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深—花椒栽培管理技术第一章:花椒品系及其生态体系简介花椒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变异复杂,生态类型多样。
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已形成60 多个栽培品种和类型。
目前,生产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栽培品种有: 大红袍、大花椒、小红袍、豆椒等。
1、大红袍又称狮于头。
树冠较大,高3-5m,树势强健,分枝角度较小,皮刺大而稀,新梢绿红色,小叶5-11片,叶片较大,卵圆形,无毛光滑,较厚而有光泽。
果实7-9月成熟,果实粒大,鲜红色,干后红色,香麻味亦佳,但略次于正路椒。
4-5kg鲜果可晒制1kg干椒皮。
大红袍花椒丰产性强,喜肥抗旱,但不耐水湿不耐寒,适宜在海拔300~1800米的于早山区和丘陵区的梯田、台地、坡地和沟谷阶地上栽培。
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广泛栽培,并形成许多不同的生态类型。
2、大花椒又称油椒。
树势强健,树高2-5m,新梢绿色,刺大而稀,叶片较宽大,卵形,叶色较大红袍浅,叶面光滑。
果实较大,果皮厚,9月中旬左右成熟,果熟后红色,干后酱红色,香麻味佳,品质上等。
3.5-4.0kg鲜椒晒制1kg干椒皮。
甘肃、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四川等省均有栽培。
大红椒丰产、稳产性强,喜肥耐湿,抗逆胜强,适宜在海拔1300~1700米的干旱山区、川台区和四旁地栽植。
在西北、华北各省栽培较多。
3、小红袍树体较矮小,分枝角度较大,树姿开张,树势中庸。
新梢绿色,阳面带红色,皮刺小而稀,叶小而薄。
果实较小,红色,8月成熟,香味浓,品质优,制干率较高,约3.5kg鲜椒晒制1kg干椒皮。
该品种抗旱力较差,采收期较短。
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均有栽培。
4、豆椒又称白椒。
树高2.5-3.0m,分枝角度大,树姿开张。
新梢绿白色,皮刺基部及顶端扁平,叶片较大,长卵圆形。
果实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成熟,果实成熟前由绿色变为绿白色,果实颗粒大,果柄较长,果皮厚,成熟后淡红色,干后暗红色,品质中等。
一般4~6千克鲜果可晒制1千克干椒皮。
豆椒抗性强,产量高,在黄河流域的甘肃、山西、陕西等省均有栽培。
5、白里椒又称白沙椒。
树高2.5至5.0m。
新稍绿白色,皮刺大而稀疏,叶片较大,叶色浅绿,果实8月下旬成熟,淡红色,干后褐红色。
麻香味较浓,但色泽较差,品质中等。
白沙椒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好,耐贮藏。
白沙椒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强,但椒皮色泽较差,市场销售不太好,不可栽培太多。
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栽培较普遍。
6、竹叶花椒。
简称竹叶椒。
半常绿灌木,高1~1.5米,枝具基部扁平、尖端略弯曲的皮刺。
小叶3~9片,披针形至卵状长圆形,边缘疏浅齿或近全缘。
花序腋生。
蓇葖果粒小,表面疣状点明显,成熟后红色至紫红色,花期4~6月份,果期7~9月份。
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流域以南,南达海南,东至台湾,西南至四川,云南,西藏东南部。
二、花椒的形态和特性第一节花椒的形态花椒在植物分类上属芸香料树种,果实属骨朵果,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其野生的栽培种、形态差异很大,株高2-3米,果枝叶均有香味,老树皮黑棕或灰黑色,有瘤状突起,茎枝散生略向上斜刺,刺的基部呈扁平状,侧观刺呈三角形,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对生,瓦剩。
