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沪高速铁路牵引供电

京沪高速铁路牵引供电

第一部分牵引供电一、牵引网供电方式高速正线除北京南~魏善庄牵引变电所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外,其余均采用AT供电方式;各枢纽和地区内的高中速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及动车段(动车运用所)车场线均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全线除李营为直供、魏善庄为直供/A T混合供电方式的牵引变电所以外,其余均为AT供电方式的牵引变电所。

二、牵引供电方案全线设27座牵引变电所,26处分区所,50处AT所和1处开闭所(天津西分区所兼开闭所),另外北京南分区所兼开闭所已列入“北京枢纽扩建北京南站及新建北京动车段工程”中,本阶段为满足本工程的需求拟对其进行改造。

三、牵引变压器结线型式和安装容量牵引变电所从电力系统接引2回独立、可靠的220kV电源供电。

由于全线列车运营速度在初期为350km/h,部分区段为380km/h,各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均采用三相V结线型式,牵引变压器的初期安装容量一般为2⨯(50+50)MV A。

四、相关牵引变电所的实施京沪高速南京南牵引变电所与“南京枢纽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南站及相关工程”中孙家洼牵引变电所(含220/10kV南京南电力变电所)按合建设计并主要由本工程实施,孙家洼牵引变电所中近期牵引变压器和南京南电力变电所中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容量暂分别为2⨯(31.5+31.5)MV A 和2⨯25MV A。

京沪高速虹桥牵引变电所与220/10kV电力变电所按合建设计并主要由本工程实施,其中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容量为2⨯31.5MV A;该变电所按满足向京沪高速、沪宁城际和沪杭客专的供电要求设计,工期满足沪宁城际要求并同步建设。

京沪高速昆山牵引变电所拟与沪宁城际牵引变电所按合建设计并主要由沪宁城际项目同步实施。

一、主接线1、牵引变电所(1)典型牵引变电所220kV进线侧:采用两回独立的220kV电源进线,互为热备用,采用不带跨条的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式。

牵引变压器采用三相V/X接线,由两组(四台)单相牵引变压器组成,正常时,一组投入运行,另一组备用。

27.5kV馈线侧:断路器采用互为备用方式,馈线通过电动隔离开关和断路器与接触网相连,并在上下行接触网之间设置带有电动隔离开关的跨条。

典型牵引变电所主接线一、主接线(2)南京南变电所京沪高速工程南京南牵引变电所与“南京枢纽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南站及相关工程”孙家洼牵引变电所合建。

合建后两牵引变电所共用两回220kV电源进线,互为热备用。

两回电源进线间不设跨条。

每回电源进线供一组南京南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一组孙家洼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和一台电力变压器。

合建后,南京南与孙家洼牵引变电所内的牵引变压器均采用三相V/X接线,各由两组(四台)单相牵引变压器组成,正常时,一组投入运行,另一组备用;电力变压器采用三相Y/△接线。

一、主接线(3)虹桥变电所虹桥牵引变电所与电力变电所合建,共用两路220kV电源进线,互为热备用。

两回电源进线间不设跨条。

每回电源进线供一组牵引变压器和一台电力变压器。

牵引变电所内的牵引变压器采用三相V/X接线,由两组(四台)单相牵引变压器组成,正常时,一组投入运行,另一组备用;电力变压器采用三相Y/△接线。

2、AT所上、下行接触网之间用断路器并联,正常运行时,断路器闭合,实现上下行并联供电,故障时断路器跳闸上下行断开。

在两台断路器内侧还设有两台自耦变压器,每台自耦变压器通过双极断路器接于进线上,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一、主接线3、分区所直供分区所:每个供电臂的上、下行接触网之间用断路器并联,正常运行时,断路器闭合,实现供电臂上下行并联供电,故障时断路器跳闸上下行断开。

两个供电臂之间设带有电动隔离开关的跨条,实现越区供电。

AT分区所:分区所每个供电臂的接线方案同AT所。

两个供电臂之间设带有电动隔离开关的跨条,实现越区供电。

在每个供电臂的两台断路器内侧还设有两台自耦变压器,每台自耦变压器通过双极断路器接于进线上,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典型分区所主接线典型AT所主接线二、总平面布置1. 典型牵引变电所牵引变电所22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中式布置方式;牵引变压器采用户外低式布置方式;其它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布置方式,其中27.5kV开关设备采用户内GIS开关柜布置方式。

牵引变压器、220kVSF6断路器等布置在室外地面基础上。

其它配电装置均安装于户外支柱上。

进线架构采用格构型钢支柱和钢横梁,设备支架采用H型钢支柱所内设有道路,便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场地内电气设备区内考虑采用场地硬化措施,电气设备区以外的场地考虑绿化措施。

二、总平面布置2. 南京南变电所牵引变压器、电力变压器采用户外低式布置方式;其它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布置方式,其中220kV 配电装置采用户内GIS组合电器布置方式,27.5kV开关设备采用户内GIS开关柜布置方式。

牵引变压器、电力变压器在室外地面基础上。

220kV电源进线采用电缆方式,220kV配电装置与牵引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之间连接采用220kV电缆方式。

二、总平面布置3. 虹桥牵引变电所所内所有电气设备均采用户内布置方式,其中22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GIS组合电器布置方式,27.5kV开关设备采用户内GIS开关柜布置方式。

牵引变压器、电力变压器安装在室内地面基础上。

220kV电源进线采用电缆方式,220kV配电装置与牵引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之间连接采用220kV电缆方式。

