线已经很熟悉,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性知识,必须牢固掌握。

经纬网定位是难点,应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
地球仪、地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