还有少数偶状复叶的,但很少,不注意观察不到,约占全叶的十五分之一左右,长8-14厘米,小叶5-13个对生柄构或近无柄、卵园(隋园)形,长2-5厘米,宽1.5-2厘米叶有主脉生有细刺,刺尖指向叶尖450 ,花穗多为顶生,聚伞状园锥形,花单性或雌雄同株的。
骨突果、圆球形、果皮密生着瘤状突起的腺点,初生长时青色,成熟大红或紫红色。
果内有种籽1-2粒,圆形或半圆形,黑色有光泽。
根淡黄色,根系发达、果皮(花椒)、种子(椒籽)叶、根都可入药。
第二节花椒的特性花椒是一种喜温的树种,在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较高温度,同时也较耐寒,耐旱。
据有关资料记载一年生的花椒苗或枝条在-18℃的低温,萌芽期最怕晚霜。
冬季最怕寒流,94年春发生一次寒流,韩塬好些地方,有椒树或苗冻死的现象,1625年明万历年间韩城县志记载有“载椒者多于埝边、一根枝半在空、不至伤水也”。
说明我市植椒历史悠久,和耐寒的特性。
一般年防雨量达400——600毫米地区,发育正常,生长良好。
若水肥条件良好,其生长更为理想。
遇到干旱气候,也便发生萎蔫,短期内遇雨仍能恢复生长。
花椒喜水耐涝,但长期积水和洪水淤积均能使花椒树致死,最忌暴风,故在山顶、风口、高山、过于荫寒地区不宜栽植,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喜深厚肥沃、湿润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良好。
在山地与钙质土壤上生长更佳。
花椒根的组成及作用如何呢?花椒由根茎、主根、侧根、须根组成,根茎以下的主根、侧根、须根组成根系,根系除了把据固定在土壤中以外,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同时还能合成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有机物,它是椒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常说:“树死先死根”是很有道理的。
而花椒树的垂直跟不发达,但水平根延伸很远,定植后、根系比树冠扩展速度快。
盛果期大树的根系最大范围可达树冠直径的五倍左右,后期由于根的代谢原因(死亡与新生)须根集中分布在地下表层中,其主于距冠外缘0.5—1.5倍的范围内,进入衰老期二、三级侧根出现枯死现象,根系发新生长的趋势,即根茎周围又会发生大量须根,但其功能衰根,发根减弱。
而且,枝茎的再生力强,田畔、沟壕中的椒树,每年开春加厚树底周围土层,可扩大树冠。
乔子玄前斜村的李济生,76年坡度较大的田畔上有几棵椒树,经老人逐年平整,加大顺畔压枝,使一棵树分成四棵,(实除地下相联),树冠扩展到5米,植树时的苗基平面加高到两米以上。
教书对光照的要求较严,背阴处生长结实品质均差,天阴下雨一年中都可栽植。
接过大年小年收获量差距不大。
花椒枝的年生长规律,一年生新果枝只有一次高峰,4月中旬至5月20日为第一次高峰期,6月——7月持续到8月上旬为第二次高峰期,9月中旬基本停止生长,隐芽寿命长、耐修剪、易更新,据调查观察,十年生大椒树,上部枝条全部损坏死亡后,基部更新萌发,当年新邵长到2.1米,西庄镇文岭村许忠祥的树前尖椒地25年生枝树衰老后,经83年基部更新发出5个枝。
花芽分化是花芽形成的整个过程。
它包含芽体内生长点发育到一定阶段向花芽转变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即为生理分化和形态分化两个阶段,这是花芽分化的含义,而我市花椒花芽等分化大体在什么时间呢?我市在6月7日到6月10日有60%左右的花芽进入分化时期,到6月20日已基本形成了全树的花芽量,7月上旬是花蕾分化高峰。
花椒在一生中生长发育周期是,栽后2-3年结果,群众中流传“一年苗、二年条、三年四年把钱摇”的歌谣。
五至六年进入盛果期,二十年后逐渐衰老,产量下降,多者可达40年以上。