二、总平面布置4. AT所AT所自耦变压器采用户外低式布置方式,其它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布置方式,其中27.5kV开关设备采用户内GIS开关柜布置方式。

5. 分区所AT分区所自耦变压器采用户外低式布置方式,其它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布置方式,其中27.5kV 开关设备采用户内GIS开关柜布置方式。

直供分区所配电装置均采用户内布置方式,其中27.5kV开关设备采用户内GIS开关柜布置方式。

典型牵引变电所总平面典型分区所总平面典型AT所总平面三、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所内控制保护设备采用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控制室内集中组盘安装方式。

三、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继电保护配置开闭所进线距离保护进线过电流保护母联断路器过电流保护馈线过电流保护自动装置配置牵引变电所设置线路变压器组自动投切功能。

变电所馈线设置自动重合闸功能。

AT所、分区所设置自耦变压器自动投切功能。

开闭所进线设置自动投切功能。

交、直流自用电系统设置进线电源自动投切功能。

故障点标定功能AT馈线采用吸上电流比原理实现故障测距功能。

四、防雷与接地1、防雷(1)在牵引变电所内设置4个30m高避雷针(其中虹桥合建牵引变电所不设置避雷针)、分区所内设置2个30m高避雷针、AT所内设置2个25m高避雷针用于户外设备的直击雷防护。

(2)在南京南合建牵引变电所、虹桥合建牵引变电所、直供分区所、天津西分区所兼开闭所的房屋顶部设置避雷带用于建筑物防直击雷保护。

四、防雷与接地2、接地(1)在牵引变电所、分区所、AT所、开闭所内均设置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的铜材质人工接地网,网格布置,接地体的尺寸应满足系统远期最大运行方式下短路电流要求。

水平接地体埋深0.6m。

(2)牵引变电所、分区所、AT所、开闭所高压室内设置铜材质接地干线,接地干线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电缆夹层中设置接地铜母排供房屋内各设备接地使用。

(3)牵引变电所、分区所、AT所、开闭所内电缆沟中设置接地线,接地线与电缆支架、主接地网可靠连接。

(4)牵引变电所、分区所、AT所、开闭所内设备本体、设备支架接地采用铜材质接地线与主接地网连接。

(5)集中接地箱接地铜排需与主接地网连接。

(6)变电所进线架构敷设明接地引下线,其接地线应在距地面0.5米处设断线卡子(如并沟线夹)。

四、防雷与接地(7)避雷针应采用独立接地网,且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变电所主接地网间的地中距离不小于3m,该接地装置与主接地网连接时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的接地线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米。

避雷针的每部分支架之间及支架与主接地网之间应可靠连接,以保证避雷针接地回路畅通。

(8)所有接地线间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应牢固,不应有裂缝、气孔、脱焊及漏焊等缺陷,焊缝应饱满,当焊接完后还应在焊缝处刷一层防锈漆。

所有外露接地线均应涂红丹及黑漆,其地下靠近地表层处均涂沥青。

(9)各所内27.5kV电缆金属护套采用单端接地方式,即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绝缘保护器接地。

护层绝缘保护器需与主接地网或接地母排连接。

电缆金属屏蔽层与铠装层应分开接地。

五、电力调度子系统1. 设计范围设置在北京综合调度中心的电力调度系统不在本工程设计范围内。

本工程的设计范围包括设置在天津、济南、南京的牵引供电维修调度管理系统和沿线各被控站。

2. 主要技术方案牵引供电维修调度管理系统由设置在综合维修保养点的维修调度管理系统主站和设置在接触网保养点的维修作业管理系统组成。

电力调度子系统的被控站设置在沿线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AT所及接触网开关处。

五、电力调度子系统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AT所内的被控站功能由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

在接触网开关处就地设置接触网开关监控子系统,作为被控站实现对沿线的接触网开关的远程监控。

维修作业管理系统、被控站到维修调度管理系统主站之间,以及被控站、牵引供电维修调度管理系统主站到北京综合调度中心系统之间的通信通道由通信专业提供。

第三部分接触网一、接触网主要设计条件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350km/h,部分区段380km/h,试验速度418km/h动车组编组方式:8辆+8辆,8辆,16辆动车组双弓间距:大于200m正线线间距:5.0m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7000m,引入枢纽减、加速地段采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的线路平面标准最大外轨超高:175mm最大坡度:20‰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1. 接触网悬挂类型高速正线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其余线路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动车段所内有特殊检修工艺要求的股道采用可移动式刚性悬挂。

2. 污秽区划分全线为重污区。

接触网和供电线的绝缘子的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1400mm,上下行正线间分段绝缘子的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1600mm。

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3. 接触网线材类型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4. 支柱、基础、支持结构和绝缘子的形式4.1 支柱路基地段:腕臂柱一般采用热浸镀锌H型钢柱,支柱高度一般为7.8m(AT区段)和7.5m(直供区段);合架供电线区段一般为11m。

桥梁地段:腕臂柱一般采用热浸镀锌H型钢柱,支柱高度一般为7.6m(AT区段)7.3m (直供区段);合架供电线区段一般为11m。

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一般采用热浸镀锌H型钢柱或钢管柱,T梁区段支柱高度一般为11m,设于墩台上;连续梁、简支箱梁区段一般设于梁面,高度一般为7.3m;路基区段支柱高度一般为7.5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