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 《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 《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1.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

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4.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5.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观测气温。

3、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4、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观测和记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说明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研究内容: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如何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冬夏不同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温度的不同对我们的影响,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说明气温与温度的区别,为下面的探究做铺垫。

二、测量比较,探究新知
(一)复习温度计的使用
1.请学生说说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并读出书本中温度计的各个温度。

(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

(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课件)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在测量环境内2到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3)读出书本中温度计的各个温度。

(课件)
(4)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5)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

(随机课件)(6)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

(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设计意图】对学生使用温度计和观测气温进行指导,是为了提高学生能观测气温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探究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猜测:学生猜测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猜测和探究是我们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

因此老师应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猜测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二是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2、小组讨论:验证方法?以及验证所需的工具(温度计、室内外温度记录表)和注意点(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3.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

测量室内温度。

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

4.测量室外温度。

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测量气温。

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并交流。

5、小组汇报验证结论。

回到教室,把室内外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思考: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或低)?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
地方的气温(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6.比较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分析温度不同的原因。

(三)气温的测量
1、比较阳光下和背阴处的温度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认识学校气象站百叶箱。

2、分析比较一天中的气温
(1)请小组拿出事先测量好的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统计表,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的测量地点:
(2)绘制图表:把这五个不同时间的气温数据填进下面的图表。

(3)小组汇报交流。

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师: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测量气温?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
小结:我们每天测量的时间、地点要一致。

【设计意图】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很最重要的。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生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

比如:在猜测中探究、在测量中探究、在验证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等。

此外,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

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这时,教师应进行适时的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遇难而退。

学生通过自主测量实验,互相讨论,共同交流,得出结论。

三、总结本课研究内容。

四、课外延伸
1、分别测量晴天、多云天、阴天、雨天等情况下一天中各时间段的气温,并进行分析比较。

2、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来测量气温,并且在实地测量了气温,继续作好天气日历的记录。

【设计意图】知识是生活的提炼,生活又是知识,活生生的再现,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回归生活。

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是最大的成就。

【板书设计】
温度与气温
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处
一天中的气温:低→高→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