15年生大树一般株产干椒4-8斤,多者可达到20斤以上。
据调查盘龙乡曹家山西南小组孙香亭门前有株25年以上的椒树,株产鲜椒120斤,可谓“椒树王”。
花芽果实发育的规律,果实的发育状况与花芽分化有一定的关系,果实速生期在5月中旬-6月上旬的前几天,花芽分化始期是6月上旬开始这一时期,营养分配矛盾较小,然而在果皮增厚,种壳硬化,种仁充实,这一时期它和花芽分化同时进行。
三、花椒的繁殖、嫁接与栽植第一节花椒的繁殖花椒的繁殖方法有:种子、嫁接、压条、扦插、分株。
花椒种子繁殖的优点,速度快,方法简单,产苗量大,省地、省工等优点。
(一)采种花椒留种用籽,应在向阳处的植株中选择结实色好,隔年结果不严重的,生长势强,无病虫害,品种纯正的中龄树上采集,一般10-15年生为好。
八月上、中旬果皮外全部呈深红色,籽皮变为蓝黑色时,即可采收。
采收最好在睛天上午进行,采种前要清除采种用具中的非留种花椒,以防品种混杂。
采回后,立即在架上或场上晾晒,以免丧失发芽率。
当果皮开裂,种子脱出时除去果皮杂物,再晾干备用。
不能装在塑料袋或瓷器内,选用种子,避免强光暴晒,以防灼伤种坏而降低种子发芽力,以往育苗失败者,因种子暴晒或处理不当。
生产中鉴定种子发芽力,常用锋利小刀切开种子,如种仁乳白色呈油浸状为好种,若呈乳黄色,说明种子多为受热变质,发芽力必然降低。
(二)种子处理和贮藏种子处理的方法有:搓洗脱脂,发酸脱脂,摧芽法,沟肥藏法。
椒种壳坚硬,油脂多,不透水,发芽比较困难,所以下种前先需作脱脂处理。
另外,由于椒种子不孕率高,秕籽多,据测定一般秕籽率高达4%左右,不论那种方法都要进行水选。
①搓洗脱脂法:将选得的种子放于碱水或洗衣粉溶液中浸泡两天,(10公斤种子用碱或洗衣粉0.2斤),加水以淹没种子为限度后捞出,进行认真搓洗脱脂,然后再用清水搓淘,冲洗数次,直至水不浑浊,种皮变为暗灰色为止,然后晾晒以备播种。
②发酵脱脂法:将水选好的种子装在鱼磷袋内,放在阴潮湿处,用水淋湿,不必翻管,待种子皮外发霉变白成块,抱出来冒白烟,有时带有硫黄色的毛,后再播种或拌入1:100的碳氨肥种到池沟内,效果不错。
摧芽法:春播时,将种子倒入容积为种子体积二倍的沸水中,搅拌2-3分钟取出,然后每日用温水淘洗,4-5天如有少数种皮裂开,即可放温暖处,盖2-3层湿布,2-3天后有白芽突破种皮,即可播种。
(三)沟肥藏法:也有因育苗地茬口倒不开或因种子取得过晚,地已封冻,不能下种时,可将脱脂后的种子进行坑藏。
在向阳干燥处,挖2尺深、2.5尺宽,长依种子量多少而定,将种子和腐熟马粪以1:1混合,喷水拌匀,含水量以后握之成团且有滴水挤出为度,倒入坑内距坑口0.3尺为限,上盖略高地面的土层,踏实拍光,来年春分前后将种挖出装入塑料袋中,一天翻倒二、三次,待有少数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此方农村大多数采用,比较播早出13-15天,亩产合格苗四万余株,同样收到理想效果。
第二节花椒的播种与育苗(一)播种:10月中旬、下旬,至土地封冻前进行,此法省工,出苗可靠。
但在种子播后常受鸟类危害,对出全苗造成威胁,所以一般秋播后最好禾草覆盖。
特别是地离村庄较近要覆盖,禾草是一道不可忽视的工序。
因为花椒幼苗(刚出土)怕晒,一但拔净了草,幼苗会枯死,特别要注意。
近年来,有的椒农采取种麦时将椒籽撒于麦田,待次年清明前后椒苗出土,麦收后,及时追肥除草,细致管理,当年亩产合格苗可达2-3万株,有的种子不处理,利用此法,4、5月如遇连阴雨,在割麦后也可出苗,只是出苗系数小,不太保险。
如遇不上连阴雨天,出苗率低。
(二)春播:春分前后进行,有灌溉条件可先进行灌溉,整地,再进行播种。
无灌溉条件的,要在雨后播种,用此法播种的一般出苗快,出苗齐,特别是从播种到出菌的时间短,有利苗前的田间管理。
采用地膜覆盖育苗效果更好。
不论春播,秋播均应施足底肥,细致整地,作好土壤处理,这是获得全苗、壮苗的基础,选好种子认真处理是全苗、壮苗的保证,下足种量合理留苗,精耕细作是获苗全、苗半的关键。
近年,各地普遍出现下种量远远超过适量下种要求,高达数百斤,致使苗木质量下降,栽植成活率不高,给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应引起重视。